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甘肃省 - 天水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中华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本课以王维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依托,沿着“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思路,让学生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少一人”的深刻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又不能儿女情长的情感价值观。
另外,本课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诗词言简意赅的特点,给予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并进行适当的小练笔训练,从听、说、读、写全方位对学生进引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余光中的《乡愁》
师:同学们都读过余光中爷爷的乡愁吗?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一次。
2、师生配乐朗诵。老师读一二节,学生读二四节。 过渡:在余光中爷爷眼中乡愁是一张小小小的邮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同学们的眼中,乡愁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起感受诗人王维的乡愁。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诗题)。 <二>、解诗题
1、师:一起读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能答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即可)
2、课件: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人的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重阳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人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避灾,还可以求得长寿。
3.试题中山东可不是现在我们说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写的,当时王维人在长安谋取功名,他的家乡在山西永济,就在华山以东,故叫山东。(师边介绍边板书)
4.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诗人王维。
课件:介绍王维: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后世誉为“诗佛”。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的一生以田园诗最为著名,写作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提示:不过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不是田园诗,而是一首思乡诗。
明白了这么多,我们再来齐读诗题。
5、根据你的感觉,你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深深地表达出了诗人的这种感情。
(生答)“忆”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生说)思念”,是“想念”、是“怀念”……
师:对,是心心念念的乡愁,是剪不断的愁绪,所以, “忆”为竖心旁。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思一起走进诗人。 <三>、明诗意
(一)读正确 读流利 1、出示自学要求
(1)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这首诗,圈出生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读。 2、反馈读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
(1)学生个别读(3-4个学生)
要求:读读正确,读流利,清清爽爽的读,有板有
眼的读。
3. 师生分角色读! (二)读懂诗意
师:同学们,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
生:诗人很孤独,很寂寞,很想念家乡的亲人…… 师:那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让我们结合注释,再次静静地默读诗作。
师: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异乡指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异客指他乡的陌生人,茱萸是一种草药等!
师:提醒大家:异不但有异乡,异客之意,还要注意他的写法,异区别于导,上面是巳,千万不要写成已,己。
我再提一个问题,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这首诗。 问题:诗人身在何处,心在哪里? 生:身在异乡,心在故乡。(教师板书)
师:身心分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古诗。
<四>、悟诗情
(一)感悟前两句
1、师:是啊!年仅17岁的王维远离家乡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孤独”)
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课件出示)
中秋节到了,王维路过大院,人们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王维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佳节到了,王维来到大街,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却 (独在异乡为异客),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到来,人们阖家团圆,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王维却 (独在异乡为异客),他怎么能不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诗人是如此的孤独寂寞,怎能不“思念家乡亲人!”一起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读出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呀,作者只是在过年过节才思念家乡亲人吗?
生:不是, 师:何以见得?
生:我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倍感觉到诗人平日里也很想念家乡亲人,只不过到佳节会更加想念。
师:你说的非常好,我们看看平日里的王维是如何思念亲人的,出示诗作。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二)感悟后两句 1、质疑升华问题
问题1: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 问题2:王维是如此的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那家乡的兄弟亲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在干什么呢?想什么呢?
2、出示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一起读出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吧!(生齐读) 师:他们在登高,他们插满了茱萸,他们在祈福,他们也在想念远在异乡的亲人……
4、拓展写话
她的老母亲在兄弟姐妹们的搀扶下登上了山顶,他站在山顶向西望去,泪眼朦胧,喃喃的说: ------------------------------------------------ -------------------------------------------!
他的兄弟也登上了山顶,他凝视着远方,长长的叹了口气说:----------------------------------------
---------------------------------------------!
他的妹妹们也登上了山顶,身上插满了茱萸,看着远方的天空语重心长的说:------------------------------- ---------------------------------------------!
师:我听出来了,王维的母亲兄弟都在安慰王维,但也掩饰不住他们对王维的思念呀!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引导学生找出“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一起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呀,这是一种遗憾,是一种思念!更是一种痛苦!一期再读整首诗! <五>、拓诗境
1、设疑升华
师:同学们,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学生讨论)
生:好男儿志在四方,生:大丈夫应该有远大报复,不应该儿女情长!
师:王维就是这么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男子汉,我来读一读他的其他诗作!
2、出示课件:
将军行 (节选)
唐 王维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六>、背全诗
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王维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更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和思念,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久而久之便诞生出这样的思乡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课外延伸
王唯一生创作大量脍炙人口的好诗,如:《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山中送别》《使至塞上》《思园乐》《杂诗》《将军行》《送元二使安西》《山中》《竹里馆》《送别》《观猎》.........同学们回去找出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让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尽情畅游,感受中华诗词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七、板书设计
身 心
异 乡 故 乡 思 乡
八、教后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
三单元第9课的其中一首古诗,抒发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之情。学习这首诗主要就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教学这首诗,我主要通过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领会诗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流畅紧凑,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和适当的拓展阅读,以及小练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达到了本科教学目的。我班有许多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才有可能见上一面,所以,开头我用余光中的乡愁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最想念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想你。你们彼此又是如何来表达
自己的思念的,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感受诗人的情怀,孩子们对诗的意境就有了独特的感受,我觉得调动学生的切身感受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好方法。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中,我前后安排了四次不同类型的想象。读诗后谈感觉是一种再造想象,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表现想象,听音乐写登高是一种创造想象,多维度问作者是一种角色想象。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的理解,又是引领学生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而让学生触摸到诗人的内心,做到感情朗读。这节课孩子们好几处都感动的流泪了,进一步说明孩子们走进了诗人,走进了古诗,与诗融为了一体!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