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人物画
所属栏目:高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
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渠道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信息,尝试运用中国画的语言,借助现代媒体手段,有效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了解,体验其与艺术家的生活、社会环境、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养成健康、乐观的心态、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 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采用支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课堂讲授,开展探究性学习,辅助学生自主完成意义建构。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信息技术环境硬件要求:
标配录课室、双机位录课设备、投影仪及屏幕或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电脑、电子教鞭及PPT翻页器;学生自备可上网的移动设备、校园公共WIFI、单反相机。 搭建环境情况: 已具备。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高中美术鉴赏的第9课,适用于高一年级。本册教材分为两个部分:鉴赏方法和鉴赏内容,1-8课为鉴赏基础,9-20课为鉴赏内容。其中鉴赏方法为鉴赏内容服务,给鉴赏内容提供赏析工具。从本课开始,美术鉴赏进入鉴赏内容的学习阶段。因本课题内容过于庞大、繁杂,故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将其分为三课时,分别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本课是该课题下的第一课时:《中国古代人物画》,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述,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介绍,了解其历史、艺术风格和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 学生情况:
较好地掌握了网络信息的检索和重组。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对中国画的笔墨有过感性的和尝试性的练习。在前面鉴赏方法的教学活动中,初步掌握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语言、形式、创作意图与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式:
本课采用支架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作为驱动,依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推动学生尝试知识、技能的内化,进而逐步实现意义建构,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手段:
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媒介,主动检索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相关信息、自主学习学案,教师依据学生原有水平和信息反馈,运用视频、演示文稿等媒介互动交流、探究拓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借助《夜宴图》认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尤其是时空的组织技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丰富视觉感受、艺术理解和艺术观念的表达交流能力。
通过网络、APP应用等途径,收集《夜宴图》的信息,尝试运用中国画的美术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在互动活动中,体验自主性学习和问题探究的方法。 拓展视野,感受欣赏、评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乐趣。 养成健康、乐观的心态、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树立热爱国画艺术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借助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检索,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定义、特征、运用赏析方法鉴赏其传世名作。 教学重点:
借助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检索,通过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深入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魅力,时空组织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有效运用移动设备检索信息,提炼、概括,得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体验赏析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系统化本课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导入
【信息检索】 (一)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有哪些? (二)哪些属于人物画? 引出《韩熙载夜宴图》
(一)借助移动
设备检索信息
(二)判断
体验
式学
习
T12技
术支持
的课堂
讲授
5 分 钟
布置
任务
【分解任务】 (一)向学生介绍信息检索的途径: (二)向学生介绍活动形式 (三)组织学生借助工具检索信息,进行小组学习。 【协作】
(一)认知检索
的途径
(二)认知活动形式
(三)借助工具,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提供技术支持。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3 分 钟
互动
交流
【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根据学情动态,提出问题辅助学生探究。 (一)引导学生概述作品 (二)组织学生分场景展示,提出问题辅助学生继续探索。
【展示交流】
(一)第一组概述作品
(二)余下五组,分场景展示学习成
果: 第一场景 宴罢聆音
第二场景 击鼓伴舞
第三场景 画屏小憩
第四场景 玉人清吹
第五场景 夜阑
协作完成自主性学习任务增强学习实效。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20 分 钟
余兴
问题
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
(一) 引导学生
观看视频,仔细摘录《夜宴图》的绘画技巧。
板书:夜宴图的绘画技巧
1.横幅连环画式的构图
2.人物形象的刻画
3.笔墨技巧
(二)抛出问题,借助教材中的重点图片和绘画史上的经典图像,分析《夜宴图》在时空组织上的特点?
(三)通过对比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理解中外在时空的表现上存在某种关联?
(四)引导学生辨
析: 在现代美术中,艺术家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时空表现的技巧?
【解决问题】
(一) 观看视频摘录关键知识点
交流:
《夜宴图》在绘画技巧方面有哪些杰出的成就。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作。
(二)结合教材和绘画史中经典作品的评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体验知识、机能的迁移
(四)辨析: 在现代美术中,
艺术家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时空表现的技巧?
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
形成多元文化观念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15 分 钟
教学 延伸
【拓展延伸】 (一)回顾本课要点: “多视点综合空间”表现技巧的传承与创新。 (二)引出下节课的教学要点:
(一)内化本课要点: 时空的组织 (二)明确下节
课要点: 人物形象的刻画
承前
启后
T12技
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2 分 钟
借助明代画家曾鲸绘制的《张卿子像》图轴,来探究中国画古代人物画的另外两条绘画技巧。
笔墨技巧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
1.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2.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3.学生是否有效地学习自学方案、演示和交流自己的情感与认识,整体认知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与特征。
4.学生是否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借鉴本课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评价量规
1.学习的整体表现及效果;
2.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教材,学习课前自学方案,制作、演示和交流演示文稿的情况及效果。
3.探究活动的参与深度。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本课借助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在美术欣赏课中实现从“玩具”到“工具”的转变,同时通过问题链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有效发挥便携设备检索信息的便捷性。
充分发掘PPT演示文稿在展现视觉形象时的突出优势,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
进而,有效提升了美术欣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美术鉴赏学习模块有如下要求:它是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热
爱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作为鉴赏内容的开篇之课,我认为它是学生综合运用鉴赏方法的舞台,必须想尽一切地辅助学生学会自学,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适当地使用美术术语,通过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搜集与美术鉴赏主题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以自己的观点描述、分析、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有效交流。正是立足于次,我于本课的教学反思体现为:
一、收获与体会:
1.教学环节的设计:
为了有效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我将本课分为五个环节:
导入,信息检索、布置任务、互动交流、问题探究、教学延伸。问题探究。是在前面几个环节深入了解学情和获得准确信息反馈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辅助学生自主地处理信息、发展能力,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将教学活动的主角定位于学生;教师则是辅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活动的幕后导演。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即所谓教学相长。我在这节课中所采用的是支架式教学,以问题作为驱动,紧紧围绕具体学情,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2.合作学习:
将本课内容分为六个主题,分配给六个小组,借助移动终端自学学案,集中展示交流。分为三个环节。
3.辅助学生学会自学:
本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在一节课,将本课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我的教学思路是: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活动方式的实施是一种弹性状态,为学生展现一个认知中国古代绘画的知识框架、赏析其艺术风貌和特征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有效迁移,自主学习、探索未知。
二、不足和值得研究的地方——时间的控制与内容的取舍:
就本课的教学活动而言,学生展示的时间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否则就会影响到了第三环节教学活动的效率。分析原因,主要是本课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庞大、复杂,随意抓住一个“点”就可关联的非常大的信息量。
(1)应严格控制展示、交流这一互动环节的时间,尤其是象本课这样知识量大且复杂的课题。
(2)应更加强调学生对自己,真切的观点和认识的表达。从而激励学生更为全面、深入地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思维。
三、小结:
总之,本课依据学生已有水平,引导学生有效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尝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与外化,进而,逐步实现意义建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将在今后,不断学习、大胆探索,力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美术教学。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