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童年的水墨画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江苏省 - 淮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童年的水墨画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儿童诗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虽是写儿童嬉闹的场面,但诗句中却并未直接写儿童,需要学生细细读,慢慢赏,去发现诗中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溪边》一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蜒,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江上》一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林中》孩子们戴着斗笠,冒着毛毛细雨,在林中采落菇。蘑菇多多,星罗棋布,人影绰绰,布满林中,惊喜地叫声,收获的喜悦,响彻松林。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三首小诗所描绘的画面,正确书写“染”“碎”“竿”等字。 2.发现三首小诗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同时借助想象感受三首小诗所共有的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画面之美。
3.学会多种方法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等词句的意思。并感受儿童的天真与快乐,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背通《溪边》,练习用自己的话描述在溪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理解词句,借助想象体会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画面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与快乐,并练习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1. 欣赏一段水墨画的视频。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神奇的视频,看过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像这样运用水与水与墨、黑、白和一些简单的颜色的作画方法,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画种:水墨画。相机学习:墨。
再请大家看三幅水墨画,他们画得都是——?(儿童快乐的玩耍场景) 2. 这节课,我们还有三幅“画”要欣赏,睁大眼睛,仔细看!
这三幅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童年的水墨画。齐读课题。猜猜看,画在哪儿? 二、读诗寻画,明确主题。
1. “画在诗中”?那大家赶紧找一找吧。(自由地朗读三首小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反馈:
(1)相机正音,理解词语:“当作”第四声;“扑腾”(均为第一声);联系诗句理解词义:表示声音。
“扇动”第一声;水葫芦。水葫芦是什么?理解:水葫芦(一种生长在水上的草本植物)。在诗中水葫芦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示相应的句子),(打上了引号)意思有没有变?不急,先读一读。(指小孩子)你从哪儿发现的。 理解方法1:你看,联系了上下文的词语,你就弄明白了。 (2)多音字挑战。
学生到前面互动做题。复习“当”和“扇”的读音。
(3)出示第三首小诗,相机正音:斗笠。找找有“蘑菇”和“斗笠”的句子。再联系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咱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理解方法2:你是怎么发现的?原来联系我们已知的生活经验,是多么重要呀! 小结:孩子们呀可真棒,这么短的时间里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还理解了部分词句的意思。
3. 大家喜欢这三首小诗吗?再读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一会儿分享。 (预设: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美,那你能美美的读读吗? 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有趣,我们还想听你有趣的读一读。
这句写了什么?这么可爱,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4. 读了这么多,你们发现这三首小诗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同桌讨论) (预设:都是描写小孩子的;
都有美丽景色的描写; 小孩子玩得很开心。)
5. 同学们真会读书,那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三首诗题,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地点,那你能再加上一个词语,给藏在诗中的水墨画取个名字。 (预设:钓鱼图,你怎么发现是在钓鱼的? 戏水图,哪里看出他们在戏水? 玩耍,那你猜猜他们会干什么?) 6. 认识“组诗”:
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都是童年快乐生活的场景,这三首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我们称它们为组诗。(相机出示:组诗) 三、读诗赏画,感悟童趣。
1.这童年的水墨画呀,我们要慢慢地赏。下面我们细细的品味一下第一首《溪边》。 出示要求:
(1)有感情地读一读,找出诗中你认为最美的景,想象诗句画面。 (2)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 2.赏景美:
读一读你眼中景色最美的诗句吗? 预设:
A.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就是画中的垂柳,你会想些什么?)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 理解方法3:你看你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把句子读得更美了。
B.还有美景吗?“人影……”刚刚看到很多同学在这句的旁边加了个问号?不太明白,你明白了吗?能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那么回到诗句中,“给”是“被”的意思。人影被……。“给”是作者口语化的说法。改成“把”字句。
在诗人眼里,溪水就像是染料一样。猜猜溪水还会染绿……?孩子们,这
个“染”字多有力量呀,你能读出这种力量吗?
小结:在诗人的笔下,还仅仅是条小溪吗?它像 ,像 ,还像 。
B. 在绿色的世界中,还有一只最为显眼的红蜻蜓,看!
(看视频动画)蜻蜓怎么样?(立在钓竿上)这个“立”字多么形象生动呀! 想象:(指生)小红蜻蜓,你停在钓竿上干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前四行吗?指导朗读。 3. 观童趣
(1)这幅画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呢?读一读有声音的句子。
(2)这一句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人影为什么会碎?笑声为什么会蹦跳?) (3)谁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说一说。
预设:哪里碎了?水面真的会碎吗?孩子一面笑,一面还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这么开心的场景,谁能读好它? (5)演一演:你就是那个欢快的孩子。
4. 小结:咱们就这样读着、想着、演着不知不觉中这幅画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现在是——,由静变动)。静的是美丽的风景,动的是欢乐的孩子,这种有静有动,生动有趣的画面感,就像水墨画一样富有韵味。 (相机板书:景美 人欢 有动有静 ) 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5. 尝试背诵:很多同学已经能背出来了,我们一起试一试。 四、关注主笔,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染”“碎”“竿”,(仔细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导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在不同结构的字当中,一横一竖有什么变化 2.指导书写生字。 3.书写反馈。
五、介绍作者,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溪边欣赏到一幅垂钓图,景色优美,充满欢乐,富有韵味,这组诗的作者是张继楼爷爷,因为从小学过美术,所以他写出来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画面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到江上、林中去欣赏那里的画。
2.这是这节课的课后作业:
(1)把《溪边》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在江上和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六、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垂钓图
江上戏水图 景美人欢 有动有静 林中采菇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