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自然灾害与防治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第二节《自然灾害与防治》河北定州中学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第二节《自然灾害与防治》河北定州中学
洪涝灾害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洪涝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我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及其治理措施。 3、了解城市内涝的概念、原因及措施. 过程与方法:
根据图文资料综合分析我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及其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 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高考考点 考点解读 高考展望 简述洪涝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1、了解洪涝灾害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了解城市内涝的概念、原因及措施.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
气象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主要洪涝的成因、危害、防御措施,多以图文资料切入,侧重提
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
生的综合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我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及其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展示有关洪涝灾害的资料和图片 提问:这体现了什么灾害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设置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教师活动: 1、讲解概念
类型
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
洪水
洪水灾害是由于降雨、融雪(冰)、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量增加、水位上升而泛滥以及山洪
暴发所造成的灾害.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雨涝
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水使低洼地区由于排水不畅而淹没、渍水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
洪水和雨涝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
2
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我国三种类型洪水的比较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
影响
洪水灾害
暴雨 洪水 4—9月;东部季风区大河中下游平原。 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
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易导致涝灾发生。
融雪 洪水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凌洪水;主要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地区。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最为严重。
冰凌 洪水
初冬和初春;具有结冰期地区的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影响城市、交通、工业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设置意图:理解洪涝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活动: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原于(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学生活动:看图分析,回答问题
设置意图:学以致用,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
教师活动:
展示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分布特点 总结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洪涝灾害基本上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 是集中在夏季;
(2)空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为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③平原丘陵多,高原少。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设置意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活动:
展示1998年和2016年长江洪水的资料 学生活动:
学生探究:讨论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教师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在小组展示时,各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 归纳:洪涝成因分析思路及措施
因素
影响
自然 原因
流域 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水位高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快,有利于洪水形成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大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 状况
支流多少 支流多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
水 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大 入海口宽窄
入海口狭窄
人为 原因
破坏植被 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其他
城市化加快;人类活动进入低洼地,增加了风险等。
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的管理体制;加强水利建设和减灾科研的投入等。 工程措施: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②修建水库;③退耕还湖,修建分洪区、蓄洪区,裁弯取直;④修筑堤坝、整治河道等。
设置意图: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活动: 链接高考
(2012 山东卷)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
4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4分)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学生活动:看图分析,回答问题,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设置意图:学以致用,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引出城市内涝的概念
(2010.海南卷)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1)成因:短时间内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城市规划不合理,建筑物密集,地面硬化,雨水下渗少;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不完善。
(2)防御措施:合理规划,增加城市内部公园绿地面积;增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分析问题
设置意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活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②绿化带面积过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分析问题
设置意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5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利用图表法,归纳法、比较法,使知识具体化、综合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选用典型试题,让学生思考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把握高考的方向和趋势。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