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测量物质的密度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广西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广西贵港
第六章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题 第六章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会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2) 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地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
量筒(100ml),天平、砝码、正方体大泡沫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配制好的盐水,两个烧杯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引 入
在讲台旁边事先摆好一个外表涂上金属颜色的正方体大泡沫。
老师走进教室,说:“谁摆那么大块废铁在这里,妨碍上课?”并请两位大力气的男同学帮忙抬走。
让同学们猜测“大铁块”实质是什么物质? 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你是否能判断出这个实心的“大铁块”实质上是由什么物质组成?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两位男同学上来抬“大铁块”,发现其实“大铁块”很轻。 同学们猜测“大铁块”有可能是海绵、木块、泡沫„„
学生讨论并回答:可以测量出它
的密度进行判断。
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不能只看物体表面,要经过科学的实验测量进行判断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 识 准 备
一、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问题:如何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二、量筒的使用
问题:如何测量液体的体积? 1、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
2、指导学生练习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1)观察学生测量的方法
(2)问:为什么测量相同的水,同学们得到的读数却不尽相同呢?
(3)找出三组方法不同的同学上台演示测量方法和读数方法(一种手持量筒在空中,一种量筒在实验台上,一种视线不与液面相平的。) (4)课件展示量筒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给出测量方案: 1、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边长,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 3、代入密度公式:ρ=m/V
1、填写学案(使用的标度单位?量程?分度值?)
2、在量筒中倒入烧杯中的水(事先准备好每个烧杯中装有相同体积的水),练习读数。 (1)三位同学上台演示 (2)找出三种方法存在什么不足
之处。并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既复习了上节课密度的计算公式,也引出了本节课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并总结出量筒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总结归纳的
能力。
实 验 探 究
一、测量盐水的密度
1、提出探究问题:如何测量液体的密度 2、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4、展示实验过程
老师用摄像机拍出其中一组同学的操作过程,并用多媒体播放。(可以选以下方案中其中一组:1、先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把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
剩
,量筒中的盐水质量为m=m总-m剩,代入密度公式计
算。2、先测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杯,倒入部分盐水测得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总,则盐水的质量为m=m
总
-m
杯
,再把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体积记为V,
代入密度计算公式。) 5、交流评估
学生组内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导学案实验步骤的填写,并且记录数据。
观察屏幕上别组同学的实验过程,与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思考各自的优缺点在哪儿。
小组讨论,与屏幕上的实验方案
进行对比,说出哪一种更加准确,并说明理由。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的实验方法。
学生在交流评价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实 验 探 究
6、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判断实验方案2中最终测得结果会偏大。
二、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提出问题:
如何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
提示: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往瓶子里丢小石块之后,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水面上升的高度与小石块的体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课件演示)
总结:我们通常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不溶于水的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叫做排水法
2、设计实验方案:测量出小石块的密度。 3、交流讨论,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判断:如果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会使得小石块在测量质量的时候因为沾了水,导致测得质量偏大,从而最终导致测得密度偏大。
4、分组实验
5、展示实验结果
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实验报告单。
学生归纳:哪一种更加准确,并说明理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测量得更加准确。第二组同学的实验中,在把盐水倒入量筒中时未能完全倒完,导致所测得的体积偏小,最终导致了计算出来的盐水的密度偏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水面会上升,小石块越多,体积越大,水面上升得越高。水变化的体积实际上等于放入水中的小石块的体积,即:V排=V固。
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每组派一代表诉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讨论,并最终确定最佳方案:1、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2、用量筒运用排水法测出小石块的体积V; 3、代入密度公式:ρ=m/V
学生分组实验,同时完成导学案的实验步骤的填写,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学习优秀实验报告单的表格设计,以及工整的实验步骤的填写。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实验中总结判断的学习方法
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启发学生思考,得出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规范操作、表格设计及正确读取数据。
小 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1、 学会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2、 学会了如何更加准确的测量
液体的密度。
3、 学会了如何运用量筒测量不
规则固体的体积。
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
布
置
作
业
1、完成导学案的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量筒测量不沉于水的形状不规则的蜡块的体积?
学生练习、反馈。 学生思考,拓展思维。
对当堂的知识进行反馈,落实基础,巩固知识。
板 书 设
计
第六章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原理: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用量筒等测量物质的体积,利用公式算出物质的密度。 (1)用量筒测体积:
①注意量筒的最小分度是多少?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形底部相平。 ②测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2)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 学 反 思
1、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实验器材充足,学生可以根据本组情况完成多个实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实验改为开放性设计实验,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将自主探究变得更有实际意义。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2、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在认真讨论准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展示特长的机会,开拓了学生自行探究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本课题的研究,也拓展了老师对学生全面评价的方法和途径。过去只按分数高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差”,现在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展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纠错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配合协作意识等,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更合理、更客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