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电解质及其电离
所属栏目:高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2章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_福建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2章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_福建省优课
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2章第2节 电解质
第1课时 电解质及其电离
【教材分析】 (一)知识框架
(二)《电解质及其电离》是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初中时学习了一些具体的物质的知识,以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了物质分类后引入的。本节课从溶液导电性实验入手,提出根据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它是对分类的具体运用,强化学生的分类观;其中,电解质的电离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电解质电离这一微观过程学生无法观察到,教材采用氯化钠固体、熔融态、水溶液三种状态导电性实验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电解质的电离行为,介绍电离的相关知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理解难度,为学生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这一过程提供丰富素材。最后还从介绍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这是化学用语的学习,促进学生符号表征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这一课时的学习,又为后面学习离子反应及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和生命活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且刚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些知识对电解质概念的建构及电离的学习起到了支持的作用。但是,物质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酸、碱、盐有阴阳离子就一定能导电吗?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抱着极大的好奇心。但学生刚接触高中化学不久,更多的还是习惯于感性认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还在日趋完善中,对于从微观的物质结构的角度来探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合理使用实验、视频、图片、模型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 电离 离子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
的条件
电解质 应用 概念 实例
离子反应 的应用 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
此外,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较强,有着较为浓厚的探求欲和表现欲,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置递进式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假设,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准确掌握电解质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晰电解质导电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及电离的含义;
2、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会从定义判断酸、碱、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溶液导电性”的演示实验及观看视频,学习化合物新的分类方法,强化分类观,并会从晶体---熔融盐---溶液能否导电的分析推导电离的概念;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借助“知识点击”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借助氯化钠晶体模型、熔融氯化钠导电实验视频、氯化钠溶液导电实验,分析电解质的电离行为,认识离子的真实存在,树立微粒观,知道性质由结构决定。
3、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4、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根据物质组成、性质的不同,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但是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因此,化学上还可以根据一定条件下的导电性实验,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回顾物质分类方法,知道化合物的新的分类方法,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
深化物质分类的运用
【课堂导入】观看视频----黑龙江七台
观看视频,体会电解质与生
让学生感受到化
河煤矿矿工被救,感受电解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图片展示】奥运健儿剧烈运动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他们所喝的运动饮料就是一种电解质饮料,由国家企业生产提供。
命活动的密切联系。
观看图片,感受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就在身边,认识电解质的重要作用,体现化学学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演示】在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小结】实验中,观察到两个重要的现象:①灯泡有的亮,有的不亮;②亮的灯泡中,有点比较亮,有的比较暗。今天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为什么相同浓度的上述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导电性不一样?
【过渡】性质由结构决定。因此,我们需要从微观的物质结构的角度探析上述溶液导电性不同的原因——以NaCl为例
认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并对实验进行归纳分析,思
考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宏观认识相同条件下,物质的导电性也会不同,进一步引发思考深层原因,顺利进入微观探析阶段。
【引导】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较小,容易失去而成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当金属导线接上电源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内部中带负电的电子由自由移动改为定向移动,电流便形成了,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金属能够导电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其金属自身的内部因素是有带负电的自由移动的电子。)
【提问】请同学们对比金属导电的原因分析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追问】氯化钠溶液中存在什么离子? 【追问】固体氯化钠中是否存在Na+
和Cl-?
【追问】固体氯化钠中也存在Na+
和Cl-,那么固体氯化钠能否导电?
【展示模型并分析】固体食盐中Na+
和Cl-
通过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紧密地
回顾已有知识,回答: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对比金属导电原因,分析: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
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生:Na+
和Cl-
生:存在(有学生会认为不
存在,教师给予明确答案) 生:思考,预测
倾听,理解
运用类比方法,通过模型展示、视频、动画等的播放,以氯化钠为例,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导电的原因,使学生化抽象为形象,会从微观的物质结构的角度探析宏观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认识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及其相互作用,树立微粒观。
堆积在一起,不能自由移动,所以固体食盐不导电。
【追问】那么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它可以导电? 【播放动画】氯化钠溶液导电原因
【追问】熔融氯化钠能否导电? 【播放视频】熔融氯化钠导电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外界提供能量使食盐熔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因而可以导电。
观看动画,知道在水分子作
用下,Na+
和Cl-
可以脱离晶体表面,自由移动 学生预测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分析原因:食盐熔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可以导电 【概念建构】像氯化钠这种,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理解概念
通过对氯化钠的分析,推出电解质的概念,使学生在概念学习上有抓手,不会觉得生涩
【提问】为什么蔗糖和酒精溶液不导电?
