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所属栏目: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10.5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青海省 - 西宁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名称:10.5 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科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晋教2011课标版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解读课程标准
1.课标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尼日利亚”一节可以承载以下3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2. 课标解读
(1)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关于尼日利亚地理位置除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外,要重点关注其海陆位置,突出其“临湾、近海、沿河”以及陆上接壤四个邻国,海陆兼备的特点,体现了地理位置优越性。
尼日利亚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分布及特点,要对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识别和推理,如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气候,河流又受气候、地形和地势影响。由于尼日利亚地势起伏不大,分析尼日利亚农业类型及分布时重点放在气候差异。
尼日利亚是能源大国和人口大国,工业部门和分布特点要结合矿产和原材料产地进行对比,尤其突出石油产区和棉花种植区,说明其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西非经济巨人”的原因;同时指出其经济水平比较低,对能源和原料依赖性大的特点,为中、尼“南南合作”项目提出埋下伏笔。 (2)如何落实课标要求
本课涉及的图像系统较复杂,既有不同专题、不同类型的地图,又在不同区域尺度之间频繁切换,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地图阅读的指导,将地图阅读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地理世界的过程;同时将读图融入到探究情境中,渗透地理规律、学科思维及人地和谐发展理念。
2
(二)课堂改革设计理念
1.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以音乐、文化、生活、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2.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图是生活、工作的必需品,创设真实情境,把地图阅读指导和地图运用贯穿教学始终。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九章认识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在第十章认识国家部分的延续和细化,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缩影,区域认知范围更小,内容更具体,特征更鲜明,丰富了学生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认知。符合从一般到特殊,从宏观到微观,区域尺度由大到小的认知规律。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心理和生理方面:七年级学生对未知区域好奇、关心时事、有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喜欢得到表扬与鼓励;但是学习状态波动大,对枯燥的讲授不能保持足够的专注力,遇到挫折容易气馁。要借助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探究情境,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知识和能力方面: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学习中已建立对尼日利亚的初步印象。通过本章四个国家的系统学习,基本掌握了学习国家的方法和读图、分析的能力。但对河流分段及不同河流水文特征与气候、地形的关系没有形成概念意识,识别和推理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能力比较弱,综合分析的思维习惯没有养成。
二、教学三维目标
本课的文字系统有两个知识点—“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非洲的经济大国之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为什么学习该区域的原因,是我国地缘政治的典例。图像系统主要是空间分布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树立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的地理观。
3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大小不同比例尺地图说出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国家概况。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尼日利亚的自然条件,识别并推理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在自然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图分析尼日利亚农业、工业及人口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明确知道该国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能源大国和人口大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划出赤道、北回归线,找出几内亚湾、尼日尔河及周边四个邻国,认识到尼日利亚地理位置海陆兼备、水热充足的优越性。
(2)将不同专题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地形、气候、矿产资源与农业、工业生产的关系,找出尼日尔河下游及河口三角洲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原因。通过补充迁都的地理事件,说明人口增长过快对该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地理要素特征、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地理观。
(2)了解尼日利亚优越地理位置及资源型经济的特点,学会从区域经济互补的角度看待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尼日利亚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及人口、产业分布特点。 难点:尼日利亚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了创设“中尼”友谊的主题情境及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情境体验法和启发设疑法进行教学。
注重对学生地图阅读的指导,通过呈现地图、自研地图、绘制地图、图图知识迁移及转化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梳理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尼日利亚人的梦想
4
能力要求:感受中国与尼日利亚的深厚友谊,意识到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中尼两国友好关系 (3分钟)
导入语:“今天我们走近的国家是尼日利亚,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擅长音乐、绘画和雕刻。尼日利亚被称为非洲音乐的心脏。有请今天的封面人物—尼日利亚籍歌手郝歌。”
播放尼日利亚籍歌手演唱《北京人在纽约》的片段。
这位尼日利亚人的中文歌曲征服了中国观众。其实这个现象不是个例,在尼日利亚国内,很多尼日利亚人都有一个留学中国的梦想。
播放尼日利亚孔子学院“中尼人文桥梁”的报道。
以情感入境,引导学生走进新课,
开启《尼日利亚》学习篇章。
观看视频,感受尼日利亚与中国之间深厚
的国际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环节二:教师伴学,把握基础—走近尼日利亚 能力要求:运用地图及资料,说出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内容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
尼日利亚优越的自然环境
(20分钟) 1. 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读图要求。
强调在大小比例尺之间切换时要在小
比例尺图中勾画国家轮廓便于定位。 2. 展示“大比例尺”图(尼日利亚地图)和“小比例尺”图(非洲政区图) 通过读图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尼日利亚自然条件的学习。
(1)根据地图描述该国的地理位置。 (2)根据教材说出该国的首都、面积和人口。
引导学生读图,指出地理位置及首都所在地。
3. 展示尼日利亚国徽图片并提出问题。
(1)国徽探秘,说出“Y”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尼日尔河的学习情境。 (2)在尼日尔河河道上标注流向,思考河流流向与地势之间的关系。
归纳结论:河流是从地势 处流向地势 处。
4. 展示尼日利亚分层设色地形图,并提出问题。
(1)梳理地势变化与地形类型分布的关系。
(2)按照北、中、南的方位顺序找出主要地形区。
5. 展示尼日利亚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尼日尔河的河道变化,1.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会在大小比例尺之间划轮廓进行切
换。
2. 说出尼日利亚的位置及首都,阅读教材
P83页了解国家概况。 3. 读尼日利亚水系图并回答问题。阅读课本P84“信息传递”,知道尼日尔河概况。
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
埃河的流向,思考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
系。
4. 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明确主要地形类型,得出地势北高南
低的特点。 5. 通过观察尼日尔河线型的粗细和河网密
度,得出河流水量受
到气候中的降水作用。
通过判断三地降水量,推测不同河段的
水量大小。
6. 找出拉各斯所在位
按照地图阅
读的一般步骤,明确主题
和读图方法,
培养学生提取、加工地图信息的能力,识别和推理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
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体验阅读
地图的乐趣,
完成对尼日利亚的区域认知。
6
并思考问题。
(1)尼日尔河下游河道粗细与气 候特征的关系?
