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谁轻谁重
所属栏目:小学科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2《谁轻谁重》甘肃省 - 兰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1.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知道不同的物体轻重不同,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的。
(二)科学探究
1、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2、用掂量、称量等方法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掂量能更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三)科学态度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二、教材分析:
《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二课。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轻重、形状、流动性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整套教科书中物质
科学内容的开篇。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形状。
三、学情分析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第1课的观察活动中,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不同,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种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针对一年级学生,教科书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完成对5种物体的轻重排序。教科书用图片的方式提示了用回形针(标准物)称量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5种物体。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五、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
各一份,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熊大和光头强、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图片,比较他们的轻重。
(一)预测物体的重量 1、(图片)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五个物体,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2、师: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物体有哪些特点(相同与不同)?
3、师:同学们很会观察,发现了这么多不同。那现在考考你,它们的轻重相同吗?
4、师:你认为最轻会是哪个?你能根据你的经验把这5个物体按轻重排序吗?
5、师(统一排序方法):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6、简单讨论预测的依据
(二)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师:看来大家的预测都是有依据的!可我们的预测结果不一样?怎么才能更准确的知道它们的轻重呢?
2、师:掂一掂,也能比。简单易行,好办法!
3、师:(示范追问)我们小组每个人掂一个,能比较出来吗? 4、给出要求和建议:一个人把五个
比较两组卡通人物的轻重
看图: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和大橡皮
学生交流:颜色、形状、大小…… 不同
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享预测结果,以及排序依据。
学生分享比较方法,聚焦掂重。 预设:称量、掂一掂。
讨论掂重的方法,渗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预设:用秤(天平)称
两两比较,一个一个称量……
讨论标准物的选择
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检测学生所学对物体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设计意图:不同学生预测是不同的,以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掂重、称重作铺垫;同时,学生在预测的时候,大多数都会认为乒乓球最轻,因为是空心的,而同样材质的大橡皮比小橡皮更重,预测后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预测是有依据的。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结果比凭经验预测的结果争议更小,初步意识到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物体全部掂重后,再把所有器材转交给下一个同学,并把自己的结果记录下来,还是按刚刚12345的方法排序。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刚刚预测中争议最大的几个物体。
6、通过掂量,我们的排序结果更接近了!但大家还是对有些物体有不同意见?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比较呢?
(三)称量物体的重量
1、出示工具——小天平,它能帮到你们吗?怎么做? 2、(图)我们把被称重的物体放在左边盘子里,右边再放物体标准物来称量。那什么做标准物合适呢? 3、分析:太大太重的物体都不可以。回形针可以作为标准物,是因为比最轻的乒乓球还轻。所以标准物要选比称重物体中最轻的物体还轻的。
4、微课指导称重方法。
5、指导学生开始称量
设计意图:7、预设一:木块和小橡皮有争议。用天平来称量后,我们发现木块和小橡皮还是有争议,看来我们需要下来后用更精准的方法来比较。(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6、通过用天平称量,我们都对这五个物体轻重进行了排序,发现最重的是……
仔细观看并理解试验方法
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分享称量结果,班级汇总称量后的数据。
预设二:全班结果相同。
体会: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全班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
聚焦一个一个称量:分别称量出它们的重量,就可以排序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最轻称重物轻的、比较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用微课指导学生称量物体重量的方法,以此来落实学生的实验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
(四)数据研讨
1、师:现在请大家对比我们三次的排序,结果相同吗?
2、讨论交流: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呢? 3、追问:为什么预测和掂重没有用天平来称准确呢?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只凭经验来下结论! (五)拓展
1、师:相同大小的塑料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
2、师:你有哪些方法来进行比较呢?
止一种。
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