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动能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学期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动能》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学期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动能》
动 能
上海市北郊学校 於 宙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学期第四章第三节“机械能”的第二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动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及动能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本节课在整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从能量形式上对前一节势能的完善,也为后一节机械能做好铺垫。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知道机械功、能的概念等有关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观察现象和初步归纳结论等基本实验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与动能相关的生活经验,但不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有关因素,不清楚探究过程中怎样判断动能的大小,不知道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怎样确保物体的速度相同。本节课中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探究过程中研究问题方法的指导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通过情景“学生打篮球”引出课题,通过用小车撞蛋壳的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动能大小的基础上引发猜想:影响物体动能的有关因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等生生互动中思维的碰撞逐步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如何准确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接着在学生自主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基础上借助DIS实验解决实验中的另一困难:如何准确控制物体的速度相同;最后通过交流活动感受动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猜想、交流、合作实验,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过程中,感悟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重要作用,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概念。
(2)知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生活观察——活动体验——提出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关注“从生活走向物理”,感受科学研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的运用。
(2)经历“活动体验——方法改进——技术提升”的过程,感受思维深度的不断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设计、技术改进、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实验创新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1)实验中比较物体动能大小的方法。
(2)实验中控制小车速度不变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轨道、蛋壳、滑块、小车等。
2、演示实验器材:轨道、滑块、小车、DIS实验装置、电动推车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动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探究及动能在生活与社会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情景“学生打篮球”引入课题;接着,通过活动“小车撞蛋壳”进行体验、提出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猜想,并通过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对比分析、归纳结论等活动,初步得出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然后,师生共同改进实验、运用DIS实验进一步研究,得出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关系的结论。最后,结合生活经验与动能相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动能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过程。方法是:首先,通过“小车撞蛋壳”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动能有大小,并提出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猜想;接着,通过师生互动、对比分析等完善实验方案的设计,利用自制的器材完成实验,初步得出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最后,通过质疑、交流等师生共同对实验进行改进,用DIS实验进一步研究,最终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这一系列提出猜想、进行实验、改进提高、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难点之一是实验中如何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方法是:从学生的体验活动出发,由最初依据观察蛋壳的破碎程度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引入对比分析,通过设问启示解决问题的方向,使学生在经历操作、体验、思考后自主得出利用被撞击物体移动的距离判断撞击物体动能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讨论得出利用滑块代替原有蛋壳对实验进行改进的方案,突破了本难点。难点之二是实验中如何控制小车的速度不变,方法是:在初步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后,对实验过程进行交流、质疑,提出如何精确控制小车速度不变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用电动推车撞击滑块并用DIS实验显示小车的速度,突破了本难点。
本节课的特点是:一是改进方法提升技术、解决实验难点。由于实验中存在着如何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如何确保物体的速度相同等思维或操作的难点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突破,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实验:“小车撞蛋壳”、“小车撞滑块”、“电动推车DIS实验”。这三个实验层层递进,学生依据“撞蛋壳”体验提出猜想、依据“撞滑块”实验得出初步结论、依据“电动推车DIS实验”完成探究;同时三个实验又巧妙衔接,为解决难以准确比较物体动能大小的问题、由“撞蛋壳”改进为“撞滑块”的方法,为解决难以确保物体速度相同的问题、由“撞滑块”提升为“电动推车DIS实验”,此外,实验用有刻度的宽轨道代替无刻度的窄轨道,提高了滑块移动的稳定性,并可定量观察滑块移动的距离,使实验更加严谨。整个探究过程既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力求做、想、讲的统一,使学生在困难处学会思考、在改进中体会创新。二是源自生活走向社会、落实课程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打篮球”活动引入,充分激发兴趣,并由此引入“小车撞蛋壳”的实验,于不着痕迹处转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实验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后,再由质量与速度两个因素的大小不同、针对学生的思维误区介绍海啸、水刀等,于顺理成章时引入所学知识的应用,突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主题。
本设计依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入情景、学生活动、实验探究中以物体动能的大小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为研究目标,在实验中关注提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评估与分析、交流与合作等,并重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落实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景:视频
通过视频“学生打篮球”导入新课。
活动I:体验思考
通过“小车撞蛋壳”实验,体验动能的大小,并提出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猜想。
活动II:实验探究
通过“小车撞滑块”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得出初步结论。
活动III:DIS实验
通过质疑和分析,引出“DIS实验”,通过电动推车撞滑块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活动IV:应用
通过对打篮球、海啸、水刀等的分析介绍,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引入动能的概念,并提出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问题。
第二环节,通过实验过程,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第三环节,通过视频播放、交流讨论等,感受知识的应用、物理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七、板书设计
|
实验序号 | |||
1 | |||
2 |
实验序号 | |||
1 | |||
2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