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雷雨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福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雷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雷雨》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1-3段写了雷雨前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树枝乱摆,动物逃遁,文字的画面感非常强。其中第一段写了天气的闷热,一个“压”字传神地写出了乌云低沉厚重。第二段给人一种大风袭来的紧迫感。第三段则用了“越来越……”的句式,令人惊恐。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单元说明有这样的教学建议: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了解主要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1.低段学生自学能力及独立利用互联网自主探究能力并不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培养。
2.单元说明建议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不过低段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并不足,这时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利用风声、雨声、闪电、雷声等多媒体音效创设模拟雷雨前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
3.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学文时通过生动的图片、动画,可以直观地帮助孩子体会“压”、“垂”字的妙用。
4.游戏和比赛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低段学生的课堂兴趣,巧妙地引入课堂分类小游戏和班级优化大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读准“雷雨、乌云”等10个词语,写好“雷、垂”2个生字。 2.课前借助“爬梯朗读”软件正确流利读课文;课中利用多媒体音效,指导朗读并背诵1-3段;课后去“爬梯朗读”再次读文,梯度对比。
3.利用课堂分类小游戏对雷雨前、中、后的主要信息进行分类,
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借力信息技术,体会“压”、“垂”字的妙用,进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1.借助多媒体音效及图片,创设雷雨前的情境,指导朗读。 2.通过链接微课,制作动画等信息技术,体会“压”、“垂”字的妙用,进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链接微课,制作动画等信息技术,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字的妙用,进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指着黑板的板书“雨”字,谈话导入: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带有雨字的四个字词你积累了哪些呢?课前很多同学已经把在进阶练习中积累的好词上传到了q群平台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比如卓奕涵同学积累的词就很不错,一起读一读吧。(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在q群中分享的好词,选择有代表性的词)
3.有一位小作者他很认真地观察了一场暴雨前后的变化,并把它记录了下来,齐读课题(第一次读课题)。
4.跟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相机指导“雷”字书写: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并同桌互评。
5.学生观看一组带有音效的,展示暴雨前后变化的动态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交流反馈中总结:图片中这场雨来得急,走得也快,下雨时还伴有雷声和闪电,这样的雨就叫作?(雷雨)(第二次读课题)。
设计意图:低段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并不足,对雷雨天气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导入环节我设计播放一组带有音效的,展示暴雨前后变化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更形象地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此时再一次读题,学生内心的感受肯定完全不同。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学生把交流积累带有雨的四次好词解决在课前,课堂可以节约出更多时间放在教学重难点上。
二、检测预学,梳理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上周末,老师已经布置预习课文,同学们根据进阶练习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测吗?
(2)第一关读准词语:开火车读词。(在班级优化大师上给组加分) (3)第二关读准课文:课前老师已经看到你们在“爬梯朗读”的软件上发布了课文的朗读(出示截图),你们还去听了其他同学的朗读录音,并留下了评论(出示截图),还给自己最喜欢的朗读送花了,这是获得红花最多的8位同学(出示截图)。掌声有请他们为我们朗读一遍课文,一人读一段(奖励他们在班级优化大师上加分)。教师鼓励道:“其他学也别泄气呀,上完今天的课,你再去爬梯朗读上试一试,相信一定会得到更多红花。”
2.巧借课堂分类小游戏,提取信息,梳理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小作者是分三部分来写,雨还没下起来之前是雷雨前(板书:前),雨正在下时是雷雨中(板书:中),雨停了,天晴了,是雷雨后(板书:后)。这样把它说完整,谁会?课件出示:这篇课文写了 、 、 的景象。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点击电脑桌面的分类小游戏,同桌合作完成,并请一桌在大屏幕上完成。
(3)点评大屏幕学生完成的游戏结果,其他学生纠错交流。
(4)根据大屏幕游戏结果,引导学生看着语文书回答老师,梳理课文脉络:乌云在第几段?树枝乱摆第几段?……相机梳理1-3段是雷雨前,4-6段是雷雨中,7-8段雷雨后。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借助进阶练习,先自主学习,这是当前翻转课堂的主要形式。考虑学情,我推荐学生课前读文的软件是一款操作简单方便的手机APP——爬梯朗读。借助这样一款软件,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前就可以把握学生的读文情况,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线上交流平台。本课的单元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主要内容”,我利用希沃和word的拖拽功能,设计了分类小游戏,让学生2人一机合作完成,转变传统教学中个别学生演示多数观看与羡慕的尴尬。学生在游戏中对提取的雷雨前、中、后的各项景物信息进行分类,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同时,“班级优化大师”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这些新颖的方式,无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三、课中共学,体会用词准确
1.链接微课,感受“压”字之妙
(1)请同学们自由读1-3段:边读边想象雷雨来临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交流反馈,把脑袋出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指导边读边想画面的读书方法)
(2)出示图片,小作者动笔之前首先是很认真观察,他观察到天空 中云变成什么样?(引导用一个四字词回答)出示:乌云密布。那小 作者又是怎么写天空中乌云密布的样子的呢?把文中的句子用横线画起来。
