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我家的好邻居
所属栏目:品德社会生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安徽省 - 芜湖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我的好邻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书来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者:程骏/安徽省芜湖市清水小学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
2.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3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本课由“邻居家的小伙伴”“邻里间的温暖”“不给邻居添麻烦”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邻家小伙伴切入,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第二个板块是从邻家小伙伴拓展到邻里生活中的一般交往,这个部分主要侧重从情感的角度讲邻里生活,即体会邻里生活中的温情。第三个板块则从情感的角度转向理性的角度来讲邻里生活,一方面讲避免给邻居添麻烦,另一方面讲如何理性地处理邻里纠纷。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些与邻居小伙伴交往,去邻居家串门的经验,但他们对于如何与邻居家的小伙伴友好相处还缺乏理性上的认识,在避免和处理邻里间小摩擦的时候还欠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现代社会还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邻里生活的经验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邻里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但是对于城市的学生,尤其是一些进城务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而言,邻里生活的经验可能较少,甚至没有。本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中有的居住在集镇小区,有的居住在农村,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经常迁徙,邻里交往经验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力争让已有交往经验的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也让没有交往经验的学生学会一些结交邻里小伙伴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1.采访家长,积累和邻居交往的方法。 2.大胆尝试,主动去和自家的邻居交往。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
2.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时重难点:
1.重点是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 2.难点是体会邻里生活的温情。
活动一 认识邻居小伙伴
1.介绍新伙伴——成成,以及他和邻居小伙伴的交往活动。 2.分享自己和邻居小伙伴的交往活动。(板书:乐于相处) 3.选择喜欢交往的新朋友,归纳认识新邻居的办法。 4.模拟表演,评议,评奖。 5.小结。
活动二 串门待客懂礼貌
1.出示P35右下图,讨论成成错在哪儿了? 2.想对成成说些什么?
3.看本校小朋友去邻居家串门的视频,分环节评议做得对不对? 4.归纳串门方法,读拍手歌。 5.小结。(板书:言行有礼)
活动三 邻里之间要互助 1.观察P36插图。
2.交流自己得到过的来自邻居的帮助。
3.阅读《垃圾不见了》,交流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续编故事。 4.观察P37情境图,说说为邻居做过什么事。 5.配乐,在友善卡上写下自己还想要为邻居做的事。 6.全班交流。
7.小结。(板书:互相帮助)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七、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我的好邻居 乐于相处 言行有礼 互相帮助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