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古代印度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宗教笼罩下的文明》北京市 - 昌平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宗教笼罩下的文明》北京市 - 昌平区
课标 要求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教材 分析
上古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对上古时期主要文明的发展历史加以了解,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文明的起源,展望人类文明的未来。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主
要介绍了在相似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西亚、南亚和非洲先后形成了几个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尽管古印度被置于大江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古代东方文明)之列,但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特别”的和“个性的”印度文明。
学情 分析
知识层面: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知识,知道从时间、文明成果等方面去学习。但对于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还不
清楚,对不同文明产生的不同特色及其深层次原因不理解。
思维层面:学生对古代印度这一内容兴趣浓厚,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感性思维仍然占据主导,所以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古代印度文明的特色,树立理性的文明史观。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知道佛教的产生和传播历程。通过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印度宗教的发展过程,逐步掌握建立历史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大唐西域记》《摩奴法典》等史料,逐步掌握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种族的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不同文明之间由于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所形成的特色,树立唯物史观和新的文明史观。
教学重点 种姓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史料研习法等。
板书 设计
第3课 古代印度 文明发祥
吠陀教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文明发祥
【提出问题】说到印度这个国家,你会想到什么?你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如何? 【出示图片】 ①印度人乘火车 ②印度圣牛
③印度人恒河沐浴
【讲述史实】其实这些现象背后处处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直到现代,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本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印度宗教史的视角来了解古代印度文明。
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出示地图】出示古代印度和现在印度的地图,通过对比,说明古代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今天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并讲述“印度这一名称的由来。
2.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 【出示材料】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zhěn)(很多高山),丘陵舄(xì)卤(盐碱地);东则川野沃润畴(田地)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qiāo)确(贫瘠)……。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节选自玄奘《大唐西域记》 【提出问题】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如何? 三面临海,背靠喜马拉雅山脉,气候湿热,以山地为主。
3.哈拉帕文化
【讲述史实】简要介绍迄今发现的印度最早的文明——哈拉帕文化的发现过程。 【出示材料】
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
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回答
观察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观察地图,区分古代印度和现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区别。
阅读材料,找关键词,归纳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倾听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哈拉帕
了解学生心目中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印象。
通过展示在我们看来比较奇怪的现象,让
学生产生初步印象——宗教在印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地图对比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今印度在地理位置上区别,提高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逐步掌握读图识图的方法。
通过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古代印度处在相对独立封闭的自然环境下,这为早期宗教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利用时间轴,帮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通过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哈拉帕文化,
知道在哈拉帕时期古
二、吠陀教
三、婆罗门教
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已发现的金、银、铜首饰有项链、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等。纺锤和纺轮在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在遗址中发现了染缸。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余枚。
【提出问题】从这些考古发现中你能知道关于哈拉帕文化的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点:从事农业、手工业发达、自然崇拜。
【讲述史实】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灭亡的原因有自然灾害说,有外族入侵说,但至今仍是一个谜。
【出示地图和时间轴】简要介绍雅利安人入主印度之后的等级划分和带来的原始宗教——吠陀教,让学生了解雅利安人到来以后古代印度文明的中心从印度河流域转移到恒河流域。
【过渡】到了吠陀时代后期,这种等级划分制度和吠陀教逐渐融合成一种新的宗教,这就是婆罗门教。 【讲述史实】简要介绍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强调婆罗门之上是核心纲领,并结合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种姓制度。
学生自行完成学案中表格内容。
【补充】在四种姓外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
【出示材料】
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
材料三: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
文化的主要特点。 。
观察地图、时间轴,倾听。 。
观察图示并倾听。
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
代印度已经产生原始的自然崇拜现象,为后面讲宗教的发展史作铺垫。同时通过分析材料,使学生逐步掌握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地图和时间轴建立时空观念,厘清古
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区别。
利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种姓制度,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材料,使学生逐步掌握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了解种姓制度的弊端,为讲述佛教的兴起作铺垫。
四、佛教
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提出问题】阅读材料,概括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讲述史实】通过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种姓制度带来的影响。
【补充】婆罗门教宣扬的“业报轮回”思想,简要介绍这一思想的内涵。
刻苦修行、摆脱轮回、得到解脱,正是这样的理念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青睐并吸引了无数教徒。
【出示地图和文字材料】
【讲述史实】到公元前600年前后,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当时主要的大国有16个之多,刹帝利和吠舍的实力越来越壮大,而此时的婆罗门教却趋向堕落和腐朽,婆罗门贵族依靠种姓制度拼命攫取好处,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出示材料】简要介绍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生平和佛教产生的大致过程。
【讲述史实】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四谛、业报轮回和众生平等,介绍这些教义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找出佛教和婆罗门教之间的联系,佛教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婆罗门教的一些教义。但二者又有很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
【提出问题】结合佛教教义说一说,佛教为什么能得到迅速传播?
【补充】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把佛教推行顶峰。 【过渡】佛陀所传的教义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尤其是刹帝利和吠舍,反对婆罗门种姓的要求,使佛教获得了大批信徒,并不断向外传播。
【提出问题】你知道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
倾听
倾听 。
观察地图,阅读材料。 倾听
倾听并思考
观察地图思考
将种姓制度与古代印度历史相结合,并与中国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充分理解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让学生理解种姓制度之所以在古代印度持续了几千年的时间,正是依靠森严的种姓制度和业报轮回的思想,使其牢不可破。
通过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以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反婆罗门教思潮出现的背景。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厘清佛教与婆罗门教之间的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提出“众生平等”是佛教能够迅速吸引大批教徒的主要原因。
通过材料,让学生了
五、印度教 六、小结
哪些影响?
【过渡】但随着佛教的分化,衰微了近千年之久的婆罗门教徐徐苏醒;并在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某些内涵和印度本地风俗信仰的基础上演化为印度教。简要介绍印度教的教义以及印度教与佛教、婆罗门教之间的联系。
回顾古代印度从文明发祥到印度教产生的简要历程,结合材料让学生理解宗教对印度各方面产生的影响。
【练习】完成教材P14活动与探究的习题。
【出示材料】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总结】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之一,更应加强友好往来互信,共建亚洲、人类命运共同体。
倾听
阅读材料并思考
合作完成练习
倾听并思考
解佛教对世界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通过印度教教义的讲述,让学生理解今天印度人宽容平和心态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统计数据表让学生了解印度教对当今印度的深刻影响。
利用文字和图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印度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有现象,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架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早期亚非文明的横向练习,让学生理解在类似环境下产生的文明又各具特色,从而理解文明的多样性概念。
利用材料,追溯历史,考察现在,展望未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文明史观。
教学反思
《古代印度》学案
一、课标要求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二、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等级名称 | 社会阶层 | 职责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