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华北,联合共同体,同课异构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华北联合共同体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说“木叶”闫志菲通辽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华北联合共同体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说“木叶”闫志菲通辽新城实验
课题 | 说“木叶” | |||||||
科目 | 语文 | 教学对象 | 高中二年级 | 教师 | 闫志菲 | |||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 ||||||||
知识与技能: 1、筛选信息,比较归纳,认识木叶这一艺术形象。 2、理解本文借说“木叶”的艺术特征,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筛选信息法理清作者观点,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通过比较、联系,理解引用诗词中的意象及情感,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语言暗示性带来的丰富意蕴,唤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
||||||||
二、教学重点 | ||||||||
1、快速阅读与精读结合,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 2、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
||||||||
三、教学方法 | ||||||||
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采用学案辅助法、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归纳比较法、探究讨论法、拓展延伸法等教法促进教学生成。 | ||||||||
四、课时与教具 | ||||||||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说“木叶”学案、教学课件、投影 |
||||||||
五、教学过程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
导入新课 |
大屏幕出示 《寻隐者喜遇》 |
认真看,动脑思考 |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诗歌与改作对比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本节新授内容上来 【资源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大屏幕投影 |
|||||
讲授新课 预习展示 |
对学生所填表格指导性的点评,引导学生通过与“落木”的比较完整理解“木叶”这一形象。 | 小组合作、交流,完善预习作业中的表格,比较归纳“木叶”与“树叶”、“木”与“树”艺术形象的差别。并进行展示、说明。 |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资源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大屏幕投影 |
|||||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目的,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
先独自思考,再小组合作:速读5、6段,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并举例说明。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资源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大屏幕投影 |
|||||
拓展练习 |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新知识、新能力重新认识熟悉的形象。 | 根据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赏析《江雪》和《渔歌子》两首诗歌中的渔翁形象。 |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做到新老衔接,融会贯通。 【资源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大屏幕投影 |
|||||
课后作业 | 《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搜集梳理,并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理解诗歌。 | 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本课学习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 |||||
课堂总结 | 东坡有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诗歌本身就是一门含蓄的艺术,今天大家所得甚多,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能更喜欢诗歌,更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理解诗歌,与诗人做心灵的沟通。 | 边听边思考 |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加以巩固,进一步形成能力。 | |||||
板书设计 |
木:空阔疏朗 概念上原是 艺术形象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树:饱满绵密 暗示性 |
【设计意图】将课堂内容简洁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 |
形象 | 相关诗句 | 形象特点 |
木叶 | ||
树叶 | ||
木 | ||
树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