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诫子书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重庆国家级优质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重庆国家级优质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关键词句,疏通文章内容,读出文章音韵美。
2.梳理课文层次,把握文章主旨,读出文章理蕴美。
3.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读出家书情韵美。
4.展示名家家训,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深入文本。
2.通过搜集相关家训资料,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殷盼望之情,同时汲取精神养料,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都不够了解,故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只考虑自己,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不理解父母。本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教学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读出文言的音韵,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读出一位父亲谆谆告诫之音和殷殷期望,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学时重点
学时重点:
1、词句翻译,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梳理文章层次,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1.2学时难点
学时难点:
1、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1.3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图文并茂,激趣导入
图文并茂,激趣导入:
老师的书房里有一幅画轴(出示幻灯片),它淡雅隽永,它闻名于一位智者的家书。伟大诗圣杜甫这样评价智者:“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道不尽对这位先人的崇敬和敬仰,又在《蜀相》里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智者是谁呢?
他就是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设计意图 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上导语,激发兴趣同时简单介绍诸葛亮的生平解,其品质,进而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知文意,读音韵
知文意,读音韵
1.解题:《诫子书》 (板书课题)
2.诵读文本。
(1)听范读,做标记。(教师配乐范读)
(2)生齐读,正字音。
(3)自由读,熟文本。
(4)学生齐读课文。
3.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勾画重点注释,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师生合作解疑。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有疑难之处教师给予点拨。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落实重点词语。
随机抽查学生词语理解。
(4)学生自主疏通文本。
结合注释,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说给自己听。
(5)请一生通译全文。
(6)学生对照大屏幕,自由朗读,先读一句原文再读一句翻译。
4.文言诵读技巧点拨
解决了难点,我们朗读的要求更要上一层楼。古人刻书,往往不施句读,我们如何感受这原汁原味的文言呢?慢读!读出节奏,除了现有的句读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地方。
(1)出示例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明确:句首标志性发语词“夫”,故前面需要断开;句子末尾有标志性词语“也”。
在读“夫”应该多停顿一下,“也”字读出韵味悠长。若无“夫”无“也”的文言,句式急促,也就没有家训的意味深长和停顿的勾连悠长。
学生找出含有“也”的句子。
(2)找出对偶句,一咏三叹读出文言音韵美。
句式有一定的对称。对称的句子要一咏三叹,朗朗上口。
找出文中对偶句,读给同桌听一听。
徜徉在时空的隧道里,让我们慢慢齐诵这封家书,读出文言的音韵美。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这些要求,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范读、自由朗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活动3【讲授】聆教诲,读理蕴
聆教诲,读理蕴
这封家书不仅有自然流畅音韵美,也是一位父亲的谆谆告诫之音。8岁的诸葛瞻人生路上再也没有父亲的陪伴, 37岁的他和19岁的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沙场,成都武侯祠有人题诗道:“国破难将一战收,致使疆场壮千秋,相门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贤忠武侯。”是什么力量在引导诸葛瞻前行在君子之路,后来成为一代英烈呢?(设计意图 穿插一定的背景资料,更能加强学生对家书说理的印象;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渲染了诸葛亮说理的艺术性和对儿子未来高瞻远瞩,从而更能加强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
小组探讨:结合文中语句分析,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如何来 “诫子”的?(板书)
(多媒体资料补充:网页链接 成都武侯祠殿壁嵌有清代安岳令洪成鼎题的诗)
明确:首先提出核心思想:修身养德 开篇以“君子”起,便以一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其子,求其为君子之道。
其次君子要志向远大,志当存高远。孔子有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立志是成学的先决条件。
再次要勤学成才。“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将立志、 学习与成才结合在一起,阐明了学习的动机、目的和心智条件。而且不能好高骛远。
最后要珍惜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设计意图 结合背景,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 通过问题引领,逐步深入理解文本,简要了解文中的说理层次和“志、学、才”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
活动4【讲授】明事理,读情韵
明事理,读情韵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我们如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大家试着揣摩一下每句的朗读语气。
1. 老师点拨,学生揣摩句子语气。
(补充诸葛亮写作时背景资料)
教师示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父亲是充满智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2. 理解文本,带着感情读出情韵。
现在让我们的心灵浸染在这千年之前墨韵书香之中,带着对诸葛亮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读得平稳深沉,读出家书的情韵。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以情入文。”我们读文章,是遵循文字进入作者所创设的境界,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与文章同悲同喜,与作者同怒同乐。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揣摩家书朗读语气,一方面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另外也联系到了实际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
活动5【活动】知家训,抒胸臆
知家训,抒胸臆
短短86字,这是他和儿子最后的告别,也是最后的叮嘱。正是这份叮嘱那年才八岁的诸葛瞻谨恪了父亲告诫,一代名门诸葛家,历经三代终其一生用生命来践行着严父家训。1700年之后的今天,再读这些家书家训,仍然给我们许多的力量。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 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家训知识小报,小组讲解。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里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课前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集名家家训,其实也是学生接受自觉思想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契机。同时,学习完本文后,不但对相关知识更能理解透彻,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总结:真正的智慧,穿越历史云烟而历久弥香,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大家行走一生。最后,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带着这种感动, 一起背诵《诫子书》。 (出示配乐)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