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怎样放得更大
所属栏目:小学科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怎样放得更大》浙江省- 永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怎样放得更大》浙江省- 永嘉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怎样放得更大》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前
三课是有关放大镜的,认识放大镜,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后三课是认识显微镜,并会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显然,“怎样放得更大”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刚好是一个转折。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能观察到更小、更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即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获得信息越来越多。
学情分析:
科学概念方面:学生在前三节课中使用放大镜时,大部分学生已
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但是不知道显微镜的发明就是始于两个放大镜的组合。
探究和情感方面:本节课极大程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人一小组通过阅读导学单重走显微镜发明之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自制显微镜、简易显微镜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观察视野越来越开阔,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技术是不断改进的,技术的改进让我们观察到更多细节。
通过自由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和显微镜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的一大进步,而且仍在继续发展,我们的研究也还没有结束。
信息技术方面: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本节课也得到了一定发展,本节课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真正实现了全班实时共享和无纸化教学,导学单、阅读资料都在课前下发到讨论区,课内记录都在讨论区发表,打字、写字、录音、拍照均可,学生记录更加方便,汇报更加形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阅读导学单,用放大镜、自制显微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蚕蛾的翅膀; 让学生知道自制显微镜的基本方法; 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能在讨论区发表记录和想法,实现全班信息共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利用自制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蚕蛾的翅膀。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发现。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人一组):带有智慧教室软件的ipad、蚕蛾翅膀、材料袋1(2个凸透镜)、材料袋2(未组装的自制显微镜支架)、材料袋3(简易显微镜)
教师材料:两个凸透镜、一个自制显微镜、一个简易显微镜、手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欣赏油菜花的图片:油菜花田-一小片油菜花-一簇油菜花-一朵油菜花-油菜花粉:你发现了什么?借助了哪些工具?
2、引导学生回顾放大镜的知识,了解学生关于显微镜的前概念。 3、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重走显微镜发明之路,看看人类是怎么一步步将物体放得更大的。
(设计意图:几张油菜花的图片,范围从大到小,细节看得越来越清晰,观察工具由肉眼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这就是我们观察微小世界的过程,顺势引导学生重走显微镜发明之路;同时回顾放大镜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并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显微镜的前概念。)
二、利用导学单,重走显微镜发明之路
1、ppt出示观察对象(蚕蛾的翅膀)和温馨提示:
1.活动前,认真阅读导学单,从导学单1开始,根据提示完成全部挑战;
2.两人一组合作,一个pad查看导学单,一个pad记录并发布在分组学习的讨论区,;
3. 每个人有3次点赞的机会,看看哪个组收到的赞最多。
(设计意图:选择蚕蛾的翅膀作为观察对象是因为蚕蛾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而它的翅膀上有很多细节是肉眼看不清楚的,通过借助工具可以看到更加清晰,让学生明白借助工具的真正意义。)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0分钟) 3、学生上台汇报
问题1:从肉眼到简易显微镜,你观察到了什么?
师总结:我们小结一下,随着工具的改进,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2:每一种工具与前一种工具相比,做了哪些改进? 引导学生了解自制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的原理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汇报,可以发现观察工具一直在不断改进通过改进,我们离微小世界也越来越近。
(设计及意图:学生跟着导学单两人一组合作用肉眼、放大镜、自制显微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蚕蛾的翅膀,通过汇报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在不断改进,科技的改进才会有更多科学研究的发现。为了解决教学难点,除了导学单的作用外,在汇报时让学生分两个问题来回报,一是观察到的现象,二是改进的地方,由此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显微镜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原理。)
三、阅读列文虎克故事,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
1、阅读资料《显微镜的发展史》并将想法发表在讨论区。
2、师:我们是不是只能观察到这么多了?如果让你继续观察,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已经有所提高,所以列文虎克的故事和显微镜的发展史我选择让学生自由阅读并发表想法,利用智慧教室平台实现实时地共享和交流。)
四、课后练习
通过智慧教师平台进行检测:填空、抢答、选择 五、作业
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自制显微镜并继续观察身边的物质,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同时考虑探究难度不大,本节课选择两人一组进行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更多机会动手动脑。此外本节课结合了智慧教室平台和希沃授课助手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本节课我采用寻根追迹式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通过孩子们的自身亲历、参与、动手制作等方式,利用导学单引领他们经历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激发孩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生命世界的兴趣,并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制显微镜的制作充满制作欲望和热情,当他们用自制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被放大的物体与原来的物体相比大相径庭,更激发了他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世界的欲望
三、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将学习内容镶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观察材料方面作了许多思考,在磨课过程中我用过花、星座图等,虽然星座图的观察效果比较好,但是发现学生对星座图的纸片兴趣并不是很高,经过反复思量和尝试,最终选择了蚕蛾的翅膀,首先蚕蛾是学生所熟知的,其次蚕蛾翅膀上有许多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细节。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本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交给学生的,跟着导学单经历显微镜发明之路以及学生之间的汇报和交流,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交流,本节课教师做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是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节课利用智慧教室平台的专题研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和交流,在这一平台上所有学生都能发表想法,而且能实时查看和评论其他小组和其他同学的想法,讨论区内的所有记录学生课后可以继续查看学习,同时利用智慧教室实现了无纸化教学。此外,本节课还利用了希沃授课助手,通过此软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当翻页笔、激光笔、投影仪,还可以将学生的照片、影像实时地发送上来,解决了平时课堂学生上台演示,台下学生看不到、看不清的弊端。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