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辽宁省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辽宁省优课

视频标签:人口的空间变化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辽宁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辽宁省优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和原因、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结合地图等多种教学资源,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2.联系学生自身及其家庭人口迁移的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分析看待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学习的基础上明白,就世界范围来看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但就一个地区或国家来说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也是其原因,而且人口迁移是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兴趣浓厚容易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世界和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流向及原因。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视频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电视剧的片头,这部电视剧名叫走西口。“走西口”是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近代史上缔造出的是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
活动2【讲授】一、人口迁移的定义
(我来说我的经历,大家判断一下是否是人口迁移。我是沈阳人,1991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位于大连的辽宁师范大学,我去大连上大学,属于人口迁移吗?去年7月学校我和学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去北京参加了四天的高中特色走班培训活动,这属于人口迁移吗?)
【教师讲解】
人口迁移包含了三个要素:持续一段时间;改变居住地;跨越一定行政界线
活动3【讲授】二、人口迁移的分类
【读图分析、自主学习】
依据教材和课件,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原因、特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一)国际人口迁移
1. 19世纪以前:
流向: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原因:地理大发现、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特点:集团性、大批移民
2. 二战后:
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
原因:世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 动人口增加
(承转:在认识了国际人口迁移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中国的人口迁移。大家都知道射雕英雄传吧,其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是郭靖、杨康,你们知道这两人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一次政变有关,那就是靖康之变,由此中国的人口开始南迁。这是古代人口迁移的典型事例。而走西口则是近代重要的人口迁移之一。今天我们重点认识现代人口迁移。)
【读图分析、自主学习】
依据教材和课件,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二)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
流向:东部→西部和东北
原因: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流向:内地→东部沿海和工矿区;农村→城市
原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活动4【讲授】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承转: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各异;那么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教师叙述】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变化       
(二)经济因素(主导作用)---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
(三)社会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宗教
【动动嘴】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大庆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②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 迁移
③图瓦卢举国搬迁至新西兰
④8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
(答案:矿产资源、气候、生态环境辩护、经济发展)
活动5【讲授】四、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承转:由第④题我们来看,80年代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大量民工迁入,这是中国大地上的民工潮。民工潮对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有什么影响呢?)
【小组竞答、师生协作完成】
四、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1. 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2. 不利影响:给当地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1. 有利影响: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联系文化交流
2. 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
活动6【活动】畅所欲言
【畅所欲言】
说说发生在你和你的亲人身上的人口迁移,你知道这些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吗?你觉得这些人口迁移带给你和你亲人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
一、 人口迁移的定义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二、人口迁移的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时间通常为1年及以上)和国内人口迁移
(一)19世纪以前和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15-19世纪 二战后
流向       洲、     洲、     洲
→     洲、          洲
     洲、   洲、      洲
→    洲、   美、     和      石油输出国
特点       性、      移民 人口从            国家流向       国家;
定居移民      ,短期流动的人口      
原因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国内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流向       →      和      ①         →                 和        
②          →        ;
原因                          ;
                         
                        ;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     、    、          、          、              
(二)经济因素(主导作用)---           、           
(三)社会因素---      、         、       、          
四、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①缓解当地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       
③促进与外界的               、
                 
造成           
对迁入地的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               
②促进                       
给            造成巨大压力
 
 
 
【读图分析】
1. 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原因、特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呢?
 
 
 
 
 
 
 
 
 
 
 
 
 
 
 
 
 
 
 
 
 
 
 
【读图分析】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高考回顾】
(高考题)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  
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   
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3.(高考题)读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背景资料】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该体制要求对于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计划的配置,国家每年招工、招兵和士兵复员,大中专学校招生和分配等,该数额是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物质保证的基础上制定的。
(1)支援边疆建设
上个世纪50年代,为支援东北工业基地建设、边疆开垦等建设需要,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在上海,1950到1956年间有20万名工人被送到华北各地的工业基地;在青海,为了国家的农业垦荒计划,十年间有近百万名青年来到了这里;在黑龙江,有10万官兵奔赴“北大荒”建设国营农场;为了建设新疆,从1949年开始,有数百万的居民迁入这块国家西北边陲之地。
(2)户口登记条例时期
1957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联合指示规定了一系列措施,严厉制止农民进入城市,其中包括:交通部门严格检查,民政部门负责遣返“盲流”,公安机关严格控制城市户口,粮食部门不得向“盲流”供应粮食,用人单位一律不得擅自招收工人和临时工。1958年1月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更是在以法律的形式将城乡有别的户口登记制度与限制迁徙制度固定了下来。
 
(3)大跃进时期
大跃进期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大干快上的风潮。当时,在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项目之外,各县市也确立了不少工业项目,为了尽快“赶英超美”,各地将招工指标大量下放到了农村,很多农民在此期间变成了工人。仅1958年一年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猛增到4532万人,比1957年增加了2000多万。1957年到1960年,城镇人口猛增3124万,达到1.3亿多人。
然而这些项目效益很差,而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加大了城市福利制度的负担。为缓解这种局面,国家又开始组织部分城镇职工返回农村。据统计,1962年上半年,全国共下放城镇人口2600多万,其中多为前几年招进城市的农民,当时的提法是“增强农业战线的劳动力”。60年代初期开始的返乡潮,也为之后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下放拉开了序幕。
(4)三线建设
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开始的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和人口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
1964年—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中国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5)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早在50年代,我国就组织青年学生到农村,1955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这被认为是知青运动的开始,但这时的知青下放还不是强制性的,其动因,也和遣返城镇职工大体相似:缓解城市压力,支援农村建设。直到文革后,知青下放才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毛泽东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第二年,大量赋闲在城市的青年下放农村,中学毕业生也被直接分配到了农村,到1971年,有583万青年到农村落户,知青下放达到高潮,直到文革结束才停止。在这场席卷中国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运动中,共有2000万名青年被下放。
(6)干部下放改造
1968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介绍了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在柳河兴办“五·七干校”的经验,文章称:“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随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场兴办“五·七干校”之风。仅国务院及中央各部委在河北、宁夏、湖南、江西等四省就建设了106所干校,约10万名干部在此进行了“改造”。直到1979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五七干校才陆续停办。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人口的空间变化”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辽宁省优课”,所属分类为“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辽宁省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