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所属栏目:小学科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黑龙江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黑龙江省庆丰农场学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设计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省牡丹江管局庆丰农场小学教师万俐,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旨在让学生亲历探究建构“溶解”概念。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深化“溶解”概念。活动三,通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溶解”的研究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我校四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我对学情做如下分析:
1、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但还不能准确地说出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偏向于表面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观察,去发现实验的本质特征。
三、 设计理念
本课是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依据课标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操作、概括归纳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以“观察实验”为手段。以“实验验证”为途径;以“建构科学概念”为宗旨。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
科学概念:一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对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和充分的描述,形成“溶解”概念。
五、教学准备:
小组:装水烧杯3个、食盐、面粉各20克、沙30克、筷子3根、1个组合过滤装置(滤纸3张、空烧杯3个、漏斗1个、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溶解”
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杯盐水)让学生说出这杯水里藏着一种可以吃的东西?怎么才能知道?
2、引入溶解:学生通过品尝说是盐水。我问:你看到盐了吗?学生说化了,溶解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溶解。(板书:溶解)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启动学生原有认知“溶解”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为后面的观察实验作了良好铺垫。
二、实验探究 深悟“溶解”
(1)活动一、 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目的:启动原有认知)
1、设计实验:(让学生说说怎样实验)
2、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轻轻搅拌 筷子不混用 合作观察 及时记录
3、动手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单。(采用自己喜欢的文字,画简图等方式)
4、汇报交流:(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单进行描述。)食盐颗粒不沉淀分散成越来越小的 肉眼看不见的颗粒是溶解的。沙子沉淀水底是不溶解的。师根据汇报板书:肉眼看不到的颗粒 无沉淀
5、深化“溶解”概念:不仅溶化还要分散成肉眼看不到的颗粒,无沉淀了。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陈淑筠说过“只有学生前概念参与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此环节在学生元认知(溶解就是溶化)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和细致描述,对“溶解”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2)活动二、观察面粉在水里的溶解状况(引发认知冲突)
1、出示面粉,让学生猜测它能否溶解于水?
2、动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会一种观察方法:
对着光线观察混合物中的颗粒。
3、填写实验记录单。
(观察比较食盐、沙、( 面粉 )在水中的变化)实验记录单
组长: 组别: 日期:
物质 | 不搅拌 | 搅拌后 | 放置一会儿 |
食盐 | 颗粒慢慢变小 | 颗粒慢慢消失 | 颗粒消失 |
沙 | 沉淀在水底 | 沉淀在水底 | 沉淀在水底 |
面粉 | 沉淀在水底 | 分散在水中 | 沉淀在水底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