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阿司匹林,由来与发展
所属栏目:高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阿司匹林的由来与发展-北京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选修五第一章阿司匹林的由来与发展-北京市第八中学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阿司匹林的由来与发展 学校
授课时间
2019-5-31
授课年级 高二
使用的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课型
复习课
阿司匹林是为大众所熟知的一种经典药物,具有治疗感冒和解热镇痛的作用。而且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阿司匹林的深入,科学家发现了它更多更广泛的药物功效,可谓“历经百年依然充满生机”。选取阿司匹林为素材进行的复习课,从化学结构、合成到改性研究了它的发展历程,很好的贯彻了新课标对《有机化学基础》部分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研究有机物方法和思路的认识,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之前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体会。通过对有机药物的发现、合成与发展的研究,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学以致用,认识到有机合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阿司匹林由来和发展的学习,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分析鉴定水杨酸的分子结构,深化对研究有机物结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应用;通过对水杨酸的合成和改进,增强学生对有机合成方法的认识,理解其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通过对合成路线的评价活动使学生体会官能团保护、绿色设计等思想。 (3)通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改进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 2. 评价目标
(1)通过对水杨酸结构鉴定的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对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水杨酸合成和改进方案的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在有机合成中构建有机物碳骨架和完成官能团转化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合成路线的评价和阿司匹林由来及发展的认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 教学与评价思路
三. 教学流程
1. 阿司匹林的由来之水杨酸分子结构的鉴定 【学习任务1】分析鉴定水杨酸的分子结构。
【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对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 阿司匹林的由来之水杨酸的合成及改良
【学习任务2】水杨酸合成及改进路线的设计及评价。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在有机合成中构建有机物碳骨架和完成官能团转化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通过对合成路线的评价诊断学生官能团保护、绿色设计等思想的发展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Ι 阿司匹林的由来之水杨酸分子结构的鉴定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分析鉴定水杨酸的分子结构 诊断学生对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认识水平 Ⅱ 阿司匹林的由来之水杨酸的合成及改良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水杨酸的合成和改进 评价合成路线
诊断并发展学生在有机合成中构建有机物碳骨架和完成官能团转化的能力水平和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Ⅲ 阿司匹林的发展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缓释阿司匹林缓释原理的探析
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认识水平
引入:
柳树皮的医用作用和有效成分
真实情境素材 引发探究问题
数据分析:
有效成分水杨酸分子结构鉴定
深化对研究有机物结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应用
3. 阿司匹林的发展
【学习任务3】缓释阿司匹林缓释原理的探析。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四. 教学设计说明
1. 重视对学生学科思想的培养和学科知识的巩固
阿司匹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以阿司匹林为载体,整合教材内容,通过对其由来与发展的研究,体会研究有机物的历程,有助于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对目标有机物结构的探析、合
设计合成路线: 设计水杨酸的合成路线,关注官能团的定位、保护和环境影响
体会逆合成分析法,关注结构对比、官能团的转化和碳骨架的构建
评价合成路线: 对照不同的合成路线,分析优缺点
体会工业合成中对步骤的要求以及原料成本的控制等绿色设计设计的
介绍:
现代医药发展方向之一是合成药物长效化和低毒化
认识药物的发展
交流研讨:
缓释阿司匹林水解出阿司匹林的机理
发展学生对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认识
作业:
水溶性阿司匹林的制备
巩固拓展
改良水杨酸:
修饰改进水杨酸官能团合成阿司匹林
成及改性,复习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一般步骤和方法,深化了对有机合成路径构建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2. 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学习任务是连接核心知识和具体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节。本节课共设计了3个学习任务,重视和发挥学习任务的素养导向功能。“学习任务1”突出“模型建构”,强调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学习任务2”采用逆合成的方法对目标有机物进行了合成和合成路线的优选,从微观角度关注结构对比、官能团的转化和碳骨架的构建;“学习任务3”让学生体会人类认识科学,运用科学知识不断创造新物质的历史,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自觉行动。 3.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
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本节课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旨,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有机物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学习质量给予进一步深化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