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
所属栏目:小学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18.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北京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18.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
教学设计《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部分中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课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课前,自主预习、合作调查、合作计划;课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后,将紧急避难知识应用实际生活并帮助他人。通过这三个板块使学生充分的掌握紧急避难知识和紧急避难路线图的设计方法,在学习中形成设计意识,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一课是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紧急避难路线图属于主题地图,是各种灾害避难路线图的总称。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紧急避难知识、欣赏本课教材中的安全疏散指示图、紧急避难示意图等内容,掌握紧急避难路线图的设计方法,旨在使学生掌握紧急避难知识,理智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
本课与第13课《生活中的装饰布》、第16课《秸秆造型》、第17课《设计小帽子》、第19课《设计动漫标志牌》形成本册的设计﹒应用课程单元。本课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相结合的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年级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 领域 设计﹒应用
教材
书名: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8课
- 2 -
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为四年级上册《手绘导游图》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调查:
我校三年级(7)班共44人,据调查:大本部分同学能够说出一到两种灾害,但是针对什么是灾害,没有准确的认识;一些同学可以说一两个逃生方法,有些还不是很科学;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图例和方向标的知识,大多数学生认为紧急避难路线图就是安全疏散图,对于什么是紧急避难路线图很陌生。
2.基本素养调查
在日常教学发现,本班学生基本能够独立查阅一些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初步的调查、合作、体验、探究的能力。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昌盛园小学三年级(7)班全体学生美术素养基本调查
3.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本课主要应学习紧急避难知识及紧急避难路线图的设计方法。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本班学生在创意想象力、绘画技法及书写能力相对良好,手工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较薄弱。为了落实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使全班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与进步,学习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全班分为11组,每个小组都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3 - (1)了解几种常见的灾害及紧急避难的方法; (2)学习紧急避难路线图的设计方法;
(3)能为调查地区绘制一幅路线设计合理、画面简洁明了的紧急避难路线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及避难方法;
(2)通过对资料、安全疏散指示图的学习借鉴,教师示范等形式,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创作,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及做事情要有计划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尊重他人和合作意识的形成; (3)通过课后拓展,感受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路线设计合理、画面简洁明了的紧急避难路线图。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采用以下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教具、示范画、美术学具等。
学生:课前探究作业单、紧急避难路线图设计计划书、美术学具等。5、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预习 调查
二、 合作 探究
(新授)
1.制定学生课前探究作业单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课前探究作业单。
2.制订学生课前计划书。 指导学生完成课前设计计划书。
1.汇报课前预习内容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对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灾害,你知道
的灾害都有哪些?
如果有一天,灾害在我们身边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做?通过课前学习,哪组愿意把你们找到的知识讲给大家? 2.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汶川地震中的四川省桑枣中学,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因为这所学校有一份非常科学而合理的紧急避难路线图。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18.设计紧急避1.预习知识(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见附录1)
(1)什么是灾害?你知道的灾害都有哪些?
(2)小组合作调查某种常见灾害避难方法,并记录下来(可做成PPT)。
2.制定计划(计划书见附录2)
学生汇报课前预习知识内容(1)
学生台前汇报课前预习知识内容(2)(PPT汇报)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收
集资料能力,并初步了解什么是灾害。
提高学生调
查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做事情要有计划的习惯。
通过汇报学
习科学的自救方法,提高
学生口头表
达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感受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紧急避难路线图
- 5 -
难路线图》
教师板书:18 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
(2)认识紧急避难路线图
播放小卫士介绍紧急避难路线图的知识。
(3)分析紧急避难路线图的组成
打开书第39页,观察书中的安全疏散指示图,并在小组中讨论问题:紧急避难路线图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4)探究紧急避难路线图的特点
①对比路线设计
学生通过避难小卫士的介绍,了解什么是紧急避难路线图以及紧急避难路线图的分类等知识。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美术书中的安全疏散知识图的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感受要选择最快最短的路线设计才合理。
的重要性。 明确本课学所内容。
通过学习认识紧急避难路线图。
通过学习,掌
握紧急避难路线图的组成,为解决本课重点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感受紧急避难路线图的特点,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
- 6 -
②对比画面效果
小结:路线设计合理、画面简洁明了正是紧急避难路线图的特点。 3.教师示范
(1)出示设计计划书
这是我的计划书,其中避难安全点我没有填写,一会儿请你帮助我一起完成这个计划书。
(2)分析具体情况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我家的内部情况,我提前做了一个我家小模型。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感受画面部分要简洁明了。
学生明确老师的计划书内容。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问题。
能力。
学生通过了
解教师的计划书,感受计划书的用途。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紧扣本课教学重点。如果地震了,我家哪里是避难安全点呢?
还有同学补充吗?
如果震的太厉害了,我根本跑不过去,我又该在哪里避难呢?
(3)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
第一步,制订计划、搜集资料。 第二步,美化平面图。
第三步,根据计划设计避难路线。 第四步,整合设计内容。 4.作品欣赏
播放课件中的学生作品。
艺术实践内容:根据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计划书,分工、合作为调查地设计制作一幅紧急避难路线图。
要求:路线设计合理、画面简洁明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计划细节。
教师辅导学生艺术创作。辅导要点:路线设计是否合理、画面是否简洁明了。
1.作品展示
生1:卫生间里承重墙的夹角。
生2:厨房承重墙的夹角。
生3:可以在能够形成活命三角区的地方避难。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内容,学习紧急避难路线图设计方法,感受紧急避难路线图的特点。
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拓展设计思路。
学生讨论计划细节(确认避难安全点、确认逃生路线、图例内容设计、人员分工等)。 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创作的作品。
直观示范突破本课重难
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为自主创作
做铺垫。
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拓宽设计思路。
在创作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在合作中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
提高学生相
- 8 -
2.作品评价
(1)生评 (2)师评 3.课后应用
请同学们带上亲手设计的紧急避难路线图到实地进行公益宣传,并把紧急避难知识教会身边的人。
学生欣赏作品,并针对作品进行评价。
课后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紧急避难路线图到实地进行公益宣传。 互欣赏、相互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的能力。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关爱生命的意
识、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感受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所带来的成就感。
- 9 -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本着“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原则。本课评价方式为自评、互评及师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的得意之处,体验自己实践中的成功,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发展继续学习兴趣。
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设立奖卡机制,奖励给积极表现的同学。 终结性评价:作品完成的好的小组最后要得到优秀团队称号。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