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石壕吏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达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达州市第一中学校教案
《石壕吏》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石壕吏》,这首诗来自于杜甫特别著名的组诗“三吏”的一首,另一组组诗也特别著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三别)”
你能说说三吏、三别分别是那三首诗吗?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这两组诗归于一处,或合为一谈,主要是因为它们如镜子般反映了安史之乱后期,唐王朝为了肃清叛军,战事吃力,四处抽丁补充兵力的社会现实。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3分钟)
二、朗读涵咏诗歌,探究文旨。
(一)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篇,去透过文字感受。
(二)观察诗文,你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 叙事 诗?
(三)感受内容,把握内容(关注征兵形式、性质)
1.作为叙事诗,本首诗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可用文中语句表达)
2. 《木兰诗》 中曾描绘过征兵场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试比较《木兰诗》与本篇征兵形式,说说你的看法。
3.本诗被征兵的是谁?()
起初想抓 ,最终被抓的是 ?
3. 这是这个家庭第一次被征兵吗?
4. 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你对这次征兵的感受!
5.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遭受非正常化征兵的家庭,你会选择用什么词汇?
材料补充:清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
材料补充后分析与阐述句:
我们来看看,这个家庭,老而无子,老翁也!幼而无父,乳下孙也!年轻而守寡者,孙母也!最后老妇被带走了,老翁又添了一重,老而无妻,变成了鳏夫。大同社会里需要社会照顾的鳏寡孤独,这个家庭全占齐了!可他们没有得到照拂,身逢乱世,在三个壮年被充兵之后,失去了这个家庭青壮年支撑,又面临新一次蛮横的征兵。文章没写征兵之后,这个家庭会如何,但我们可以想象,只会更加的苦难深重,风雨飘摇!不由的让我们哀叹感伤!
其实,安史之乱的唐朝,这样的人家又岂止一家?但作者用这一家反映了二家,千万家,一个乱世的时代!(2分钟)
(四)再次诵读诗文
诗歌内容与主题试总结
本诗通过对 苦难深重 的一个家庭面对 蛮横、粗暴、凶恶 官吏的夜袭征兵场景记叙与描写,深刻而广泛的的呈现了一个 兵乱 的社会现状,反映了 安史之乱 对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兵乱概括较难)
(五)探究写法,深化感知时代之弊
诗文主旨大意我们梳理清楚了,但邓老师在阅读诗文过程中,还有两大疑问:一是关于老妪的致词;二是关于作者。在学案里老师已经陈述了出来,不知你是否能帮老师消散这些疑团。
1. 关于老妪的致词
(1)关于篇幅
老妇的致词为什么这么长?作者为什么这么多笔墨写它的致词?相反,我又发现捉人官吏描写仅仅“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两句?
(2)关于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矛盾、不正常的地方
结论一:看似重笔写老妇致词部分,少写官吏,但写妇及写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対举鲜明,暗藏着呼与啼,怒与苦的因果逻辑关系。正因为呼得声大色严,毫无商量转圜余地,老妇才啼得悲天悲地,心比黄连苦。
结论二:原来蛮横、凶残的官吏一直都在!
结论是:老妇的致词发生了多次不得已的转折,背后潜藏着“吏”粗暴凶狠,不遗余力、步步紧逼地凶狠审问,可以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
明写老妇的致词,没一步不背后潜藏“吏”粗暴凶狠,不遗余力、步步紧逼地凶狠审问,老妇的急切与踊跃也是官吏逼迫到避而无可避的无奈选择。(感动于她对家庭的牺牲,也让我们感到沉痛至极)
不写吏一言,但吏言可知,可想,这是一种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只有老妇的答,潜藏了官吏紧逼的问,不仅省笔墨,还达到了让读者对官吏百般威逼老妇的熬煎的漫长过程的无限性想象与填充。
注意:学生可能单一问题思考,不能整体联合思考,要多引导。要在学生问题回答中涉及官吏逼迫时,提醒学生重视,老妇的每一言背后似乎有一层官吏的审问与逼迫。注意还语学生。
(3)情景还原活动(朗读表演活动)
朗读活动:一男生扮演凶恶的官吏,一女士扮演老妇,我们来读读别人为我们还原好的这个场景。,注意情绪把握。(2分钟)
官吏:你家的男人哪里去了?快交出来!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官吏: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
老妪:室中更无人。
官吏: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在哭吗?
老妪:惟有乳下孙。
官吏:孩子总有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官吏:都不管!今天总得交个人出来!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手法小结
本诗通过对 的一个家庭面对 官吏的夜袭征兵事件记叙,运用 藏问于答 的方式,巧妙而有力的展现了征兵官吏的 凶恶、粗暴 ,深刻而广泛的的呈现了一个 的社会现状,反映了 对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
2. 关于作者: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诗圣,在诗歌里面,我们常能看见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与身影,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山河收复,喜极而泣的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山河破碎,搔首踌躇,愁疏头发的杜甫;后面第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渴望天下百姓安有所居的杜甫,浓浓的忧国忧民情感直接倾注在他的诗歌中。往往他在幕前,其神,其态、其言,我们能感到,而这首诗呢?
即使在幕前,他能说什么?他能做什么?(提示:①对征兵:此战可以不打吗?此兵可以不征吗?②对老妇一家的遭遇:如何言?如何做?))
无兵战,百姓苦;抓兵战,百姓苦。
最大的悲悯,不是同情,而是感同身受!,他不是没说,他不是没做,一篇《石壕吏》一字一言讲尽了战乱中百姓的最大的悲哀和痛苦。老翁之苦,他懂!老妇之苦,他懂!孙母之情,他关怀!他苦老妇一家之苦,苦天下之苦;用现在来说,无声的叙事里,体现着他对老翁一家人道主义的关怀!(板书——悲悯)
三、朗诵升华(配乐朗诵《亘古的思念》)
生齐诵(想象那个不宁静的夜晚,想着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想着老妪老翁那苦难深重的家庭,想着老翁夜晚逾墙的难与仓皇(慌张);想着老妇充满痛与苦而啼声致词;想着老妇被带走后,这个家庭泣与咽的悲哀、无助,诵读吧!)
四、板书
石壕吏
叙事诗(表达方式)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