(3)学生交流反馈:“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老师把这话改成“乌云压下来”如何?让学生通过男女生对比读来感受原句好在哪里?(预设:学生抓住关键词“满天”和“黑沉沉”,感受到乌云很多、很黑、很重,其中难点是体会乌云的重,我通过把“黑沉沉”和“黑乎乎”对比,让孩子感受“黑沉沉”还有重的意思,以此来突破难点)
(4)出示乌云图片及动态图,让学生抬头看看这样的乌云,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5)链接课前微课《小动词,大作用》,回顾如何体会动词妙用的小妙招:①换动词 ②做动作 ③想画面
(6)再回到这句话中,哪个动词你觉得用得特别好?我们可以用哪个小妙招来体会?(预设:做动作)引导孩子做做“压”的动作,带着动作读一读,全班一起带着动作读一读,感受“压”字之妙。 (7)刚才我们做做动作,体会到了小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板书:用词准确)
(8)教师引读:满天的乌云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一点风也没有,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9)暴雨快来了,这时其他小动物又什么表现呢?请你们借助桌面的资料包和同桌一起去探索学习吧。
(10)交流反馈查看资料的收获,教师总结:孩子们这些资料是老师借助互联网查找下载下来的,你们以后学习中遇到疑问也可以多上网查一查,互联网可是咱们学习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这是我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体现之一: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微课《小动词,大作用》,学生课前学会体会动词妙用有三个小妙招:①换动词 ②做动作 ③想画面,孩子有一定
的基础,更容易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在此环节中,我巧妙地链接了微课知识,通过“做动作”这个小妙招,结合乌云的图片及动态图,孩子们很容易感受到乌云快碰到脑袋的压迫感,进而体会“压”字用得妙。在拓展暴雨来临前其他小动物的表现时,考虑学情,我设计让学生查看资料包同桌合作探究学习,以此来扩展知识,此环节意在提高学生信息化意识和简单的电脑操作技能。 2.动画对比,体会“垂”字之准
(1)配上狂风的音效,让学生闭着眼睛,听教师读第二自然段,把小作者写的话变成你们脑袋里的图画。(指导边读边想画面的读书方法)
(2)学生在交流中相机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3)哎呀!小蜘蛛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呀?(预设:害怕,逃命去了)你肯定能读好这句。(指名1生朗读)
(4)看,蜘蛛坐在网上是这样的。(出示蜘蛛坐在网上图)
一阵大风刮来,蜘蛛就顺着一根丝到了地面,逃走了。(播放蜘蛛垂下来的动画)
在这大风中,还有一个苹果被吹到了地上。(播放苹果掉落动画) (5)现在给它们找个最合适的词,你选哪个?
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 掉 )下来,逃走了。”
“一阵大风刮来,一个苹果(垂 掉 )到了地上。”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教师相机总结:掉下来时有东西粘连着的是用“垂”。
(6)联系生活中“垂”的用法:课件出示稻谷垂下来,柳枝垂下来,兔子耳朵垂下来图片,加深对“垂”的理解。(教师指着板书相机总结:瞧!咱们小作者用词就是这么准确。)
(7)随文指导书写“垂”,观看字的笔顺,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希沃助手拍照展示)
设计意图:这是我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体现之二:蜘蛛垂下来的动画和苹果掉落的动画,非常直观地体现“垂”和“掉”的区别,符合低段孩子的思维特点——直观性,让孩子轻松理解两个字的区别,进而体会作者用“垂”字是多么准确,准确地找到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的融合点,让信息技术有效地为语文课堂服务。在此环节教学中加上风声的音效,学生更容易走进情境,闭眼想象画面时获得更多画面感。
3.善用音效,指导朗读
(1)天气太闷了,连雷公公也受不了了,他发怒了(播放打雷音效)而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也(越来越响)谁能读好好这句?(指名1生读)
(2)这闪电和雷公公似乎在比赛谁更厉害似的,看谁能得越来越好。(播放闪电动态图和闪电打雷加强音效)
(3)联系你平时的观察,雷雨就要来了,还有什么 越来越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语文) 设计意图:这是我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体现之三:利用打雷和闪电的多媒体音效和动态图片创设雷电变化的情境,营造令人惊悚的氛围,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自然读出自己的体会。而且随着音效越来越强,孩子们感受愈来愈强烈,借力信息技术朗读越来越精彩。另外在训练“越来越……”句式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观察来说,既落实了单元建议“本单元教学要关注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也符合新课标精神“语文课堂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4.教师引读,指导背诵
(1)看着书本1-3段跟老师一起来回顾下雷雨前的景象吧: 教师引读(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蝉……忽然,一阵大风, 吹得……一只蜘蛛……闪电……雷声……)
(2)看着图跟老师一起来回顾,教师也是一样的引读,读中自然地背诵。
四、迁移运用,学会准确用词
1.这节课我们从小作者身上学会了?(用词准确)看来咱们以后使用动词时也得好好琢磨琢磨,马上来试一试吧。 课件出示:春天到了,春笋(长 钻)出了地面。
柳树姑娘正( )着她那绿色的长辫子。 2.让学生在充分交流讨论中学会作者的本领:用词准确。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课一得”的理念,我将本堂课的“一得”落脚在“用词准确”上。两道迁移练习题,不仅是让学生迁移运用本课的所得,更是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意识,扎扎实实地落实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五、课后延学,发现准确用词 学习不能止步于课堂,你们在平时阅读中就要多去发现作者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这也是老师给你们布置的一项作业: 1.课外摘抄3句动词用得特别好的句子,上传至q群平台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2.去爬梯朗读上再次朗读课文,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获得更多红花。 最后,老师还有几本很有意思的绘本推荐给你们:《下雨天》、《七彩下雨天》、《大雨哗啦哗啦下》、《夏天的天空》
你们可以在课外阅读中继续去感受下雨天的神奇。 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对课文的学习也将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本课的所得“用词准确”,如果止步于课堂,那就太可惜了,我们应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去发现,去运用,这才是真正学语文。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成果,分享交流,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切融合,形成适合低段学生的“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后我通过推荐好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感受下雨天的神奇,真正打造课内外联动的新型课堂!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