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导体与绝缘体
所属栏目:小学科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福建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福建省优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本课将通过引领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的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的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对身边材料导电性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明确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如何工作的知识。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主线,以视频《未来有光》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提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交流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整理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已有经验对检测结果(有意选取人体、自来水、土壤)进行质疑,产生认知冲突。当学生有了质疑,引入验电球检测物体的导电情况,让学生明白人体、自来水、土壤也是容易导电的,对原本检测结果进行整理梳理,从而建构导体与绝缘体的科学概念。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生活中的用电现象,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让学生理解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绝缘体。使学生了解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2.过程与方法:
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实验方案,并通过交流讨论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会与人合作,并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16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理解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橡皮、纸片、铝箔纸、玻璃棒、回形针、木棒、铜棒、瓷砖、铅笔、塑料棒、人体、自来水、土壤、铁丝、灯座、灯泡、电池、电池盒、导线3根。 老师准备:验电球、土壤、自来水、16种材料的磁贴。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1.观看视频:《未来有光》
2.质疑:为什么笔在纸上画一画就能让纸上的世界亮起来呢? 3.揭题:研究材料的导电性。 二、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构建科学概念
(一)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1.预测16种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2. 提问:用什么实验工具验证这些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3.小组讨论:如何检测?检测地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4.实验步骤: (1)预测、记录。 (2)检测电路检测器。
(3)用电路检测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5.温馨提醒:
(1)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与合作。 (2)及时记录检测结果。
(3)检测完的物体请按检测结果分类放好。 6.学生实验:检测16种物体导电情况。
7.交流汇报:什么物体容易导电?什么样物体不容易导电?
8.实验小结:金属材料,石墨(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容易让电流通过的,塑料棒、陶瓷等大部分非金属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 (二)用验电球检测人体、水、土壤的导电性 1.对检测结果质疑
2.借助验电球检测有质疑物体的导电情况。 3.交流汇报,整理实验结果。
4.实验小结:通过检测我们知道金属、石墨、自来水、人体、土壤是容易让电流通过的,塑料棒、陶瓷等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科学上把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三、学以致用,延续探究 1.揭示视频的奥秘。
2.分析电器设备组成,进行安全教育。
3.拓展:导体、绝缘体、超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让电流通过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
预测(记录)—检测(电路检测器)—检测(记录)-复测(记录)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