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我们小点儿声
所属栏目:品德社会生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2《我们小点儿声》重庆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2《我们小点儿声》重庆市渝中区新华小学校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第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保持安静”的标志,知道在这些场所保持安静。 2、了解在没有安静标志的场所也需要保持安静。
3、养成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良好文明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养成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文明习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手机、声音分贝测试软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奇妙莫测的大自然,将各种声音构成一曲美妙绝伦的自然交响曲。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出示绘本)说说你们听到的声音?为什么第二次除了风声和雨声外,还能听到其他的声音。
播放音频:绘本1,对比风声放大掩盖流水的声音和风声渐渐变小,风声伴着流水的声音
绘本2:雨声放大掩盖小鸟的声音,雨声渐渐变小,听见小鸟的
声音。
2、揭示课题:不管是风声、雨声、流水声还是鸟叫声,都很好听.大自然就像是一个奇妙的调音师,它总能让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上一节课我们作为小小调音师调节了校园里的声音,今天我们将走出校园去看看。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板书:我们小点儿声)
设计意图:利用音频,将教材的绘本变成具体的声音演绎,从“保持自然环境的安静”出发,更能启迪学生如果每个人都能安静的聆听,用心地感受,就能走进文明,感受更多美好。 活动一:走近标志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医院、图书馆、博物馆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场景 请学生上台,在白板上从场景中拖出场景中的标志,并利用白板放大镜功能放大标志,介绍标志的含义。
小结:三个地方我们都看到了提醒大家保持安静的标志,可是这三个地方实际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从学校生活拓展到社会生活,呈现三个常见的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场所,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标志,并明白标志的作用。
活动二:声音分贝小调查
上一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个小工具:声音分贝测试软
件。我们扫描二维码进行了下载。同学们还利用软件测量了校园的各个地方。课外,同学们还并分组走访了医院、图书馆、博物馆这三个地方,并利用它实地测量了这三个地方的声音分贝。那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接下来就有请各个小组给大家分享你们的调查结果吧! 一、小组汇报:
1、一小组汇报,重庆市儿童医院的调查情况
播放视频:重庆市儿童医院情况、实地测量环境声音分贝和采访市民的情况
讨论:看完视频,请同学们谈谈感受,想一想这样的环境影响了哪些人?视频里的声音都来自于哪里,其中哪些声音是可以理解的,哪些声音是可以控制的?怎样控制?(学生将视频里的声音通过白板的拖拽功能进行分类辨析。)
小结:体谅弟弟妹妹生病的难受的哭闹,你们真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手机看视频打游戏时,能想到医院有保持安静的标志,带上耳机不影响他人,这真是一个文明的举动。你的一个简单的行动为大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真是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2、二小组汇报,重庆市图书馆的调查情况
汇报中孩子们出示他们在调查过程中拍到的保持安静标志地图片、市民安静借阅图书阅读图片、实际测量分贝的图片。介绍了在这样地环境下,访谈了图书馆阅读的市民的感受。
师:大家能在图书馆静下心来读书,是谁给大家营造了这样安静的氛围呢?
小结:市民们能遵照标志,自觉营造看书、学习需要的安静环境,这正是作为公民的素养。如果我是游客来到重庆,我会为重庆市民的素养点赞。
3、三小组汇报,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的调查情况
孩子们呈现博物馆里保持安静地标志、一些这些不文明地行为、实地测试的分贝图。
师:是什么让博物馆里的实际分贝数大大超过应有的分贝值呢? 学生自由讨论,我们在博物馆应该怎么做呢?(当3小组的同学表演怎样文明参观博物馆时。其它同学利用手机里的声音分贝测试软件,测量现场的声音分贝。)
师:为什么同学们现场测出地数值,能够达到正常地范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安静有序的排队参观,遇到感兴趣的东西小声讨论,正是因为这些文明的行为,让周围的声音变小了,我们的一言一行正是我们文明的体现。
出示绘本:我们声小了,听得见心灵的声音;在博物馆里,我们声小了,听得见文明的声音!
总结:从三组同学的走访中,同学们通过佩戴耳机、有序参观、小声讨论,这些文明行为,让我们的医院、博物馆有了良好的环境。除了上面这几个地方,当你在其他地方看到了体现安静的标
志时,我们就应该自觉控制自己的音量,不影响他人,这就是文明的行为,也是我们作为小公民应该具有的素养。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课前实地观察、走访的实践活动。由事例引发全体学生进行思考,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尊重他人、保持安静的文明意识。 活动三:声音的旅行
1、师: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我们还需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吗?
2、师:本学期我们学校要去重庆科技馆游学。这是我们这一次的游学路线,(课件演示游学路线)我们将从学校出发,乘坐6号线前往,在游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参观几个展区,还将观看一场科幻电影。
3、师:但是,在整个游学的过程中,公交车上、排队的地方和电影院里都没有保持安静标志,大家又是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人们在公交车上、排队时、电影院的情况。 师:请你选择一个场景,小组讨论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旁边的人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上台在白板上将标志拖到合适的场景,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的公共场所,就像大家说的那样,我们也应该根据情况自觉调节自己的音量,不打扰他人。 4、课件出示学校楼道、操场、走廊、实验室。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同样需要我们小点儿声?(校园的走廊、电梯、商场、餐厅等)
师:孩子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找到我们身边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不论是学校、公园还是商场、银行。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虽然没有保持安静的的标志,我们也要小点儿声。那么,是不是这些地方我们就不能说话了呢? 5、课件出示电梯场景
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电梯。丽丽和她的2个伙伴正乘坐电梯去上班,这时候他们可以聊天吗?为什么?
师:当电梯来到11楼,又进来的2个人,这是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调节自己聊天的音量,不打扰其他人乘坐电梯。
师:公共场所不是不可以讲话,只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音量,不影响他们,就是文明的行为。
设计意图:选择一个学生亲历的事例,通过三段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活中即便没有安静的标识,我们也需要保持安静。由事例进行拓展,让学生发现身边没有提示标志的公共场所。这,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最后利用电梯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调节音量,而不是只要是公共场所都不能讲话。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