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34个省级行政区
所属栏目: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34个省级行政区》课例视频(二)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34个省级行政区》课例视频(二)
关注学生生活,优化地理课堂
【论文摘要】根据当前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主要提出了“地理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重点关注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学模式”的观点。地理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思考、探究,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能让地理教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达到教学与生活相辅相成的作用。
【关键词】地区的实际 参与者 学生生活 课堂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地理教学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能和地理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地理知识也能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地理学科来看,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外,还具有开放性特征。所以,认识地理事物、学习地理知识,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乡校园的一河一路一草一木等,都具有广阔的空间、时间范围。基于这一点,地理教学就不应当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发现、去探究地理科学知识。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发现:有些学生很聪明,但在学习地理时却十分吃力,学生对地理感到枯燥、烦琐、无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经调查发现原因很多,“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找到学习地理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经过努力我认识到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地理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把地理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地理知识的运用、延伸,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要求,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学生的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以后,出现了很多种教材,使我们老师逐渐认识到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已不再是惟一的资源。要想把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己熟悉课本教材外,还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充实教学内容,尽可能在教学中有效地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教学又服务于生活,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关。如在炎热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人们喜欢穿深色的皮毛制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青藏高原,牧民们往往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从饮食上来说,我国历来有“南米北面”之说,这与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关。从住房上来看,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多住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住窑洞,北方居民房屋内有土炕,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以竹楼、木楼为主,睡凉席、房屋窗户大、墙体高等。这与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有关。人们出门远行,我国沙漠地区的居民用骆驼,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用牦牛、狗爬犁,也与地理环境有关等等。
如:在学习《农业》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近两天你吃的食物(食品)有哪些?(米饭、油条、豆浆、面条、包子、面包、牛奶、肉、蛋类、菜等)
2、请你将你吃的食物(食品)按大米制品、面食品、豆制品、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等进行简要分类?
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都积极踊跃地思考、讨论、总结,纷纷举手回答。然后我再追问:(1)、知道这些食品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吗?(2)、这些原材料是哪个行业生产出来的?
这样再过渡到农业的分类: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轻松、愉悦。可见,从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事情入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感知到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因此,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探索、发现,不应脱离生活,而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地理课中徜徉。
其实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如时事政治、天气信息、诗歌散文、各科知识等等,许多知识都能和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一旦教师将其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相互密切融合,成为地理教学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传递与教学有关的补充信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提高学习效率。用身边和熟悉的知识引出陌生的地理知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更好地达到知识与情感并重的教育教学目标。
例如:在诗歌散文中总有一些地理知识闪露其中,只有要你留心、积累,总有发现,用到地理教学中。《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不就描绘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季的景象吗?〈〈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不正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写照?韩红《青藏高原》中“我看见一座山,一座座山川……”,那不是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吗?《天路》则歌唱在青藏铁路及青藏铁路沿途风光,容中尔甲的《高原红》中唱出——青稞酒,酥油茶,不是一副生动的藏区人民生活的图画吗?《长江之歌》中“你从雪山起来……你向东海奔去……”的歌词就是从地势、地形中写出长江源头至海的自然环境;“阳光总在风雨后”昭示峰面雨过后,天气的状况等等。
其实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处处都有,远不止这些,只要你去发现,它就给你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现身边的资源,让地理课堂与时俱进,地理课会越来越时尚起来,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轻松愉悦。
三、根据地区的实际状况注意应用乡土资源,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
这里所说的乡土资源就是指在本地区发生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与本地区有联系的地理事件。在教学时,从这些能够直观感觉到的地理事件出发,或与之相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乐意接受,从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地震、火山”一课时,我就利用我所教的学生靠近汶川地区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那场地震带来的震撼。我先让学生讲述地震时的感受,以及地震后的悲惨场景。学生讲讲他们所了解的情况,或先问一下有没有学生的或者有没有亲戚受到伤害,并让学生思考在地震时,如何能够有效地逃生?如何有效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然后再进行组织教学,经过尝试这样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让学生去参观所有的地理事件发生地区是不可能的。我所说的是尽可能地利用当地丰富的乡土资源,有条件地利用有选择地、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相信每个地区都能找到大量与课本相关的乡土资源,把他们运用于教学之中。
再如:在学习“地形变化”这一节时,我就想:“地形的变化是个很漫长的地质变化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难懂。怎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呢?”一次我在回家的路途上,我偶然看见,我们当地有些农民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就把自己家的承包地的表层土壤取开,挖地下埋藏的连沙石作为建材。顿时我灵机一动嘿嘿这不是很好的例子吗!于是在课堂的开始,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有那位同学家修房子是从自己家地里挖沙石的?请回答。” 同学们都积极地联系生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田地里表层是肥沃的土壤而土壤下却是厚厚的沙、石呢?” 接着又问,“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便把学生从遥远的地质年代和现实生活一下子联系起来。学生听了问题既感到好奇又不陌生。是啊!为什么我们家修房子沙石会在田里挖到呢?这时再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课堂也一下子活跃起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让学生成为地理事件的“实际参与者,重演地理实际” 。
这一点,其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使不同的学生扮演地理事件的不同角色,使其融入到地理氛围中去,使他们能感觉到地理气息,感觉到自己就生活在那个时代,自己就是那个“实际人物”,那个地理事件的“参与者”。
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代表“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课前预习时让他们把自己一方“所做的事”总结出来,课堂上让学生来演练,从而“重现地理场景”。三方采取的措施,可以让三方学生各推选一位代表来演练。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实际的体验中就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当然,并不是每一堂课都可以这样上,所以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来选择教学方法,能采用此法的,则用,不能,则罢,切忌生搬硬套。
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备课。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要准确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平时的生活中精选素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按照学生的思维安排教学顺序。同时要求教师要常和学生接触,探索研究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等实际状况去设计,课堂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气候的变化”这一节内容时,对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让学生认识“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冲破教材的章节编写顺序,使学生把握构成“气候的影响因素”,这段内容主要有“因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河流湖泊—生物分布”这几个重要地理因素,然后主要以探究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就要逐步讲解,采用归纳的方法,最后构建整个体系,不过在教学是,可以大胆用优生来讲解,即锻炼了优生,培养了能力,提高技能,还有力地激烈学困生奋进。如果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讲解为主的方法,学生接受困难,效果也不尽人意。因而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紧密联系地区实际状况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就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通过关注学生生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既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让学生富有成就感,同时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杨汉麟译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王树声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
3、《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7月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