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A版数学必修1第四章4.5.3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课时)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A版数学必修1第四章4.5.3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课时)

视频标签:函数模型的应用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A版数学必修1第四章4.5.3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课时)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 A 版数学必修1第四章4.5.3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课时)

4.5.3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课时)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教科书例3和例4,用已知的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
2.内容解析
函数的实际应用有两个层次,一是用已知的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二是根据问题的条件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通过两道例题的研究让学生经历用已知的指数型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语言和工具,利用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蕴含着数学建模思想.现实中的某一类变化可以用指数型函数模型刻画,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需要根据具体得到的数据确定函数模型中的参数,这实质上是一个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是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体会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对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背景—概念—图象和性质—应用”有了整体的认识.
用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函数在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作用,丰富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升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根据条件确定已知函数模型的参数并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能根据条件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给定函数模型的参数,培养函数与方程思想.
(2)会利用已知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并对现实世界进行预测和推断,发展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明确函数是刻画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数学语言和工具,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目标解析
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
(1)能够通过教科书中例3和例4的已知条件,根据函数模型得到方程,利用信息技术求出方程的解,确定模型中的参数.
(2)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顺利解决教材中例3和例4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自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能够体会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如说出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在人口问题研究中的作用,碳14检测法在考古学中的价值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比较欠缺,虽然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见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研究了函数在解方程方面的应用,但是利用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无法找到恰当的函数模型刻画现实世界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是不能够根据函数模型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当给定函数模型时,虽然不存在选择函数模型的问题,但是需要根据条件确定所给模型中的参数,并且给定的模型与现实情况不一定吻合.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根据条件确定已知函数模型的参数;二是利用函数模型对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
为了破解上述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所给函数模型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结合条件得到方程,并利用信息技术求出参数的值;其次在得到函数模型之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画出函数图象和实际数据的散点图,观察其吻合程度,分析模型的合理性,通过讨论由模型得到的值与实际情况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用已知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方便学生确定函数模型中的参数,分析函数模型,利用函数模型对现实生活进行解释和判断,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利用GGB软件绘制函数图象,并进行数值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知道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不同的变化规律需要不同的函数模型来刻画,面临一个实际问题,该如何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来刻画它呢?这节课我们将先学习利用已知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一)例题教学
例3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早在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R.Malthus,1766—1834)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 ,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 表示 时的人口数, 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1)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我国1950年末、1959年末的人口总数分别为55196万和67207万,根据这些数据,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建立我国在1950年-1959年期间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
(2)利用(1)中的模型计算1951~1958年各年末的人口总数.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我国在1951~1958年间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检验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
(3)以(1)中的模型作预测,大约在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
问题1: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 建立具体人口增长模型,要确定其中的哪些参数?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题目之后回答.
预设的答案:建立我国自1950年起的人口增长模型需要确定其中的人口初始量 及年平均增长率 .
追问1:我国自1950年起的人口增长模型中人口初始量 是多少?
追问2:如果1950记为初始年( )?1950年1959年到经过了几年?相应 的取值为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预设的答案:依题意是1950年末的人口总数55196万.1959年是第十年.1950年1959年到经过了9年, .
追问3:根据所给数据,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中的参数 的值是多少?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 的值?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参数的方法,教师点评补充,并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演算.
预设的答案:
方法一:我国1950年末、1959年末的人口总数分别为55196万和67207万,根据这些数据可得 ,进而求出参数 .
方法二: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查阅1950-1959年更多年份的实际人口数量,逐次计算各年的增长率,然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进而得到年平均增长率 .
方法三:将1959年的人口数67207带入马尔萨斯人口模型 求出参数 .
由题意知 ,根据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有 ,
整理得 ,故 .有计算工具得 .
追问4:根据前面问题的结果,你能写出我国在1950~1959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预设的答案:前面问题的结果,可得的我国在1950~1959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为
.
学生得出的结果可能会遗漏的范围,教师帮助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运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建立我国在1950~1959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的思维过程.
问题2:如何检验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预设的答案: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我国在1951~1958年间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利用(1)中的模型计算1951~1958年各年末的人口总数,检验它们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我们也可以画出函数 的图象,并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数据画出散点图,通过函数图象观察所得模型与1950年至1959年期间实际人口数据是否吻合.
追问1: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得到我国1950~1959年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所得模型与1950年至1959年期间实际人口数据是否吻合?

