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广西省级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课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授课教师
钟坤伶
一、教材内容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其中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传达了刘禹锡在经历了二十三年的贬谪后,仍然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当遇到人生困境时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新课标》要求在古诗教学初中阶段要达到让学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从培养学生朗诵能力、研读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意境、品读诗歌内涵着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以及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我抓住“情感”这一主线,精心设计“1+X”结构化阅读策略活动,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阅读策略进行教学,让群诗“X”真正促进课文“1”的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有感情地吟诵诗歌并默写。(重点) 2.过程与方法:研读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内容以及作者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重点)
三、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在古诗教学初中阶段要达到让学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九年级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知识,因此对于诗歌内容的把握是不存在太大问题的。但九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对诗歌的审美能力欠缺,因此需
要教师从语言入手,带领学生去体悟作者情感,提高审美品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1+X”群诗结构化阅读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 情趣导入,激发求知欲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诗人刘禹锡的哪些诗词吗?(生齐背)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有感情地吟诵诗歌并默写。(重点) 2. 研读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难点) 3. 理解诗歌内容以及作者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重点) (三)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有“诗豪”之称。
师:作者为何要写这一首诗呢? (四) 走近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五) 走近诗歌 1.题解: 酬:酬答 乐天:指白居易 扬州:两者相逢的地点 因此这是一首酬答唱和诗。
2.古人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划分诗歌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分齐读、个读、师读。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
(1)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2)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二十三年/弃置身。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沉舟/侧畔/千帆/过。或“二二一二”,如:暂凭/杯酒/长/精神。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方法来划分这首诗歌的节奏。 (屏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 除了节奏要读准,要想把一首诗歌读出感情来,还要注意轻重音。
读重音的词: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千帆过、万木春、歌一曲、长精神。(理解读重音的词的意思,读重音应拉长声调)
(六) 走进诗歌
要更深层去理解诗歌的大意及作者的情感,我们需要理解诗歌的关键字、词、句、主题等。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相关问题。
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诗歌大意。
2.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本诗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七) 走进诗歌,理解主题
诗人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自己的贬谪生活。表达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愤懑,对生活、对未来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仕宦沉浮、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八) 走进诗人,群诗阅读
唐诗题材领域极其广阔,刘禹锡对各种题材都广有尝试,而且在政治讽喻诗、咏史怀古诗、民风民俗诗和酬答唱和诗等题材领域都有独到建树。
1. 政治讽喻诗
刘禹锡的政治讽喻诗在中国诗歌文学中有很多独到精妙之处,不但拓展了诗歌体裁,也丰富了表现手法。刘禹锡不仅是文学家,也是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治讽喻诗,在反映中唐时期重大政治事件时,都有鲜明的立场。
因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改革,事后被贬到边远的郎州,但他愈挫愈奋,政治主张始终没有动摇,斗争锐气始终未减。其间他创作了《聚蚊谣》《百舌吟》等一系列讽刺诗,通过一些动物的形象特征,生动地描绘出权贵集团及其走狗爪牙的种种丑态。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这首诗十分形象地影射了躲在阴暗角落里摇唇鼓舌、嫉贤妒能的宦官权贵,蔑视嘲讽之情力透纸背。
2.咏史怀古诗
刘禹锡在咏史怀古方面有许多生花妙笔。他不仅在咏史咏怀结合上效法左思,而且继杜甫之后进一步拓展题材,将咏史导向怀古、述古、觅古、咏怀古迹的方向,从历史胜迹和地方风物起笔,评论史事,抒发感慨,针砭时弊,影射现实。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通过石头城荒凉寂寞景象描写,表达出对六朝繁华归于没落的伤感。还有这一首我们熟悉的《乌衣巷》。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寄物咏怀的名篇,是他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再如这一首: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是六朝著名军事要地,刘禹锡这首诗说明了历史进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3.民风民俗诗
刘禹锡对民风民俗和劳动场景的描写相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是独出心裁的。他虽鲜有耕作体验,却将平凡的春种秋收作为乐于驾驭的题材。比如这一首我们熟悉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摹拟民间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郎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心情。
再如这一首《插田歌》也是他别具一格的创新之作: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初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罢,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通过对插秧劳动的情景做近距离的审美关照,生动活泼地展示了田家劳动的热情和生活态度。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较王维、孟浩然单纯地借田园风光、农村
生活抒发闲适隐逸情调,可谓独辟新境。
4.酬答唱和诗
我们今天所学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一首有名的酬答唱和诗。刘白唱和诗,虽有不少即景、即事、即兴的作品,但也有诸多篇章完全跳出了“应制”的束缚,表现出感时忧国的深沉涵义,富有哲理思想和同病相怜的深厚友谊。
《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 虽陪三品散班中,资历从来事不同。 姓名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 甘陵旧党凋零尽,魏阙新知礼数崇。 烟水五湖如有伴,犹应堪作钓鱼翁。
再如这一首《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和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闪烁着朴素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特别是那一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也表现出了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刘白晚年交往甚密,唱酬颇多,白居易曾作《咏老见赠梦得》,刘禹锡也和了一首《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对于“老”,各人态度不一,有的颓废悲观,有的老当益壮,刘禹锡虽然经历的人生道路曲折坎坷,晚年依然,但他没有因此颓废悲观,而是怀着雄心壮志,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高亢旋律,表现了他至老不衰,不断进取、积极乐观向上的诗豪精神。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体悟刘禹锡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答唱和诗 刘禹锡
沉舟、病树——自己(旧事物)
千帆、万木——新事物
七、教学反思
整节课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我在设计群诗阅读时没能把感悟诗人情感进行层层递进。最好是能够通过他的一生经历来挑选更具表达性诗歌来感悟他即使至老仍对人生怀以积极乐观精神。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