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广东省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广东省优课

视频标签:寡人之于国也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广东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
修3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寡人之于国也》 年级 
高一 

期 
 下学期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研读文本,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力目标:合作探究,涵泳体味,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 3、德育目标:认识孟子“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感受孟子对治国得失的思辨,站在现代理想与智慧经典的契合点上理解孟子思想。    
教学难点:感知文本语言魅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教 
学 思 
路 
本文虽是一篇距今颇为久远的文言文,但字词上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字词的理解主要依靠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解决掉,课堂上再解答学生的疑难词句。
课堂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掌握孟子在这篇文章里所反映的“经世济民”也即“仁政”的思想,以及作为战国时期著名演说辩论家的论辩技巧。在具体的课堂内容呈现方式上,以论辩技巧为主线,将孟子的“仁政”思想融入其中,以使课堂话题集中,线索清楚。  
学情 
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两本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单元阅读,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但缺乏对文言文本的深入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也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解决疑惑与未知的训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加强对学生该方面的指导。 
 
                    
             
                    
                            主要 教学 方法 
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析  
 
  
      在人教版的五册必修教材中,《寡人之于国也》可谓孤篇——唯一的一篇儒学著作,遍观五册书,诸子作品也仅仅收录了该篇与庄子的《逍遥游》,可见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的文学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极强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解析《寡人之于国也》
,领会孟子的政治思想,反思儒学的意义和影响,学习孟子的雄辩艺术。  
    
教学环节与活动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三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由ppt出示文言片段引入新课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XX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
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这是哪两个人的对话?对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明确:梁惠王和孟子。孟子认为推行“仁义”才是大利之所在。) 
 
引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思考题 
1、知识目标:研读文本,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力目标:合作探究,涵泳体味,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 
3、德育目标:认识孟子“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思考题:1、课文对话中,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什么问题?  
2、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3、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ppt:梁惠王大事记:  
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  公元前361年,(从安邑)迁都至大梁。  前353年,侵赵:桂陵之战大败于齐(田忌、孙膑“围魏救赵”)。  
前344年,正式加冕称王,召集诸侯会盟。  前342年,侵韩:马陵之战遭齐(田忌、孙膑“减灶诱敌”)重创。  前335年,邀请孟子讲治国之道。   
学生讨论并回答: 1、课文对话中,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什么问题?  2、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3、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加强对课文的理性认识。  
 
                    
             
                    
                            三、 研习课文第1、2、3、4段。明确“民不加多”的原因。 
 
明确:1、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提出问题)(板书) 2、以“五十步笑百步”设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分析问题)(板书) Ppt:抗震救灾图片 
各地救灾的目的是什么?(与
梁惠王的政策对比,更深入了解“民不加多”的原因) 减少老百姓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秩序,让人民安居乐业。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没有冲垮我们,空前强烈的地震没有压倒我们,关键是我们有一个能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党和政府,我们的党是战无不胜的党。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学生朗读课文第2、3、4段,想象孟子设喻时的神态,学生复述故事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四、 研习课文第5、6、7段,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解读孟子
使民加多的措施,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以“五十步笑百步”设喻后,孟子的叙述开始进入细节,开始进入他的政治主张——王道的叙述中。孟子认为应如何实行仁政呢?提出了哪些措施,有何结果? 明确: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没有后顾之忧了,那么就实现了“王道之始”。 接着孟子对“王道之成”又提出了哪些措施,设想了哪些结果?  
明确: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提问: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
了使民加多的办法,
但这还不够。君王对此还应有什么态度
呢?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
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呢?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整个末段又与上面两段的王道蓝图构成一个正反对比,旗帜鲜明地强调了“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仁者无敌”。再次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君王将百姓的命运归咎于年成,就如同杀人者将罪恶归咎于自己手中的兵器一样的荒谬。这样的说理,让道理不言自明,警策有力。 
3、阐述使“民加多”的具体
措施(解决问题)(板书) 
1)全班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陈述讨论概况。 
 
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时,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  
 
                    
             
                    
                             
 五、小结讨论:(古为今用)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 
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具体措施(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手法,从中可以看出孟子逻辑严
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 课堂总结    孟子的仁政思想:1、合理发展生产,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教养百姓,强调礼仪,使民真心归顺; 
3、统治者要革除虐政,反省自己。 
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先由学生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明确孟子仁政思想
的现实意义。  
  
 
                    
             
                    
                            六 、作业: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的一个梦想,它代表孟子的理想国,里面包含着孟子的教育理想、环境理想、社会理想等等,时至今日,你觉得这个理想国
离我们是慢慢近了还是愈发遥远了?课后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短文,要注意运用排比句式。  
教学评价: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了对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解决疑惑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能立足文本,读出基本思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源于书本,但不局限于书本。抓住问题核心,理清线索,总结观点,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基本素质与能力。适时的点拨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精神与科学精神。能让学生发展地、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历史,看待传统文化。走进经典,
认识自己;亲近国学,点亮心灯。 
2、教学这类文章要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到古圣人那颗炽热的心与照耀夜空的灵魂,这节课做到了这一点。教师把教学“文言”作为基础手段,把文化渗透作为终极关怀。“文言”与“文化”没有背道而驰,没有顾此失彼,二者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3、在课堂上能采用活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板书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直观接受。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有时没有确定性,学生的学习层次也有差距,有时不能很好的顾及到学生的全面情况。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拓展延伸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 
A.河内,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课外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七十里,有?”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乎?”
7.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方                             (2)诸           
    (3)犹                             (4)之          
    (5)如                             (6)宜           
 8.(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9.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
 
                                                                       
 
  10.翻译这篇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拓展延伸练习题参考答案
 
1.  D     2.  C     3.  DE
4.  AD    5.  B     6.  B    E G
7.(1)方,见方  (2)诸,相当于“之乎”  (3)犹还
  (4)之,它,指文王之囿  (5)如,如同  (6)宜,合适、适宜
8.(1)孟子主张推行王道仁政。
  (2)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观点。“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 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共之”,后者不能。
9.“阱”是捕兽的陷坑。齐宣王的园囿就在首都的郊外,纵横有四十里,谁要杀害了里面的麋鹿,就等于犯了杀人罪,这样,园囿也就成了陷发于死地的陷阱。孟子对这种做法很不赞成,所以就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
10.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方园70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它有这么大吗?”孟子说:“我的园林方园才40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方圆70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车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首都郊区有方园40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方园40里,就是在国中的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寡人之于国也”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广东省优课”,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广东省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