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氮的循环
所属栏目:高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北京市 - 海淀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北京市 - 海淀区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姓名 王秀玲
单位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教材版本 《化学》必修1鲁科版
授课内容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
课型
新授课 +科+]
教
学[来
源:Z+xx+k.Com]
目
[来
源:Z.xx.k.Com]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与生命相关的氮循环
2、通过实验等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氮循环的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图的建立,初步形成元素观、转化观。
2、进一步掌握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分析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3、通过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初步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解读氮循环中的自然现象获取知识,培养勤于观察、思考,形成通过自然获取知识的路径。
2、用化学的观点看氮循环,理解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际应用。
3、通过实验改进、与环境相关问题讨论,体会绿色化学思想,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分析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分析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学生观察、归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研究氮的循环?
学生充分讨论归纳为:
1、认识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有利于认识生物体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的原因
2、有利于我们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3、有利于我们合理调控和更好地应用氮循环
引入新课 深入理解氮的循环的意义
本单元的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的学习
让学生清楚学习的方式,
方式,分成七个学习小组
学生互评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
评价标准:
1、对核心问题理解是否到位?
2、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及个人发挥的作用
3、是否有优秀的成果呈现
设置的奖项: (1)最佳研讨小组 (2)最佳合作小组 (3)最佳精神风貌小组
(4)最佳成果展示小组
激发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任务一:找出氮循环中涉及的物质,并构建这些物质间的知识体系
任务二:寻找理论依据实现以N2为核心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0-3
+2+4+5氮元素的价态
物质的类别
气态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NH3
N2
NO
NO2HNO3
NO3-
NH4+
NH3H2O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 释有关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任务三:研究物质间转化关系有何意义?
理论依据
(1) 二维图 (2) 实验证据
1、 学生自主梳理出N2、NO、N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功与过
小结
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
通过知识梳理,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问题,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
本次参加高端备课,是对主题式教学的一种尝试,在专家
的指导下,经过多次的备课、试讲、修改,对主题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主题教学就是要构建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科学探究的环境,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自主的发现,自我评价的目的。本次教学,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总是放不开手脚,怕设计的问题过大或过难学生没有能力完成,其实通过本次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老师敢于放开手脚,不被教学进度等束缚,肯于给学生时间,学生会很好的完成任务,而且还会有老师意想不到的惊喜。主题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创新、合作能力,教师承担帮助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用这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本节课充分体现“素养发展为本”的化学学习评价观,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要求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活动表现和纸笔测验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七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目
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氮的循环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
附学案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学案
任务一:找出氮循环中涉及的物质,并构建这些物质间的知识体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