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沉与浮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八年级下册教科版第十章第4节沉与浮-四川省 - 成都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案例名称 | 沉与浮 | ||||||||||||||||
科目 | 物理 | 教学对象 | 八年级学生 | 设计者 | 成都锦西中学曾静 |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
《沉与浮》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下第十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因此本节内容一定要将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一节课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鱼、潜水艇的沉浮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主要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层层设立关卡,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 |
|||||||||||||||||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实验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体会 “自制潜水艇”原理;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鱼、潜水艇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想象能力还不够强,教学时应加强直观性和趣味性来增加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地物理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活动,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沉与浮的体验和理解是有益的。本节课以观察法、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及时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多媒体课件、鸡蛋、烧杯、盐、弹簧测力计、小木块、透明胶、玉米粒、爆米花 小玻璃瓶、水槽、自制潜水艇、水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 ||||||||||||||
一、实验激趣,设疑导入 | 用浮沉子,控制其沉浮。设置场景:神奇的试管,并伴以手势,让学生感觉,试管在我的指令下运动。 | 学生观察、猜想、 | 以兴趣为先导,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二、沉浮条件 |
1、演示实验:鸡蛋在清水中下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下沉,学生猜想:与重力和浮力大小有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自主探究两个力的关系。 2、实验演示:加盐,鸡蛋悬浮。提出问题:鸡蛋为什么会悬浮?引导学生受力分析,从状态得出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3、实验演示:继续加盐,鸡蛋上浮。问题1:加盐有什么影响?问题2:为什么鸡蛋上浮? 4、总结沉浮条件 5、视频:宇航员模拟失重训练。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水中就可以模拟太空上的失重状态呢? 6、演示实验:蜡烛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提出问题:为什么现象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推导下沉过程中密度的关系,让学生自行推导上浮和悬浮密度关系。 |
1-1、边观察边思考:鸡蛋下沉的原因? 1-2、小组合作:学生讨论探究测量重力和浮力。 2、学生很吃惊,受力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5、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6、实验前学生先猜想。试验后思考原因。接着自行推导密度关系。让三位学生黑板上推导,然后给学生讲解。 |
1、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并能用已学称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鸡蛋悬浮,生活中很难看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并能用平衡状态得出F浮=G 3、再次加盐,学生更好奇了,通过理论分析,密度比悬浮的时候大→浮力变大→F浮﹥G鸡蛋上浮 5、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是否掌握沉浮条件的检测。 6、通过实验引出学生对密度影响沉浮的思考。自行推导密度关系,培养学生能力。 |
||||||||||||||
三、控制沉浮 |
1、提问1: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提问2:你如何改变瓶子的沉浮状态?让学生体验自制潜水艇 2、提问1:玉米粒浸没在水中的情况?提问2:如何改变玉米粒的沉浮状态?再讲解鱼上浮下沉的原因 3、总结控制沉浮的方法 |
1、学生体验空瓶子的沉浮。小组合作:找出改变瓶子沉浮的原因。体验自制潜水艇。一个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潜水艇的制作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2、学生体验玉米粒的沉浮。思考回答改变它沉浮的方法。 3、学生思考回答 |
1、课前制作潜水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上通过瓶子的装水倒水,操作潜水艇深入理解潜艇的原理。 2、通过玉米粒引出鱼沉浮的原因。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更容易接受。 3、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
||||||||||||||
四、解析引入 | 展示“神奇试管”沉浮改变过程中的细节。引导学生解析原理。 | 学生思考 | 解决引入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本节课知识的神奇之处 | ||||||||||||||
五、作业设计 | 简单介绍中山舰——浓缩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代名舰, 设计打捞中山舰的方案。 | 这是一道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作业题,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 |||||||||||||||
六、总结 |
教师以一首打油诗总结本次课程: 鸡蛋沉浮并不难, 只需加盐和搅拌。 鱼儿上浮增V排, 潜艇下沉G来改。 谁主沉浮想知晓, 重力浮力比大小。 |
加强学生的记忆 | |||||||||||||||
七、教学流程图: | |||||||||||||||||
|
|||||||||||||||||
八、教学评价设计 |
|||||||||||||||||
1.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2.学会基本技能和方法 3.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 4.有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 5.合作学习 6.观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活动 7.思维活跃,参与面广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