(2)给出气候特征图,分河段讨论 水量大小变化。
推导结论:一般情况下,降水量会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降水多,河流水量 ;降水少,河流水量 ;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季节变化 。
6.展示“珠江三角洲港口分布图”、“尼日尔河河口三角洲”水文特征。港口设疑,进行知识迁移与运用。
(1)为什么尼日尔河河口没有大型商港?
(2)河流输沙量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一般结论:
中游气候 (干燥/湿润) 植被 (稀疏/茂密) 河流含沙量 (大/小) 下游地势 (低/高) 河流流速变 (快/慢) 河口泥沙沉积,影响通航。 8.点评并完成板书。
置,通过对中下游流域自然特征的综合运用,推导出尼日河下
游商港少的原因。
环节三: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西非经济巨人
能力要求:区域发展因果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区域发展过程的描述与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7
及时间安排
丰富的资源与产业分布 (12分钟)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分配各组的主题、资料,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探究主题一:农业分布
多媒体展示:尼日利亚农作物分布图,以及教科书尼日利亚气候和地形分布图。
学习任务:找出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思考影响其分布的自然条件。
归纳小结:南部水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中部河谷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热量较充足,适
宜小麦和玉米种植;北部地势高,降水较少,适宜种植棉花和花生。 提问:能否在尼日利亚种植水稻?
亚洲擅长水稻种植技术,可引入非洲,为中尼两国区域合作埋下伏笔。 探究主题二:工业分布
多媒体展示:尼日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
学习任务:列举尼日利亚主要的矿产资源类型,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及出口量情况。列举尼日利亚主要工业部门及重要支柱产业,思考工业布局与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探究活动一:根据农业分布图,完成主要农作物与其分布地区的连线;结合气候和地形分布图,解释原
因。
探究活动二:根据矿产资源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找出纺织业分布地区和棉花产区、石油资源分布地区和石油工业布局之间的关系。 明确石油工业布局在几内亚湾沿岸地区的
探究尼日利亚被称为“西非经济巨人”的原因,检验学生对气候、地形及河流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并进行知识梳理与归纳总结。
8
源分布之间的关系。
归纳小结:石油分布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及沿海大陆架,石油加工业分布在南部尼日尔河下游及三角洲地带。原因有两点:一是靠近原料产地便于就地加工,二是便于港口运输,节约成本。
探究主题三:人口分布
多媒体展示:尼日利亚人口分布图、尼日利亚工农业分布图及拉各斯城市环境图片。
学习任务:找出人口稠密区,思考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 总结归纳:人口集中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优越,工农
业较发达,殖民历史中该区域开发早。 迁都之谜:推测尼日利亚从拉各斯迁都到阿布贾的可能原因。
归纳总结:迁都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压力大;还与便于区域联系有关。
探究主题四:优中取胜——西非经济巨人
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认
原因除与石油分布有关外,还与港口运输便利有关。 理解尼日利亚工业有原料指向型特征。 探究活动三:根据人口分布图及工农业分布图,回顾前面所讲的自然条件特点,联系探究一组和探究二组的结论,总结尼日利亚人口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探究活动四:归纳总结尼日利亚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总特征进行
9
知关键词和尼日利亚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归纳结论。
学习任务:根据本课学习,找出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不相符的说法。
归纳总结:海岸线平直与临湾、海陆兼备不符合,突出尼日利亚地理位置优越特点;干旱大陆与尼日尔河下游水量丰富不符,突出其自然环境优越;贫困大陆不符合,突出其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被称为“西非经济巨人”。
对比,找出不相符合的说法。理解尼日利亚被称为“西非经济巨人”的原因。
环节四:拓展提升,学以致用—南南合作 能力要求:区域之间谋求共同发展问题的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