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北京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北京

视频标签:相互作用,摩擦力

所属栏目: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北京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3 摩擦力- 北京市 - 怀柔区

课题名称:第三节  摩擦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社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高中阶段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本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从而使学生体会“观察有目的、探究有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过了摩擦力的初步知识,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及摩擦力本身复杂性的影响,在摩擦力的具体问题中表现为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而学生头脑中存在这样的错误概念:认为静止的物体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动摩擦力。针对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师的引领下,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正比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实际的探究环境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获取和处理实验信息,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物理学科素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摩擦力概念,得出动摩擦因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学生初中已有的静止、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力平衡基础设计实验,进一步认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3.通过实验数据、图像分析,得出动摩擦因数,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4.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5.培养学生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控制变量。 
2.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要素。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区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理解摩擦力。澄清学生头脑中对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错误认识。 
六、教学手段:长木板,毛巾,木块,钩码,测力计,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 七、教学流程                        
开始 
引入2min 
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28min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师生对学生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演示数据采集器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5min 
小结提升2min 
结束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操作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实验探究                       
 
1.将两本教材直接重叠,用夹子夹上,找一名女生抽离 2.将两本教材分页插在一起重叠,还用夹子夹上,找一名高大男生抽离  
一、回忆摩擦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测量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一)介绍实验装置 
问题1: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测量摩擦力,压力 
问题2:摩擦力能直接测量么? 
不能,要求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题3:若不要测量压力的具体数值,应该怎样设计实验?(两个相同木块,四个相同的钩码) 
第一次:一个木块,量个钩码 第二次:两个木块,四个钩码 
压力是1:2的关系,探究摩擦力是否有这个关系 
(二)放录像观察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注意的事项     
问题4:测力计是如何操作的? 
 
观察现象,引发思考,为什么力气大的男生分不开两本书?   
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交流   
  
学生看录像,观察实验的关键点,总结出实验的注意事项    
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现象反差,激发好奇心,引出课题 
   
回顾已有知识,为探究打下基础      
为实验操作时缓慢拉动木块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让学生模仿,会操作实验    
体会有目的的观察 引领学生设计实验 
 
                           
                  
                           
                                      

                               
问题5:刻度尺上、木块上为什么有标记? 
问题6:在实验过程中木块是什么状态? 小结注意事项: 
1.实验的起始、结束位置一定(控制接触面位置基本相同) 2.测力计水平,平行于板面 3.缓慢抽拉测力计 (三)指导学生测量  
(四)指导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问题7:两次实验都有最大值,木块状态? 
问题8:木块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表明静摩擦力大小特点? 
问题9:木块滑动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什么量化关系?NFf
=? 实验分析、小结  
静摩擦力的大小:0-fm,随与接触面相切的外力变化。 
滑动摩擦力:压力越大,f越大 
(五)教师操作,利用数据采集器做进一步量化研究 
    
(1)录像展示数据采集的过程 (2)提出思考的问题  
  
  
    
学生实验   
  
  
 
 
展示测量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 
   
     
观看录像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     
得出图像形状、摩擦力与压力的量化关系。体会科技的发展对于量化的作用     
木块平衡 
 
                           
                  
                           
                                      

                            
应用所学,设计实验 
问题10: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正比关系是否存在? 
问题11:观察图像,木块处于滑动状态图像有波动?滑动摩擦力的示数怎么读? 
出示:1个木块,2个钩码,             
结论:2
1
21ffFFNN
,即摩擦力f与压力FN成正比,NFf
比值恒定,比例常数为μ  
问题12:观察图像,静摩擦力从零到最大值的时间极短,对应小车什么状态? 强调相对静止的两个接触面之间存在静摩擦力;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 
问题13:静止的物体可以收到滑动摩擦力么?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么? 
  
    
观察两组采集器的数据,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结合实验思考  
   
结合问题,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辨别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强调相对。进一步体会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 深入理解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三、分组探究摩擦力与接触的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 
(一)出示要讨论的问题 
问题14:若想知道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的关系,怎么设计实验? 
问题15:若想知道,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怎样设计实验? (二)分组探究 
(三)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成正比,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与粗糙程度有关。 
N
Ff
,:动摩擦因数,反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通过本节对摩擦力的探究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1.思考如何解释开始时抽拉课本的现象 
2.若探究速度对摩擦力有无影响,怎样设计实验,提出方案? 3.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学生实验,在学案上记录数据  
  
   
学生思考、回答,说出自己的体会  
 课下完成  
  
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学会在具体研究问题中如何控制变量。 
 培养动手能力  
得出动摩擦因数     
提升认识,架构本节完整体系。  
对本节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 
板书设计 
                     §3 
 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相对静止   0-- fm   随外力变化 
二、滑动摩擦力  相对滑动    f=μFN    11
NFf=22NF
f=μ μ:动摩擦因数 ,反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结论1.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外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μFN,与压力成正比, 
与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九、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学科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本节课在教师的引领下,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正比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实际的探究环境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获取和处理实验信息,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体探究步骤设计是这样的,第一,师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第二,出示录像,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得出实验注意事项,第三,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第四,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第五,观看利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量化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正比关,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拟合图像中的数据,找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恒定,与压力无关,找出不变量。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动手操作,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每个环节精心策划,用相应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生动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会具体问题中控制变量,与第一个实验对比,得出动摩擦因数μ。 
学生设计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让学生模仿上个环节中探究方法,针对一个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体会如何在具体问题中实现控制变量。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还要让学生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与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比较,从而得出这个比值反应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建立动摩擦因数概念。由于以学生实验为基础,通过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学生对动摩擦因数意义的理解非常顺畅。  (三)针对易错点、易混点,结合物理实验进行概念辨析,提升学生对摩擦力认识。 本节设计时,基于解决学生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辨析。为了澄清学生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采集的图像与实验过程紧密结合,让学生观察细节,深刻理解“相对静止,相对运动”,即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提升了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节课力求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展现一个比较完整探究过程;用问题引导学生,力求逻辑链条清晰,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不足之处 
在师生讨论压力如何测量时,教师的设计是两次实验压力为1:2的关系,不需要测量压力的具体数值,而学生的设计是测量木块及钩码的重力数值,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根据学生的设计,鼓励学生去实施。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相互作用,摩擦力”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北京”,所属分类为“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北京”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