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部编小学语文,池上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池上》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池上》
“池上”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 名称 | 《池上》第1课时 | ||||||
执教者 | 何培兰 | 课时 | 1课时 | |||||
所属教材目录 |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 | |||||||
教材分析 | 《池上》 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 |||||||
学情分析 | 一年级的学生,对夏天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有的学生不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蚊子、总打雷等等;也有的学生很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逛逛公园,赏赏荷花等等。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而且,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 |||||||
教学目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 2、体会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 3、在感受荷塘之美,体会童真童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体会小娃娃“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 | ||||||
难点 | 体会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 | |||||||
教学策略 与设计说明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思。我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理解诗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积极引入 |
1、课件出示荷塘上小娃娃“偷采白莲”的图片。 教师由古诗《江南》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我们的孩子不太了解“采莲”等极具地域特点的活动,所以老师在这里相机介绍“采莲”的含义,为古诗中“偷采白莲回”做下铺垫。 |
通过图画的直观冲击,让学生比较直接地感受荷塘上的美,并且对荷塘上小娃娃做的事情产生了兴趣,同时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可能说出自己想象中荷塘上发生的故事,也许孩子们能想到,更加丰富的池上故事。 | 本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主阵地。通过这样的环节,不光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他们积累词汇、运用词汇。(板书:池上) | |||||
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 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 学生根据幻灯片读白居易的生平等。 | 这里作者的资料介绍并没有给古诗的理解带来多大帮助,但我想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资料补充和渗透,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长久的好处和效果 | |||||
整体分析及总结 |
一、过渡 (1)过渡:荷塘上发生的故事很有趣,请你们听老师读前两句诗,请你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你们发现老师在读某个字的时候声音有变化吗?大家找到了吗? 引出:荷塘上发生的故事很有趣。 (2)指名读,体会“偷”。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偷采。 二、反复朗读,感受动词用的妙。 (1)老师范读,并分析诗的意思。 (2)你能具体说一说为什么小娃娃要偷偷地去吗?如果你也不知道,那么请你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都偷偷地做过什么事情呢?当你偷偷的做这些事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一环节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句诗,体会“偷”字用的好? 三、教师引导 这个小孩偷采莲蓬,真的没有被发现吗? 1、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2、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个别读,齐读。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古代的儿童和你们一样,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充满情趣的事情。 |
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 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 (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 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 生:瞒着别人、悄悄地。 (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 学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 瞧,春天去放风筝——(生背)《村居》 夏天,可以去捕鸣蝉——(生背)《所见》 秋天,当然要去逮蟋蟀了——(生读)《夜书所见》 冬天,还可以玩冰雪呢——(生读)《稚子弄冰》 |
通过反复读诗的形式,孩子明白了联系上下文是一件非常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此处我巧妙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孩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同学读诗,感受诗词美,体会童真童趣。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己读读,你喜欢哪句诗中的孩童?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这里通过讲课外扩展的形式帮助学生再次回忆整个诗歌,写童声童趣的诗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通过诗歌的理解,美好的诗意激发诵读故事的兴趣。 |
|||||
作业布置 |
1、背诵课文。 2、课后,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
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佳作将在分享园中展出。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