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池塘蛙声
所属栏目:小学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21.池塘蛙声(湖北)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21.池塘蛙声(湖北)
《池塘蛙声》
一、说教材
《池塘蛙声》选自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知识与技能:认识青蛙,了解青蛙生长习性以及生活环境,分析青蛙的外形特点,能够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青蛙。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分析、模仿的过程中,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以及生活环境。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结合微视频的导入,利用绘画、折纸、超轻黏土等方法表现青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愉快的实践过程中,感受美术的趣味性和表现方法的丰富性,同时呼吁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用多种美术形式表现青蛙。 教学难点:用不同形式合理地组织画面。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所以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美术形式表现对象。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为主,讨论法和示范法等教法为辅,引导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学法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 四、教学过程 适趣情境
一、导入过程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今天的主人公——青蛙,从而导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池塘蛙声》。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一首诗,它是由毛主席少年时期所创作的,大家来猜一猜,它的谜底是什么?(展示谜语)
生:青蛙
师:你真聪明,这首诗叫做《咏蛙》,看来我们的毛主席也是非常喜欢青蛙的。虽然青蛙体型较小,但也有龙虎之姿,不凡的气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它的脚步,走进池塘,聆听蛙声,一起来学习第21课《池塘蛙声》。
师展示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引入可以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也通过这首诗展示青蛙的不凡的气概,打破青蛙在孩子们心中的固有形象。 适宜任务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青蛙
师:同学们,在课前任务学习时,我已经把青蛙的相关资料传入到教育云空间,大家在上课前也进行了阅读和学习,现在给大家1分钟巩固一下,等会我们来一个有关青蛙的知识问答。(利用平板给孩子们推送相关青蛙的小知识)
师:好,时间到,首先,你们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吗? 生:首先是...其次....
师:你真是个生物小博士,跟大家讲述的很详细,结合着老师的这张图,可以更加清晰看出青蛙生长的过程。
那问题二:它的家族里还有哪些其他的种类?请根据老师白板上的图片
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介绍
师:大家讲解的真是到位,老师仿佛来到了青蛙的世界了。 那问题三:你们知道青蛙有哪些才艺吗? 生讲述加模仿。
师:看到同学们精彩的回答和表演,老师为你们点赞,看来大家课前都有认真学习老师上传的资料。这种本领高强,多才多艺的青蛙,可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家在生活中可不要任意的伤害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教育云空间与平板知识库的结合,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加深对于青蛙的了解。
教学反思:如果在青蛙知识的提问环节,可以运用平板推送一些有关青蛙问答的闯关小游戏,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有兴趣。 适切方式 三、示范范画
师:下面我们来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青蛙,并用画笔将它描绘下来。首先,青蛙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次它还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生解答师示范。
师:除了这种偏写实风格的青蛙,大家想不想把青蛙变得再可爱些呢,我们来画一个卡通版的小萌娃。
师示范。
师:同学们,老师的这两只青蛙太孤独了,我们在给她们找一些朋友陪陪它们。看他们来了,可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太单调了,我们用一些多彩的颜色还它一片美丽的家园。
师展示青蛙的拉画范画。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场景的添加方式,直观展示给孩子们对于整体画面布局的认识,帮助他们在画面构成上,有更好的整体画面的意识。
四、欣赏作品
师:同学们,除了欣赏老师准备的青蛙外,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表现形式。首先来欣赏下著名艺术家齐白石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大家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作家老舍先生拿着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白石老人运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诗中的意境,我们的艺术家齐白石沉思了良久,突然灵光一闪,起笔挥墨,笔下顿时出现了一群活泼的小蝌蚪从山间随着山泉愉快的流动。该画的妙处在于,画面里没有一只青蛙,观者却能从眼前这个小生命里产生丰富的联想,仿佛有阵阵的蛙声,如此有创意,怎能不叫人拍手称赞呢!
欣赏完大艺术家的作品,我们来看看小艺术家笔下的青蛙。有绘画作品,折
纸作品,超轻粘土作品。
看了这么多作品,大家想必也迫不及待了吧,别着急,请看向你们的平板,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锦囊,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观看里面的表现形式,小组讨论你们准备运用什么样形式表现青蛙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欣赏,提供给孩子们更多创作的思路,打开他们创作的源泉。利用平板微视频的导入有利于学生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反思:其实还可以教孩子们学习折蝌蚪的折纸,可以放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不仅帮助孩子们更多的掌握折纸技巧,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 适时反馈
五、艺术实践
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编一个青蛙的故事 ②运用今天学习到的表现形式把它展现出来。 ③故事情节要完整,有趣。作品展现要丰富,有创意。 想好了就赶快动手吧!
设计意图:讲清楚制作要求,方便孩子们清楚自己的任务。 六、评价
现在每一组同学的作品都已经展示在我们的白板上了,下面有没有同学想来讲讲你们小组的故事。
老师总结:今天同学们的作品完成度非常的高,无论是在故事情节的设计还是在颜色搭配上面都完成的非常好。老师也会把大家的作品传入到教育云空间里,给家长们也来欣赏下大家的作品。
设计意图:结合平板展示和孩子们自己介绍作品,帮助孩子们充分的展现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在设计环节时也应该多加一项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加展示出孩子们欣赏评价的一面,并体会小画家们的创作思路。 适度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三种形式来表现青蛙,在课下的时候,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其它材料表现青蛙(大家看,ppt展示),相信经过你们的巧手制作,
会出现更多栩栩如生的青蛙的。好,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下课。
设计意图:建议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材料,善于动脑,做出更多形式的小青蛙。
五、教学反思:
美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情趣和艺术的熏陶。在课上的40分钟要充分利用好,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这次课程《池塘蛙声》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渗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帮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本次课程给我带来的反思是:
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常规类型教学方法外,还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课前运用教育云空间传送相关青蛙的知识给学生提前阅读学习,以此扩宽孩子们已有的知识面。在课堂上运用平板电脑技术推送资料给孩子们,帮助他们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其印象。通过这种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自主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如果在青蛙知识的提问环节,可以运用平板推送一些有关青蛙问答的闯关小游戏,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有兴趣。
二、课堂创作方式多元化,改变传统的绘画模式
本次课程在创作方式上结合了微课的导入,分别运用了折纸和超轻黏土的方式制作可爱的小青蛙。这种微课导入的形式,帮助孩子们可以直观清楚通过观看,学会利用其他的表现形式综合的进行创作,在材料选择上可以给孩子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关系,孩子们在这节课学会了折青蛙,其实还可以教孩子们学习折蝌蚪的折纸,可以放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不仅帮助孩子们更多的掌握折纸技巧,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不足之处在设计环节时也应该多加一项学
生之间的评价,更加展示出孩子们欣赏评价的一面,并体会小画家们的创作思路。
以上所述,是我个人的一些教学反思。《池塘蛙声》这节课将传统的美术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结合,打破孩子们上美术课的固有思维,引导他们用综合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所想的故事,感受到美术课堂所带来的乐趣。当然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信息技术整合上还可以在多研究,将它的功能更多的运用在教学上,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另外在评价环节还要多以孩子们为主体要他们自主的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