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力的分解
所属栏目: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教科版高中必修1《力的分解》成都市实验外国语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高中必修1《力的分解》成都市实验外国语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
物理 教学设计
2.6 力的分解(第1课时)
设计思路:
力的分解是等效思想的具体应用,等效思想是物理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学习力的合成时,学生们已对此已有一定的了解,关键是如何在具体问题中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和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及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认知难 度,这节内容需要2课时,本节重点放在如何就力的效果对力进行分解。
新课改的主题是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参与、主动探究体验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突出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得及随之产生的能力提高、兴趣激发和个性发展都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的结果。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参与设计并操作实验,自主地找到力的作用效果,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这种参与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激励,是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重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等效代换”的这一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 | 2.6 力的分解 |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
【知识考点】 |
重点:
|
||||||
【知识链接】 |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力》相关内容 | ||||||
【教学设备】 | 电子秤、投影设备、刻度尺、方格纸 | ||||||
导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自主学习 1.温故知新 (1)力F的作用效果与F1和F2作用的效果相同,我们就称F是F1和F2的合力,F1和F2是F的分力。 (2)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如图所示,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C ) (3)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他们间夹角为1200时,合力的大小为多少? 2.新知初探 力的分解 (1)定义:已知一个力求它的 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2)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分力与合力 替代。在力的分解中,合力是实际存在的,分力是虚拟的,并不存在。 (3)运算法则:力的分解是合成的 ,同样遵循 定则。 |
组织学生提前做好复习、预习工作,准备好直尺、铅笔等学习用具 | 按老师要求做好复习、预习工作,准备好学习用具 | 温故而知新 | ||||
用绳子提起重物,逐渐增大绳子间夹角,会出现什么现象? 请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后分析原因。 |
用绳子提起重物逐渐增大夹角,直至绳子断掉 |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原因 | 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
|
课前准备方格纸,每一格代表1N,引导学生用力的图示规范作图,找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
结合力的合成相关知识,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索找出分力,找规律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规范作图的能力 | ||||
学以致用1.用作图法分别画出力F的未知分力(虚线为分力方向),思考有几种分解方式?课本P66 练习与评价第4题。
|
引导学生总结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明确给出限制条件时如何进行分解 |
规范作图,总结给出限制条件下的分解情况 | 落实教材,强化基础,引导学生学会总结 | ||||
小结:
|
|||||||
过渡:如果一个力的分解没有什么条件限制,可以有无数多组分力来替代,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对于一个已知力的分解可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确定。 | |||||||
|
提前准备好台秤、重物等,做好演示实验准备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找出F的作用效果,规范作出分力 |
观察台秤示数,分析受力情况 台秤示数变化情况 分析作用效果并按照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
物理源于生活,通过实验将力的作用效果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 | ||||
学以致用2.如图所示,小车受到绳子的拉力F,请分析F的作用效果? 若F与θ已知,请写出两个分力的大小。 F1= F2= |
给学生思考时间、展示的机会 |
自主思考,分析、作图 找出F的分力并计算其大小 |
源于教材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
学以致用3.换座位时,你是选择“推”还是“拉”的方式移动桌子?为什么? |
给学生思考时间、展示的机会 | 自主思考,分析、作图,分析推和拉的区别,说明选择的理由并交流 | 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 ||||
模型2.如图所示,水上乐园的水滑梯深受大家青睐,你是希望越陡越好还是越缓越好? 建模分析:把一个木块放置在斜面上,观察并找出重力的作用效果? 按照作用效果求出分力 F1= F2= 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作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分析力与力之间的关系。 |
准备好纸板以及物块,做好演示实验准备 引导学生观察纸板的形变情况,引导学生按照作用效果分解重力 |
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进行理论分析求出分力大小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力情况,由二力平衡分析重力的分力 |
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用纸板的形变将重力沿两个方向的分解有一个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 |
||||
学以致用4.讨论模型2中F1与θ的关系,思考为什么高大的桥总要建很长的引桥?(课本P65) |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 学以致用,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 ||||
谈感受,思考F的作用效果; 构建物理模型,求出分力大小。 |
教师提前准备好细线,交由学生按照模型进行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 按要求构建模型,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并按照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 体验式学习,增强学生的体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 ||||
小结:求解一个已知力F的实际分力的方法步骤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分解方法 | 自主总结并分享 | 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的能力、表达能力 | ||||
|
引导学生按照解题方法求解出G的分力,找出分力与角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理论分析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绳子断掉的原因 | 前后呼应,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
|
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重点知识 | 梳理重点知识 | 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