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大自然的语言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湖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湖南省优课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出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这是一篇说明文。同时,这也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上册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对说明文的研读还有待加强,以形成对说明文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因而,这堂课,我以猜农谚的形式导入,又以语言的品味来贯串课堂,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的常用方法,并加强语言的积累。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理的特点。 2.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2.学习说明文中使语言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导入:猜农谚。
生活中的语言大多普通,其实也有生动的,本文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请指出课文中为让说明语言生动而引用的俗语。
明确:“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一、美文共读
1.学生朗读课文P28第1-2段,老师点评朗读的效果。
2.学生欣赏微视频中对1-2段的朗读。学生谈论与自己朗读的不同效果,老师加以评析。
二、美文思索 1.旧文借鉴。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提问:这两句说明文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感受并归纳:准确、严谨。 2.本文展示。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学生品味并归纳:这些句子也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老师补充:此外,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佳句枚举
精读第1段,说说其语言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生活动:寻宝大作战(用四季插图分组)
规则:(1)分春、夏、秋、冬四组。每组内容必答。 (2)如果本组内容没找到,可以其它组别补答。
2.老师点拨:从用词、修辞、句式中寻找,并以生动的图片来展示。 3.学生合作探究:语言生动。 四、智慧总动员
精读第2段,用分析第1段的方法,说说其语言的生动性是如何体现
的?
1.师生合作探究: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 (2)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2.师生共同小结说明语言的特点:
(1)生动的语言:苏醒、融化、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传语、暗示 、唱歌
(2)典雅的语言:次第、翩然、簌籁 五、探究发现
1.让学生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解说。
2.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引用、摹状貌、列图表
3.本文中能让说明语言生动的方法:打比方、引用、摹状貌 六、拓展延伸
1.片断练习:对你所熟悉的某一事物,采用生动的语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
法加以说明。
2.佳作展示:选几位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并朗读自己的作品。 七、作业布置
1.积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并学会运用。 2.将课堂片段描写修改、完善并抄写到小作练习本上。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