【分析】蔗糖和究竟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它们无论是在水溶液里还是熔融状态下,都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概念建构】像蔗糖、酒精这种,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生:(逆向分析)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新知学习
【提问】导电和电解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
①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②电解质一定导电吗?
【分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如铜、石墨等)可以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此外,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提问】CO2的水溶液能否导电?CO2是电
交流讨论:
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体
食盐就不导电。
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学生
概念辨析:通过设置问题,举例分析,辨析导电与电解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概念。
对于电解质“本
解质吗?
【分析】CO2溶于水形成碳酸溶液,碳酸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是CO2本身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因此CO2是非电解质。(同理可推NH3) 有争论) 倾听,理解
身”电离导电,学生存在理解困难,通过列举实例,细致分析,突破难点。
【小结】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见板书)
合作归纳总结 总结提升
【随堂练习】
下列物质中:①硫酸②蔗糖③铜④氯水⑤二氧化碳 ⑥石墨⑦盐酸⑧氯化铵 ⑨烧碱⑩氯化钠溶液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属于电解质的有: 能导电的有: 练习 概念辨析及巩固,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认识。
【过渡】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原因是本身离解出了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化学上,就将这一过程称为电离。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练习】书写三组物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并分析离子特征,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碱、盐下定义。 (1)HCl H2SO4 HNO3 (2)KOH Ba(OH)2 NaOH (3)CuSO4 BaCl2 NH4Cl NaHSO4 【小结】
电离时产生的 离子全部是 的 叫做酸;
电离时产生的 离子全部是 的 叫做碱;
的化合物叫做盐。
练习,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自主归纳总结酸碱盐的
定义。
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
【课堂小结】宏观辨识(导电性实验)--微观探析(导电原因由结构决定)--概念建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符号表征(电离方程式及其书写)
回顾,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过程及内容,深化学生思维
【作业】
1、 查阅电解质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相关资料,与同学分享; 2、 完成课后练习(见学案) 记录 了解电解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学科价值;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电解质及其电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①电解质概念的建构及辨析;②电解质导电原因的探析。为突破这两个教学重难点,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1、信息技术的巧妙使用。以“被困旷工获救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的视频及运动员剧烈运动后也应及时补充电解质的图片引入,创设情境,体现电解质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通过几组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导电性结果不同的深层原因;现实中较难操作的熔融氯化钠导电性实验则播放视频,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由于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在探析氯化钠溶液导电原因过程中,播放动画,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说,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问题驱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在导电性原因探析过程中,精心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学生已知的金属导电原因入手,引导学生类比分析,依次讨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晶体和熔融氯化钠导电与否及其原因。结合视频和动画播放,学生理解更顺畅。
3、板书结构化。整节课板书的形成是与教学相呼应的,教师及时将重要的信息板书出来,最后化零为整,串出这节课的全部重点内容,学生一目了然,对整节课内容的把握更完整更系统。
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中,这节课最突出的当属“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关系。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围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本节课先是通过一定条件下的导电性实验这一宏观现象,将化合物进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单质:如Cu
水溶液和熔融
水溶液或熔融本身
离解出自由移动
的离子
导电
没有
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
不导电
非电解质
酸:HClCH3COOH
碱:NaOH盐:NaClBaSO4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 CaO水
有机物:蔗糖
酒精
非金属氧化物:CO2SO3CO 气态氢化物:NH3电离电离方程式
条件
行重新分类,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再从微观的物质结构的角度对导电原因进行探析,最后用电离方程式表征导电的本质原因——电离。可以说,课程内容和结构是比较完整的。
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不够充分,教师应多设置活动促进课堂更和谐的发展。此外,在【随堂练习】的处理上,应该更有针对性,对学生比较困难的地方可重点分析,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则可简单处理。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 电解质
第一课时 电解质及其电离
【教师寄语】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电离的含义;
2.能够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明确电解质导电的条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能通过观察、辨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掌握化合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并能从微观层面理解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的原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且能运用电离方程式表征电解质的电离。
【学习过程】
一、宏观辨识
【实验】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NaOH溶液、HCl溶液、醋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物质 | 水溶液现象 | 结论 | |
分类 | 名称 | ||
NaCl | |||
NaOH | |||
HCl | |||
醋酸 | |||
蔗糖 | |||
酒精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