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赠刘景文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语文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_安徽省 - 六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赠刘景文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
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知诗人,解诗题
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读出节奏 自读 指名读
提示停顿 出示 抑扬顿挫的“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解字词、明诗意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一幅画。在这幅画中,诗人描绘了哪几种景物呢,请你用笔在诗中圈出来。 板书:荷、菊、橙、橘
▲ 荷
荷尽已无擎雨盖
1、出示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 2、什么是“荷尽”?尽,完,指凋谢。
3、知道“擎雨盖”是指什么吗?“擎”,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雨盖”原指雨伞。“擎雨盖”就是指举起的雨伞。读,想一想,诗中说什么像“擎雨盖”?出示图片,荷叶田田,点点水珠都被撑在了荷叶上,这撑起的荷叶多么像一把举起的雨伞啊。读(擎雨盖)。 4、深秋时节,荷叶枯萎了,荷花凋谢了,只剩下枯枝败叶,所以作者说:荷尽已无擎雨盖。
5、指导朗读,荷花凋谢,荷叶枯萎,朗读时,声音稍低,读出萧瑟凄清。“已无”要适度强调。
菊
菊残犹有傲霜枝
1、出示诗句:菊残犹有傲霜枝。
2、秋天的菊花本来很美,可是到了深秋时节,菊花已经——(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是啊,菊花也凋谢了,残败了。
3、(出示枝干挺立图)但枝干呢?指名说(依旧傲然挺立在风霜之中),它害怕这风霜吗?(不怕)难怪诗人说,“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傲霜的菊花多么值得我们赞美啊!
4、指导朗读,菊花虽残败,却依然挺立在风霜之中,声音稍高,强调“犹有”,重读“傲霜”。
女生读,这是多么勇敢的菊花啊。男生读,它傲立于风霜之中啊。 5、出示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无”和“犹有”形成对比,突出了菊花不怕寒冷,坚强不屈的品质。
过渡:荷叶原来像撑开的雨伞,如今全都枯败了,再也无法遮挡雨水,菊花也凋零落尽,然而它的残枝却带有孤风傲骨,挺立于风霜之中,也许有人会觉得萧条冷寂吧?可苏轼却这样说,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说这深秋时节是一年好景,“君”对人的尊称,指您。文中指的是(刘景文)。
为什么说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呢?
▲ 橙 橘 最是橙黄橘绿时
1、出示诗句:最是橙黄橘绿时
2、橙黄橘绿指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看到橙黄橘绿这个词,你脑海里想象到怎样一幅画面?指名说。
3、四个字中,有两个字是表示颜色的,橙、橘经受初冬严寒的考验,不仅枝叶依然青绿,而且色彩斑斓,显示出盎然生机,怎能不叫人喜
爱。
4、指导朗读,重读“最”和“橙黄橘绿”,读“橙黄橘绿”速度要慢。 四、 悟诗境,体诗情
1、苏轼为什么要把诗送给刘景文呢? (生答,好朋友......)
(1)刘景文,北宋开封人,是苏轼的好朋友,两人十分投缘,经常在一起饮酒品诗。
(2)刘景文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刘平是北宋的将军,他受父亲的影响,有着大方豪爽的个性,坚强不屈的品格。苏轼很敬佩他,称他是“慷慨奇士”。
除了“君”字,文中所写的“荷、菊、橙、橘”这四种景物其实也是表达对他的称赞。在古时候,荷、菊、橙、橘都是高洁、坚强不屈的代表。“荷”是花中君子,人们说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被誉为霜下之杰;橙、橘能经受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也是一直被诗人所赞颂的。苏轼实际是借物喻人啊,称赞刘景文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3)虽然刘景文很有学问,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当苏轼在杭州见到他时,他已经五十八岁了,却依然任一很小的官职。苏轼写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是想(鼓励)他,人到晚年就像一年之中的(秋天)一样,虽然(荷)落尽,(菊)凋零,却也有(橙、橘)这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景象。
苏轼想告诉刘景文什么?指名说。所以苏轼这样写到,读(一年好景
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是啊,其实苏轼也想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生活中仍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请你告诉他,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当你的家人遇到困难时,请你告诉他,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请你告诉自己,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苏轼对刘景文的称赞、鼓励之情都包含在这字里行间,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里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齐读。 五、拓展延伸
苏轼,21岁参加科举考试,名动京城。可他的仕途却不是一帆风顺。他的一生中总共被贬了三次。43岁时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出游时,遇到风雨,他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诗句。他说披一蓑衣在风雨中一辈子也处之泰然。57岁又被贬至惠州,在荒无人烟的惠州,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只要有荔枝吃就可安居在岭南。62岁再次贬官到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仅次于满门抄斩了。苏轼把儋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至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65岁在归回京途中去世。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种
种磨难和挫折的苏轼,却依然豁达、乐观。他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多积累苏轼的诗,学习他的豁达和乐观心态。
最后,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 尽 菊 残 橙 黄 橘 绿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