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歌唱二小放牛郎
所属栏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音五年级上册第2课足迹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温州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音五年级上册第2课足迹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温州市南浦小学
教材分析
独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歌曲采用叙事歌曲的体裁,叙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一个属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
本课欣赏的内容是根据独唱曲改编的童声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概括力,感情容量大,使人百唱不厌,回味无穷。作曲家根据各段词意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速度、力度等)进行表情处理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使这首歌曲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聆听、演唱、表演、声势动作等音乐活动,用不同的方式体验音乐,并表达个体对音乐要素的感受,体会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聆听中,感受各乐段在演唱形式、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知识与技能:
1.能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
2.感受各乐段在演唱形式、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
3.根据第五乐段音乐内容,相互合作编创情景剧,体会和表现音乐中的英雄形象。
3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视野的拓宽,五年级学生在乐理知识、欣赏水平和演唱能力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80%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联系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对于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文化领域及表现形式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探究心理和接受能力。在本课的学习内容中,学生们已经学唱过革命题材的歌曲《雨花石》,这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重点难点
1. 熟悉音乐主题,并能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感受各乐段在演唱形式、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
5板书设计
6关键问题设计与解决
音乐是由音的高低、长短、音色、旋律、节奏、力度、速度、曲式结构等基本要素构成, 只有对音乐(音响)的感知,才能有情感的体验,从内心迸发出“情感的火花”。因此,在小学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想象与联想,将其从无意识的“听”,带入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关键问题一:
如何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解决策略:
采用设问题、看图谱、唱旋律、做律动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在多次的聆听中充分感受和熟悉音乐主题,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指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1.以“问”辅“听”。
在听赏音乐之前,先向学生抛出问题,能使其聆听的指向性更加明确,目的性更强。“歌曲是如何叙述王二小的事迹的?”“听听旋律是如何表现悲凉、哀伤的情绪的?”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聆听歌曲,随后得出答案。
2. 以“情”助“唱”。
教师抓住时机,根据歌曲内容选择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讲述英雄事迹,再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逐步激起学生的共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在第一时间用歌唱表达出来,兴趣盎然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3.设“疑”促“听”。
在初步感受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卡片提示,边听歌曲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给排序。
●关键问题二: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各乐段在演唱形式、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
解决策略:
1. 运用对比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九个乐段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每一次主题出现时,演唱形式、速度、力度、情绪上有发生变化吗?”用对比唤起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通过对比聆听、小组讨论、师生总结等环节,逐步发展他们良好的欣赏能力。
2. 运用图谱教学,将复杂的多声部旋律变成简单的图谱,使音乐旋律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在聆听歌曲一、二、三、五、七、九乐段时,教师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图谱,帮助学生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弥补了音乐的抽象性、非视觉性和非语义等特征,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感受到多声部相互交织的和声效果,把握音乐形象。
音乐欣赏的接受过程是音响感知、情感体验、理解认识等多种心理要素综合运动的心理过程,是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获得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
7教学过程
7.1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一、组织教学。
1. 播放《共产儿童团歌》,学生随教师踏步走进教室。
2. 随乐律动,感受共产儿童团的精神风貌。
师:同学们好!你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的歌名吗?共产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儿童组织。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 “站岗放哨”、“传送书信”等任务。你认识这几位儿童团团员吗?
(设计意图:从听觉出发,通过律动聆听学生熟悉的歌曲《共产儿童团歌》,了解时代背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四位儿童团团员图片,引出王二小。
2. 播放多媒体课件,音画结合,师简述故事。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沿着小英雄的足迹,跟随着时代的旋律,踏上红色之旅!(板书:歌唱二小放牛郎)
活动2【活动】二、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独唱版。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是如何叙述王二小的事迹的?请你根据老师黑板上的提示,按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排序。
1.听独唱版《歌唱二小放牛郎》,按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排序。
二小放牛——鬼子扫荡——鬼子迷路——二小带路
——杀害二小——护民牺牲——歌颂二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介绍以及为歌曲排序的活动,使学生对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王二小的敬仰之情。)
师:歌曲以富于感染力的曲调配上多段歌词,像阵阵清风传送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寄托着人们对抗日小英雄的绵绵哀思。请大家听老师来唱一唱曲谱,听听旋律是如何表现悲凉、哀伤的情绪的?
师范唱,生思考→师生交流→体验三、四乐句
出示图谱,教师小结:
●音调富有民歌风味,旋律婉转起伏,第一、二句较为平稳,好似把听众带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坡上;第三乐句扶摇直上又突然回落,情绪比较激动;第四乐句旋律则节节下落,结束在低音区,仿佛是人民群众对小英雄的无限哀思。呈现了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
●四个乐句第一个音分别是什么?旋律的走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整首曲子下行的走向更能表现悲痛哀伤的情绪。让我们一起唱起这动人的旋律!
2.齐唱曲谱。
师:这么打动人心的旋律,谁能加入歌词来唱一唱?
3.请一生填词范唱。
4.全班学生尝试演唱第一乐段。
(设计意图:采用结合图形谱聆听、演唱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充分感受旋律特点,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师:刚才,我们聆听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以独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来表现的,7个乐段以同一条旋律贯穿始终,速度、力度和情绪变化明显吗?虽然它也能表达情感,但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聆听另一个版本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先来听听它的第一乐段,想一想,这首作品是以怎样的演唱形式来演绎这首歌的呢?
