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分子热运动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福建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福建
课 题: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1课时)
教学时间___2017年 5 月_____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新信息技术——VR创设的情境,带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观察微观世界的奇妙构成,亲历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学会“通过宏观现象推断微观机制,再通过微观模型解释宏观现象”的物理研究方法。理解并掌握模型法、类比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与生活现象,使学生经历推理、总结、归纳的物理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利用VR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促进严谨的学科素养的养成。
(3)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渗透正确的学习观和科技发展价值观。
二、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第十三章《内能》是九年级物理的第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分子热运动》是本章的第一节,是热学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开端,本课的教学内容尤其重要。
本课教材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以热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现象推断微观机制,再通过微观模型来解释宏观现象)为主线,展开分子热运动知识的学习。教材介绍了分子微观知识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分析扩散现象,进而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后引导学生用微观模型解释宏观现象,呼应八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的物态知识,应用本课学习的分子热运动知识进行初步解释;同时,教材内容也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因此,本课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
2、学情分析:
刚步入九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具备丰富的扩散现象体验,但是对微观知识认知还很模糊,没有形成系统概念,他们在八年级已经学过物态知识,但是,由于微观知识的欠缺,对物态知识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极需通过分子热运动的知识来弥补认识的欠缺。同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形象直观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本课所学的微观知识内容相对抽象,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如何从复杂的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微观机制,微观模型又怎样解释更多的宏观热现象,这些问题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物理能力的一种提高。
三、教学方法:
本课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在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过程中融入的教学方法还有:沉浸式体验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法、推理归纳法、模型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五、教学用具
教师用: VR视频主控设备
演示1(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 演示2(烧杯2个、硫酸铜溶液、漏斗)
演示3(烧杯2个、红墨水、冷水、热水、2个滴管) 演示4(内聚力演示器、钩码)
学生用: VR眼镜、玻璃片、吸盘、弹簧测力计、盘子、烧杯、水、注射器、分子相互作
用力模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引 入 新 课
教师课在讲台放一个纸箱,里面装着水果---榴莲,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箱子里放着什么水果,并说出你判断的根据。
教师展示榴莲并介绍:热带水果榴莲因其
学生回答:榴莲,
根据气味判断的。
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现象设置
疑问,激发兴趣和探索欲
质是由大量的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介绍:同学们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真实的分子用肉眼和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只能在专业的实验室中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的。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它们。
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
m ∵1m=109
nm ∴10-10
m=0.1nm 普通分子的大小约为0.3~0.4nm,蛋白质分子较大,可达几十至上百纳米。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且分子间有空隙。
介绍:由于分子极其微小,所以组成物质的分子的数量是巨大的,现代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高达每秒几百亿次,如果人们数数的速度与计算机一样,要把一小截粉笔内的分子数完,需要100多年。 (板书)1.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认知上的难点,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也体现了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类比,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极其微小且数量极其巨大,使知识更形象化。 (二)分子热运动
问题:同学们借助VR眼镜在虚拟空间观察到的分子总是在运动,但是它毕竟是虚拟模型,在我们实际世界里,有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呢?
启发:虽然分子、原子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学生思考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
12分钟
但是可以通过宏观现象推断微观机制,再通过微观模型解释宏观现象,这也是物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1.扩散现象: (1)气体扩散实验(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
演示1:将空瓶子倒扣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彼此进入对方,颜色逐渐混合均匀,变为浅红棕色。
介绍: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液体扩散实验
演示2:(烧杯2个、硫酸铜溶液、漏斗)在烧杯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依次展示出十天前的和二十天前的水与硫酸铜溶液的混合物。
(3)固体扩散实验
通过多媒体展示铅块和金块互相渗透的图片1,指出:铅块和金块互相渗透1毫米
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该实验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对比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渗透物理学科的思维和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训练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渗透对比、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
图片2:煤在墙角堆放一段时间后,墙壁会变黑;
板书: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分子运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3:
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烧杯2个、红墨水、冷水、热水、滴管):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介绍: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其中“热”指的是温度。 (2)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有哪些?
解决问题:课程开始时我们闻到了榴莲的气味是怎么回事呢?
思考、 讨论、 总结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实验结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
烈,扩散得越快。 学生举例
学生回答
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知识的迁移,知识联系实际,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