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农业的区位选择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北京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
混合农业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 地理2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倡导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本节课在处理混合农业形成条件时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分析的方法。新课程倡导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因此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及生生互评与师生互评环节。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生产特点均设计成思考、讨论的题目,同时由教师引导提取混合农业生产特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的前半部分对于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形成条件的分析主要体现农业区位因素模型的应用,后半部分侧重于混合农业特点分析,由于难度较大,整个教学过程中归纳演绎法交替运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之后。混合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实质是对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是整张内容的提升总结。本节内容是教材中明确阐述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为用因地制宜的理念解释和分析地理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课标点相关内容的逻辑结构:
教学背景分析
3.本课标点相关内容的层级结构: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测验发现学生通过农业这一章的学习,已经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会对简单案例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初步形成区位条件分析的分析方法,但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区位条件。另外,学生对于混合农业感性认识缺乏,并且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的呈现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如何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课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
学生对一些生产生活视频的展示比较感兴趣,在教学多媒体课件中选取有关混合农业教学内容的典型视频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学。 教学结束后还可设置迁移提升内容,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为主、案例探究法为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资源】人教版必修2教材、学案中提供的澳大利亚的相关材料
教学目标
1、读《世界混合农业分布图》说出混合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结合澳大利亚地形图、气温降水等值线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和文字资料,分别分析墨累达令盆地牧羊与畜牧业形成的区位优势条件。
3、结合墨累达令农事活动时间表、土地利用图和文字资料,概括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资源
【学习重点】分析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生产特点。
【学习难点】依据墨累达令盆地农场的土地利用方式图,分析该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势。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为主、案例探究法为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资源】人教版必修2教材、学案中提供的相关材料
墨累达令盆地及珠三角 相关具体案例资料
混合农业的特点、条件 区位
(空间相互作用) 系统
教学流程示意
做法:回顾之前所学内容,提及种植业与畜牧业,引出本节核心概念。 目的:由学生已有知识切入,唤醒知识储备,激发探索欲望。
做法:出示世界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图。
目的:①落实知识点——混合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②落实能力点——如何看图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做法:结合具体案例,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形成条件与生产特点。 活动1:结合具体资料,概括混合农业生产特点,并完成学案。 活动2:结合所给材料,分别分析墨累达令盆地牧羊业与小麦种植业的区位优
势条件。 目的:在学案中相关材料的帮助下完成混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学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讨论种植小麦的区位条件并且板书展示答案,教师修正示范,接下来学生自己写出牧羊的区位条件。目的是落实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并且培养分析区位条件的能力。 做法:总结思路,抓关键词,归纳概括出混合农业的分析方法。 目的:从具体案例中得一般结论,方法提升。
做法:读珠三角基塘农业材料,利用分析混合农业的一般方法,分析珠三角基塘农业
的养分循环。
目的:获得方法后马上应用,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检测、查找、修补自己知识上的
漏洞和欠缺,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和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功能。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导入 以复习的形式导入,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地域类型的基础上,引出新课—混合农业。
【设问】之前已经学过了哪些农业地
域类型?
若某农业地域即发展种植业又兼有畜牧业我们就叫它混合农业。
学生们积极回忆,思考教师问题,积极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从复习导
入,可以做好旧知识与新课之间的衔接。
PPT
2min
分布
地区 给出混合农业的定义以及主要分布地区
【图片展示】世界混合农业地域分布
【设问】读图说出混合农业的主要分
布国家和地区。
北美洲、欧洲、南非以
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地。
学生可以有直观的感知。落实学习目标1。
PPT 3min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案例分析
【活动一】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视频】澳大利亚农业视频 【图片展示】给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土地利用图。
【设问】在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羊或休耕地有什么作用?对农民收入有何影响?
【图片展示】出示墨累达令盆地的农
事安排表。
【设问】农民既种植小麦又放牧,会不会过于忙碌?原因是?
分析墨累达令盆地土地利用方式有何好处。 结合文字材料分析该土地利用方式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
阅读图、表、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总结完成学案中的设问,归纳发展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培养学生从地图、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落实学习目标2。
PPT 14min
【活动二】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基础回顾: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图片展示】给出图片及文字资料,全班分为两组,分别分析澳大利亚形成混合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纠错学生板书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并给予正确示范,强调规范正确表述。
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黑书展示小组成果,师生共同纠错。
写牧羊的区位优势条件。
提升学生在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落实学习目标3。
PPT
10min
课堂
小结 从分析混合农业形成条件及特点的
过程及结论中,总结思路,抓关键词,
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析农业地域类型
的一般方法。
完成学案填写。 从具体实例中归纳总结一般规律。 PPT 6min
迁移
提升
读珠三角基塘农业,利用分析混合农
业的思路,分析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养
分循环。 完成基塘农业的学习。 学习效果监测,并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PPT 2min
板书设计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案例资料选取科学、规范,能有效说明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重点。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选取墨累达令盆地具体真实案例,并辅以大量的图文资料(由PPT展示),地理学科特点突出,易于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混合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
2、课前调查环节针对性强,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激发学习热情。
混合农业这项农业生产活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对比较陌生的事情,基本没有生活体验。因此,概念学习首先阐明混合农业本质,利于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障碍点。
3、5W整体设计思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兼顾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是对于前面学习种植业和畜牧业区位条件分析方法的运用(演绎法),同时混合农业兼有种植业与畜牧业,学生分析具备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设计有效拆分学习目标,通过问题链的设计,为学生搭建提升台阶。尤其是对于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的分析,为学生分析问题提供良好的支架,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