5.听合唱版《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段,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独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随后安排的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听赏打下基础。)
活动3【活动】三、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合唱版。
师:“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在演唱者惋惜同情的歌声中,故事的序幕徐徐拉开,歌曲的第二段又是以怎样的演唱形式来表现鬼子扫荡这一情节的?
1.聆听第二段——“鬼子扫荡”。
①聆听,交流: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师:领唱和合唱的旋律是怎样交织进行的?老师用红色表示领唱的一声部旋律,用蓝色和紫色表示合唱的二、三声部,让我们借助图谱再来聆听一遍!
②出示图谱,视听结合,感知和声效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担任三个声部,我们一起用手臂动作来表现三声部相互交织的和声效果。
③再听乐段,用身体动作感知和声效果。
2.出示图谱,聆听第三段——鬼子迷路。
师:正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已经快要走到山口,形势已变得十分严峻,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速度、力度和情绪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板书:速度—中速;力度—中强;情绪—紧张地)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图形谱,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状态下听辨、总结,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一个乐段在演唱形式、速度、力度和情绪上的不同。)
3.聆听第四段——二小带路。
师:二小假装顺从地为敌人带路,把敌人带往八路军的埋伏圈。这一段音乐加入了什么新的元素? (板书:加入旁白)让我们也为歌曲配一配旁白,使它更具有情节感。(再听第四段,生念读旁白)
4.聆听第五段——鬼子上当。
师:机智的二小顺利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音乐是怎样表现这一乐段的?让我们一边随图谱画旋律线,一边来听一听!
① 初听,随图谱画旋律线。
师:让我们一起参照音乐,用表演的方式来演绎这一乐段!
② 集体表现。
师: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一乐段表演得更好?
③ 小组讨论,情景表现:
群众演员(荒草、马蹄)+打击乐器伴奏(沙锤1人、木鱼1人)鬼子军官1人+鬼子兵4人。
师:这一乐段的旋律和主题旋律一样吗?在这一乐段,作曲家用了全新的旋律(板书:改变旋律),把鬼子上当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通过“划图谱理解乐段内容”、“师生动作表演”和“情景剧表演”三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相互合作,逐步帮助学生编创情景剧,体会和表现音乐中的英雄形象。)
5.聆听第六段——八路开打。
师:昏头昏脑的鬼子被王二小带入了埋伏圈,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我们来听听歌曲又是用哪种演唱形式来表现的?
① 初听,交流答案(板书:轮唱);
师: 轮唱的演唱形式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更能体现出战场激烈,枪声此起彼伏。)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表现枪声的此起彼伏?
② 师生讨论,分组合作,用拍手拍腿和敲鼓凳等声势动作和“XX X”、“XXXX”的节奏表现枪战的情景。
6.聆听第七段——杀害二小。
师:穷凶极恶的鬼子发现自己上了当,会怎样对付王二小?如果你是音乐家,你会怎么样去编写这一段音乐?
①师生交流。
②教师小结:作曲家在歌曲的一声部用了较高的音区、较慢的速度和较强的力度,唱出了对二小牺牲的同情和悲愤,二、三声部则好似模仿了民众失声痛哭的情景,极富感染力,使人潸然泪下。
③随图谱画旋律线再次感受。
师:在歌曲的第八段和第九段中,都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王二小幼小的生命匆匆逝去的惋惜以及对小英雄的崇敬和歌颂,请全体同学在间奏的地方用朗诵的形式表达我们对王二小的深深的敬意!
7.出示图谱,聆听第八、九段——“护民牺牲”、“歌颂二小”,在间奏处加入朗诵。
师:在歌曲的最后两段,作曲家用连绵起伏的旋律和相互应和的和声效果,饱含着人民群众对小英雄的颂扬。刚才,我们已经把合唱版《歌唱二小放牛郎》完整聆听了一遍,你认为它与独唱和齐唱版有何不同?
8、对比两种演唱形式的异同,教师小结:
合唱版的演唱形式、速度、力度、情绪变化丰富,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设计意图:对比独唱版和合唱版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上面的不同,领会合唱所蕴含的魅力。)
活动4【练习】四、完整表现。
师:在课的最后,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整地把全曲演绎一遍,作为送给小英雄王二小的一份赞礼!
第1段——一生领唱;第2段——聆听;第三段——随图谱划旋律线聆听;第四段——加旁白;第五段——情景表演;第六段——声势动作+表演;第七段——随图谱划旋律线聆听;第8、9段——集体唱,朗诵。
活动5【活动】五、总结升华
师:抗日战争整整持续了8年的时间,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王二小这样甘于牺牲的抗日英雄,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师生交流)让我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激情昂扬地踏步走出教室。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的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是由独唱曲改编而来的,因此,我有意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对独唱曲和合唱曲进行了对比感知和体验。在本课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聆听、演唱、表演等音乐活动,用不同的方式体验音乐,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会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激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课的一开始,我先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你认识这几位儿童团员吗?”从听觉出发,通过聆听学生熟悉的歌曲《共产儿童团歌》,了解时代背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有机结合,通过启发引导、对比聆听、划图形谱、声势动作等有效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验歌曲,使各种教学手段服务于本课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聆听中加强了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在积极体验状态下听辨、总结,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一个乐段在演唱形式、速度、力度和情绪上的不同。
在课的最后,学生对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比独唱版和合唱版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上面的不同,孩子们对合唱的表现形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紧接着,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最喜欢的表现形式演绎作品,对全曲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课堂教学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我想,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带给孩子们快乐,更要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同时有所收获。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剖析,挖掘教材深度,把握教学的音乐性,让学生真正地体验音乐,感悟音乐。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