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可爱的家
所属栏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家》北京市海淀区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家-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
海淀区义务教育学校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
教师培训展示活动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可爱的家》
学科 音乐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五年级
教材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听觉入手,根据授课班级已有能力和认知特点,从音乐要素深入歌曲的内在情感,在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的情感表达中,体验对家的喜爱和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基于本作品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理论依据:
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与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2011年版《课标》
2.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可爱的家》这首歌曲是人音版五年级9册第五课的一首欣赏曲目。以感受与欣赏领域为核心内容,辅以表现领域中的演唱、识读乐谱等相关内容。
《可爱的家》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抒情性及感人的魅力。 歌曲学生们熟悉,所以本次教学中,学生们要对自己的演唱进行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本欣赏教学既区别于新歌教学,又区别于其他器乐、歌曲欣赏教学,以学生们自己演唱,自主分析为主。 《可爱的家》(Home, Sweet home)这首歌曲是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1786-1855),为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创作的一首插曲,因为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家真挚的情感,所以后来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歌词是由英国诗人培 恩(1791-1852)创作,因为在他一生中,除了童年时,在那个长满常春藤的老屋享受过家庭的甜蜜生活的外,其余时间都孤身在外漂流。所以他把对家的思念和依恋,对家人的爱,都写进了这首歌。他在写此歌词之前给哥哥的信中说到:“离家
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童年时我们曾一起度过欢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他执笔写下了“可爱的家”这首短诗。
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组成:
第一乐段:包含两个平行乐句,安详亲切,描述可爱的家。
第二乐段:包含两个平行乐句,音区提高,抒发了对家的喜爱之情。
尾声:强拍弱唱感叹似的音调,然后再现了第二乐段最后一个乐句,突出了内心深处对家的眷恋与感恩。
(2)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可爱的家》这首歌曲都比较熟悉。经过前四年音乐课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感受与欣赏能力:具备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欣赏曲目;初步掌握教材内聆听作品的基本曲式结构、演奏形式、作家作品等内容;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听辨并记忆主题旋律、辨别音乐基本要素的变化(如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
课前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了解与分析发现:30%的学生竟然没有注意到自己对家的情感;会演唱歌曲,并课前进行复习;不了解歌曲的结构和力度;没有通过分析自己的演唱来欣赏歌曲的经验;希望聆听对比不同音乐表现形式表现的本作品;没有过主动演唱或演奏本作品的想法。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
①学生接触过许多弱起小节弱唱的作品,对于强拍弱唱没有过接触。
②学生前期欣赏音乐作品时,基本以着重聆听同一作品的同一音响为主。没有通过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去欣赏作品的经验。 对策:
①通过对比分析,情感体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②欣赏童声、女声、钢琴、 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可爱的家》。 (4)教学方式与手段:
在教师合理创设的教学情境下,采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欣赏教学方式,使学生较深刻领悟音乐的内蕴;并采用对比鉴听的方法,让学生在不同表现形式《可爱的家》的音响对比中,感受音乐,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鉴赏能力。 (5)技术准备:
用coolpro2编辑声音文件;用PPT制作课件。
收集整理八段音响并用数码钢琴录制三段伴奏支持本课教学。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版本的欣赏,体会人们及自身对家庭的喜爱与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用这首歌曲去表达自己对家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对比鉴听等方法,体会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歌曲音乐要素、三段式结构。 (2)了解本作品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3)能用自己所擅长的音乐表现形式,去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分析童声齐唱版、感受女声独唱版《可爱的家》。 教学难点:(1)强拍弱唱的内在情感体验。
(2)通过感知音乐要素及其他表现形式,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