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历史上的“鱼米之乡”北京市 - 海淀区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历史上的“鱼米之乡”北京市 - 海淀区

视频标签:鱼米之乡

所属栏目: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历史上的“鱼米之乡”北京市 - 海淀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历史上的“鱼米之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课时—“鱼米之乡”,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学习的基础。该课时主要涉及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所以通过大量的景观图,使学生对该区域有表象的认识;通过地形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通过对河流不同河段的水文和水系特征的了解,找出人地和谐发展的途径。这一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和知识迁移,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辩证看待河流问题,培养学生人地和谐发展观。同时为第二和第三课时奠定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了多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对某个区域位置与范围的确定比较熟悉。同时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大空间尺度学习时。对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也掌握了方法,但因平时课下复习较少,所以会出现遗忘的现象,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不仅是新的区域学习,也是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复习。长江的学习是在八年级上学期,对于基础知识遗忘较多,所以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降低难度,给出具体措施,进行选择。 
3.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景观图,归纳确定区域特征; 
通过区域位置与范围、各要素地图,综合分析“鱼米之乡”的形成自然条件; 通过小组合作和区域位置与范围地图,综合分析其他区域称为“鱼米之乡”的条件; 通过水文水系特征图,归纳总结河流水患出现的河段,并找到解决措施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区域位置与范围、各要素地图,综合分析“鱼米之乡”的形成自然条件; 学习难点:通过水文水系特征图,归纳总结河流水患出现的河段。通过小组合作和区域位置与范围地图,综合分析其他区域称为“鱼米之乡”的条件; 
5.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讨论发言的态度和表现,鼓励、启发、引导,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 
维度 评价内容 
A 好 B 较好 C 一般 
分值 态度与方法 
全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思维活跃;认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调用读图方法和区
 
 
 
20 
 
                    
             
                    
                            位条件分析方法,完成课堂任务,主动展示小组成果; 
知识与能力 
准确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理解“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通过地图分析其他区域农业区位条件;通过分析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30 
思维发展 
从“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进一步用地理分析方法,分析其他区域农业区位条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0 
价值观念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河流与人类共生的价值观    20 
总评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  
从古到今,河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看一看,长江为当地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帮助,人类又是如何与河流共生的。 
播放视频并提问:通过景观图,大家对长三角地区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活动 1  
学生观看照片集,并思考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景观图,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了一定得表象认识,培养学生
区域认知能力,并归纳总结区域特征。 
环节二:合作探究,鱼米之乡 教师活动 2  
长江三角洲富饶美丽,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使该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什么自然条件成就了这样的美称呢?结合课本50页图7.1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 
教师点评补充,并提问,这些区位条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如何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教师归
学生活动 2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鱼米之乡”的形成自然条件。通过一组学生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过程性点评。并构架知识结
构 
 
                    
             
                    
                            纳总结,并补充知识结构       
总结:大河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促进了城镇的兴盛,形成了特色的水乡文化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小组合作,寻找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
地理实践力。采用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的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知识结构的搭建,学生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 
环节三:知识迁移,合作探究 教的活动 3  
通过河流对区域农业的发展学习,下面这些地区哪些也可能成为“鱼米之乡”?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②黄河三角洲地区; ③四川盆地;④三江平原; 
教师点评:因为上述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再加上人类的智慧,虽然也可能成为鱼米之乡,但稻田面积和水产量均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小,难以形成与长三角地区相同规模的“鱼米之乡” 
学的活动 3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成果 其他组互相点评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新情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环节四:辩证分析,和谐发展 教的活动4 
河流在孕育我们大河文明的同时,偶尔也会耍耍小脾气,在长江的哪些河段会有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水患?在不同河段,我们如何趋利避害? 
教师总结: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今有长江三峡,中国人用智慧,为河流赋予了新的灵魂,大河的馈赠还在继续,让我们心怀感恩,与大河和谐共生 
学的活动4  
学生分组完成 
回答: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河段。 中游和上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
缓慢的地区也会出现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辩证的看待河流,从不同维度从新认识河流,培养学生人地和谐发展观 
 
                    
             
                    
                            7.板书设计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学习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照片集;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黄河三角洲、三江平原的地图;长江流域图 技术手段:ppt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对景观图的欣赏,归纳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征,再总结归纳过程中,学生总结比较分散,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再次归纳。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形成条件时,学生根据已有方法进行分析,但缺乏整体性的考虑,以及主导因素的分析。在其他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时,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认识有偏差,导致后面的分析不够准确,还需要加强在新区域自然环境要素的学习。在最后的人地和谐发展,大部分学生能够形成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鱼米之乡”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历史上的“鱼米之乡”北京市 - 海淀区”,所属分类为“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六节历史上的“鱼米之乡”北京市 - 海淀区”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