年份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计算所得人口总数/万 56417 57665 58940 60243 61576 62938 64330 65753
人口数/万 56300 57482 58796 60266 61456 62828 64563 65994
 
利用(1)中的模型计算1951~1958年各年末的人口总数,与表1中数据相对照,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
师生活动:学生利用计算工具求值,根据数据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预设的答案:分别取t=1,2,…,8,由 可得我国在1951~1958年间的各年末人口总数为约为:56417万,57665万,58940万,60243万,61576万,62938万,64330万,65753万,与表1中的数据相对照,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基本相符.
追问2:根据表1数据画出散点图,并画出函数 的图象,观察所得模型与1950~1959的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符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GGB软件呈现函数图象与实际人口数据散点图.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预设的答案:根据表1数据画出散点图,并画出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可得,所得模型与1950~1959的实际人口数据基本吻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所得模型与1950~1959的实际人口是相符合的.
但是,不能够由此推断此模型与我国实际的人口数是相符的,因为对于1960年之后的人口数据情况还不了解,只是根据特殊几年的情况符合就推断说对于所有的年份都适合是不妥当的.
追问3:以(1)中的模型 作预测,大约在哪一年我国的人口数达到13亿?
师生活动:利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
预设的答案:将 代入 ,
得 即 ①
对①式在等式两边取以 为底的对数 ,
即 ,

由计算工具得 .
那么大约在1950年后的第40年(即1990年)我国人口达到13亿.
追问4:事实上,我国1990年的人口数为11.43亿,直到2005年才突破13亿.对由函数模型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你有何看法?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和回答,教师引导和补充.
预设的答案:对由函数模型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学生们的回答可能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并不符合实际的人口增长情况;二是认为我国的人口增长没有满足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前提条件.
马尔萨斯人口模型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所得模型与1950~1959的实际人口相符,说明这个模型与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情况比较吻合,而1990年的实际人口数据与模型差异较大,可能是由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事实上,因为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过快,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较大矛盾,所以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逐步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因此这一阶段人口增长条件并不符合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的条件,自然就出现了依据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所得模型与实际是否符合,使学生明确在用已知的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时,应注意模型的适用条件.
下面来解决章引言中的问题.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例4 2010年,考古学家对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中一条水坝的建筑材料上提取的草茎遗存进行碳14年代学检测,检测出碳14的残留量约为初始量的55.2%,能否以此推断水坝大概是什么年代建成的?
问题3:我们可以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来推断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中水坝的建成年代?
追问1:(1)根据前面的学习什么是“碳14衰减”?
(2)什么是“半衰期”?碳14的“半衰期”是多少?
(3)从刚刚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碳14的衰减是什么类型的衰减?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函数模型?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预设的答案:(1)碳14是一种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能够自然地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内,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的碳14含量会按照某个确定的“衰减率”衰减.
(2)“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质量衰减一半所用的时间.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也就是生物死亡后,机体内碳14含量经过5730年后变为原来的一半.
(3)因为死亡生物机体内碳14的初始量按确定的衰减率衰减,属于指数衰减,所以应选择函数 建立数学模型.
追问2:设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初始含量为 ,年衰减率为 ,生物死亡的年数为 ,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为 ,则 与 间有何种对应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和计算,教师引导和点拨,最后,教师请同学展示求解过程.
预设的答案: 与 间对应关系为
追问3:这个函数模型中都有哪些参数需要确定,如何确定?我们可以利用哪组已知数据来确定?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意味着什么?
预设答案:需要确定参数 .由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得 .
从而有 ,所以 .
问题4:通过问题3,我们建立了利用样本中的碳14的残留量来推测水坝大概建成年代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再结合所给条件,你能推断出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中水坝的建成年代吗?试着把你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出来.
师生活动:学生代入条件解决问题,教师在一边指导,最后,请学生将他的解答过程通过黑板或者多媒体上展示给大家.
预设的答案:由样本中碳14的残留量约为初始量的55.2%可知,
,即
解得 ,由计算工具得 .
因为2010年之前的4912年是公元前2902年,所以推断此水坝大概是公元前2902年建成的.
良诸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诸镇,1936年首次发现这里的巨型城址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包括古城,水坝和多处高及建筑.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它对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练习巩固
练习.在一段时间内,某地的野兔快速繁殖,野兔总只数的倍增期为21个月,那么1万只野兔增长到1亿只野兔大约需要多少年?
师生活动:学生代入条件解决问题,教师在一边指导,最后,请学生将他的解答过程通过多媒体上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已知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过和方法.
(三)小结提升
问题5: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尝试利用哪种已知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6:本节课我们感受了数学建模过程中哪些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收获?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预设的答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和碳14年代推测模型,它们分别在人口增长以及考古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验证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感受了确定参数、计算求解,验证结果三个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体会到函数在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作用.我们应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认识数学模型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作用,提升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感悟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4.5第6,9,10题.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函数模型的应用”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A版数学必修1第四章4.5.3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课时)”,所属分类为“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A版数学必修1第四章4.5.3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课时)”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