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福建省高中生物优质课比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1课时)福高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优质课比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1课时)(福高 赵丰)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本节课可安排2个课时,第1课时讲授内环境动态变化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第2课时讲授稳态失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之前学生已系统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了解内环境的概念、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化验单分析、体温调查及生物材料pH变化的实验探讨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内环境中各物质的来源去路以及具体事例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正确理解稳态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调查和实验,探讨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运用生活实例,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加调查和实验,形成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认同内环境稳态的基本观点。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关注自身健康,关爱他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体温调查、实验材料与器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义 |
复习旧知识 |
设置问题: 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有哪些?内环境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其主要理化性质有哪些? |
学生回答问题,学会构建内环境相关概念模型。 | 回顾旧知识,引导构建相关概念模型。 |
新课教学 1.内环境动态变化 |
活动1.展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设置如下问题: (1)对于化验单,我们关注点是什么? (2)怎么判断正常与否? (3)各种成分的参考范围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4)同一个体在同一天不同时刻测定结果一样吗? |
学生阅读教材或多媒体课件中的化验单,思考并回答问题。 |
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获取、分析、综合、归纳、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珍爱生命。 |
活动2:调查日体温变化规律 根据体温调查设计表格,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任务: (1)在坐标纸上绘出时间与温度变化图。 (2)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收集班级同学体温调查的数据,我们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做点评和分析,并点拨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后研究。 提问 结合日常生活说出pH和渗透压动态变化的实例。 总结:以上2个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 |
学生代表展示并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关评价。 回答: 内环境动态变化 |
引导学生学会参与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和质疑批判的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构建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理性思维。 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
2.对内环境调节机制的认识 |
那么生物体如何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呢?接下来同学们来完成一个实验。 活动3:生物材料pH变化实验。 1.结合多媒体媒体课件解读实验原理、目的、材料和用具,重点解释缓冲剂。 2.设置如下问题指导学生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 (1)就加入HCl和NaOH后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缓冲液? (2)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3)结合血浆的化学组成,试分析哪些成分具有缓冲作用? (4)尝试使用图解阐述血浆如何维持pH的稳定? 教师讲述摄入碱性物质后如何调节pH 基于上述图设问: 1.哪些器官、系统参与协调活动? 2.机体哪些系统参与维持稳定? |
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并在坐标纸上绘图。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思考、分析并回答问题。 学生借鉴教师的方法构建摄入酸性食物后pH的调节。 学生回答 |
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如类比、推理和演绎等方面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物理模型。 |
课堂总结 |
提问 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
学生基于上述基本事实归纳总结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 培养学生获取并理解概念的的能力 |
布置作业 |
1.思考内环境稳态是否会被破坏?若能,请举例说明。破坏后对机体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2.完成实验报告。 3.完成课后1-3和拓展题。 |
完成相关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 为下节课学习打基础做铺垫。 |
板书设计 |
正板书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副板书 缓冲剂原理的解释 血浆如何维持pH的稳定物理模型图。 |
6:00 | 9:00 | 12:00 | 15:00 | 18:00 | 21:00 | 睡前 | 平均温度 | ||
当日气温 | |||||||||
母亲 | |||||||||
父亲 | |||||||||
安静 | 自己 | ||||||||
运动后 |
加入0.1mol/L HCl | 加入0.1mol/L NaOH | |||||||||||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值 |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值 | |||||||||||
0 | 5 | 10 | 15 | 20 | 25 | 0 | 5 | 10 | 15 | 20 | 25 | |
自来水 |
||||||||||||
缓冲液 |
||||||||||||
生物材料 |
||||||||||||
生物材料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