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全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微课
所属栏目:模拟课、微型课及试讲
视频课题:第五届全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微课视频《光和影》深圳市宝安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第五届全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微课视频《光和影》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小学科学
整体设计,创新驱动,构建学生核心概念
——《光和影》实验教学
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 李娟
一、教材与目标分析
《光和影》位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课标中明确指出: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而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小学科学包含传播特点和光与热两大方面。
图1 《光和影》在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中所处位置
从本节课一直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新课标将三维目标变为四维目标,进一步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以此为基础,明确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创新实验仪器和iPad教学,使学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了解光源、投影概念;通过实验知道影子与光源之间的关系。
教材主要采用了三个实验来分析光和影的问题。这些实验都是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但由于学生手动、视觉的误差和物体固定不牢固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变量不唯一,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同时,无论是实验仪器、实验结果处理方式和现代技术应用等方面,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上都有所欠缺。
图2 教科书中《光和影》的三个实验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创新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木盒、木片、木条、弧形滑轨、小灯泡、刻度条、方格纸、量角器、G形光源、小镜子等材料,设计制作光的传播实验套盒,有效减少手动和视觉误差。可以完成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光是怎样传播的,小孔成像、光的反射等系列实验,切实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图3 光的传播实验套盒
(一)光影实验
1. 小灯泡在滑轨上移动照射木条,做光源位置与影子关系实验。
2. 小灯泡照射不同位置木条,做光源与遮挡物间距离与影子关系实验。
3. 小灯泡照射木条不同侧面,做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形状与影子关系实验。
4. 各类投影实验。
同时,创新数据处理方式:设计实验指南,将各影子画在可黏贴刻度条或方格纸上比较分析,直观明显。并利用iPad实时反映教学效果,检验所学。
图4 光和影实验装置
(二)阳光下的影子实验
依据滑轨模拟太阳运行轨迹,从左到右照射代表从早到晚的太阳照射情况照射物体,避免阴天影响。同时,滑轨可以调整,可模拟不同纬度太阳照射情况(角度计算得到),比较不同地域影子差异。
图5 阳光下的影子实验装置
(三)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用小灯泡照射小孔一条直线上的木片,观察情况;调整木片,使小孔不在一条直线,对比分析,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图6 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装置
(四)小孔成像实验
制作G形光源,照射小孔,在屏幕上显示倒立的图像,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图7 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五)光的反射实验
不改变光源位置,利用平面镜的反射原理照射不同位置的教科书。
图8 光的反射实验装置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问题
通过观察、录制学生影子游戏,分析影子产生原因,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图9 手影实验
(二)概念解析,探究光源
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光源概念,明晰光源特点,根据概念辨析所展示各类物体是否属于光源,并用iPad答题检验。
图10 光源概念掌握情况
(三)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1.学生自主阅读实验指南,带着问题观看实验操作视频。
图11 光和影实验指南
2.全班分成8个组做小组实验,认真观察,记录数据。
3.处理数据并自主得出结论,并将实验指南拍照上传,分享交流。
实验一光源位置与影子关系实验:分别将小灯泡置于30°、60°、90°、120°、150°位置,照射木条,在可黏贴刻度条上绘制木条影子轮廓并标注角度。
实验二光源与遮挡物间距离与影子关系实验:调整木条与小灯泡距离,在方格纸上绘制木条影子轮廓并标注位置。
实验三光源与所照射物体侧面形状关系实验:用小灯泡分别照射木条不同侧面,在方格纸上绘制木条影子。
图12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光和影之间的关系
3.处理数据并自主得出结论。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出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只不过学生表述的时候,会说90度,正上方,斜射程度用两侧、一边表述。
个别小组可以发现影子总在背光一面,例如光在左边影子在右边,只是表述得较为口语。
同时,我们发现,个别小组在同一照射角度下影子长度与其他小组存在差异,经过比较,发现木条长度存在差别,深化学生认知。
实验一结论: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图13 光源位置与影子关系实验结果
实验二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出影子大小与物体与光源距离有关,且距离越远,影子越小,距离越近,影子越大。并得到一些其他结论,例如数值与比例的关系问题等。同时,我们发现,个别影子偏离较大,学生分析:可能除改变距离外,木条位置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强调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二结论:物体与光源距离越远,物体的影子越小;距离越近,物体的影子越大。
图14 光源与遮挡物之间距离与影子关系实验结果
实验三中,大部分小组有效控制单一变量,物体位置和大小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并得出正确结论: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实验三结论: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图15 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形状与影子关系实验结果
分析完实验结论后,利用iPad互动答题,检测所学。
图16 光和影相关知识学生掌握情况
(四)拓展分析,巩固所学
学生自主进行影子游戏,观察教室投影验证所学,并得出投影概念: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影子叫做投影。
图17 投影实验
四、反思评价
(一)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构建学生核心概念
从整体把握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分析和教学设计,并设计制作光的传播实验套盒,有效完成光的传播路径系列实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认知结构,深入理解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构建核心概念。
(二)操作方便,准确直观,有效减少实验误差
1.固定。两个小灯泡分别固定在弧形滑轨和侧面;刻度条、方格纸可固定。操作简便,有效避免人为操作误差。
2.准确。弧形滑轨上有角度,刻度条、方格纸有刻度,使实验更精准和有规律。
3.直观。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果画图记录,更加生动直观。
(三)创新驱动,深度探究,充分拓展学生思维
创新实验器材和操作方式,创新实验数据处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针对差异数据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充分拓展学生思维。
同时,在其他系列实验中也广泛开展深度探究,例如在阳光下的影子实验中,可避免阴天影响,且滑轨的转动可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域(不同维度)影子情况等,例如模拟了北京、深圳秋分日太阳的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情况,发现北京影子长,方位变化幅度小;深圳影子短,方位变化幅度大;12点的影子都在正北方向,深化学生认知。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