视频标签:金刚石,石墨和C60
所属栏目: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一《碳的化学性质》(第二学时 碳的化学性质)天津市 - 滨海新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 石墨和C60》(第二学时 碳的化学性质)天津市 - 滨海新区教学设计
《碳的化学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下的可燃性及还原性)。
2.建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
【学习过程】
『课前小测』1.金刚石和石墨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__(同/不同)种物质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氢气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问题2』回忆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方程式,结合视频内容,归纳碳的相关化学性质及用途
『问题3』实验探究——碳与氧化铜反应
1.金属网罩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______色粉末变_______色 | 有________生成 |
②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 | 有_________________生成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
学科 | 化学 |
年级 | 九年级 |
学习内容 | 第六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
本节课的内容特点 及重要性介绍 |
这节课内容中,碳的可燃性在《氧气》一节已学习过,本节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完善;碳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新知识,这两部分内容对后来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还是从学生的知识贮备、能力水平上分析,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可以作为提高探究性学习水平的很好选择,其内容、难度均适合,是学生学习的成长点。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
组织教学 | 全体起立(与教师问好) | 开始上课,精中学生注意力 | ||||||||||
【课前小测】 题目见学案 【新课导入】 过渡:上节课学习金刚石、石墨的知识,某天,他们相遇了....... 提出问题: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提出本课主题: 碳的化学性质 |
独立完成填空题, 组内互判,组长计总分 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金刚石、石墨,展开一段对话 其余学生倾听对话后,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化学性质相同 倾听,明确本课学习主题 |
复习前知识,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组内互判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效率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 同时锻炼学生展示能力 |
||||||||||
【温故知新】 展示图片:碳在氧气中燃烧 播放视频: 冬季煤炉取暖,当心一氧化碳中毒 依据旧知和视频内容独立归纳总结碳的化学性质,方程式,并推知其相应用途 【手脑并用】 提问: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除了与氧气反应,还有无其他途径?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装置? 展示资料卡片:高温与加热 利用学生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知识拓展) 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碳的还原性 由性质决定用途,推知其用途 (板书)2.还原性 参照碳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仿写碳与氧化铁反应方程式,及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过渡)以上五个化学反应是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 (提问)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 展示图片: 1、清代张泽瑞清明上河图 2、北宋黄庭坚的墨字 |
回忆化学方程式 观看视频 自主归纳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并板演性质、方程式、用途 观察方程式,既体现氧气的助燃性又体现碳的可燃性 思考氢气转化成水的途径,提出猜想。 根据资料卡片内容,小组讨论交流设计碳与氧化铜反应并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 学生代表利用交互白板展示实验装置 学生请助手完成实验装置的组装 观察组装过程,指出错误操作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 板演化学方程式 倾听 思考并书写相应化学方程式 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最外层电子数的特征,及其对碳化学性质的影响 展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易得失电子,所以碳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欣赏图片 思考问题:体现碳常温下的稳定性 |
回忆旧知,复习相关方程式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醒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 化学学习方法:知识迁移思想 活学活用学过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提炼卡片内容,运用于实验装置的设计,增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根据具体实验的区别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 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训练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证明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 规范使用化学用语 明确还原剂、氧化剂的判断 理解碳的还原性 深刻理解性质与用途的化学思想 巩固理解并运用碳的还原性 进行知识运用练习 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 加深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巩固理解“用途体现性质”的学科科学思想 |
||||||||||
【知识小结】 本课知识重点, 展示思维导图。 强调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
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
将本课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便于记忆 巩固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
||||||||||
【练习反馈】 1是真的吗? 展示图片(见学案) 播放视频: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 2 检测反馈 【布置作业】 1 全体学生 整理学案 2 A组 质监P70 1-8 3B组 质监P70 1.2.7.8 |
学生思考并判断图中事例真假 观看视频, 明确结论:真钻怕火炼 独立完成学案上反馈部分习题 组内互判,组长记总分 课余时间完成作业 |
举出生活事例,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强化体会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 检验学习效果,反馈掌握情况 通过相关问题的解答,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升华。 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继续巩固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形成长时记忆。 作业分层,符合各层次学生能力。 |
||||||||||
课后 反思 |
本课主要突出单质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结合实例,强化了化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功能,强化了化学的功能,突出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采用探究式教学,木炭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既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实验成功与否决定了能否直观形象引出碳的还原性。 本课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