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全国小学科学,教学说课视频
所属栏目:小学科学说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五届全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视频《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湖北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第五届全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视频《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小学小学科学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
武汉小学 潘昌明
一、使用教材: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二、实验材料:
自制教具:鼓膜和耳廓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改进要点:
1.通过自制鼓膜模拟装置,学生能直观感受耳的结构,明确鼓膜作用。
2.通过在鼓膜模拟装置上加装耳廓,来探究耳廓的作用。
3.自制的模拟装置可量化实验,学生能获得数据,更准确的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原理: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声波形式传播。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自制鼓膜模拟装置,模拟鼓膜接受到声音时的振动,并通过量角器量化实验结果。加装耳廓模拟装置,量化有无耳廓时鼓膜振动的结果并量化,明确鼓膜和耳廓的作用。
五、实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人耳的模型,认识人耳的内部结构。
2.初步认识鼓膜的作用;初步认识耳廓收集声波的作用。
3.培养细心观察、有实证意识的核心素养;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六、实验教学内容:
1.通过实验认识鼓膜的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耳廓收集声波的作用。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情景导入
二、观察耳朵的构造剖面图,认识人耳的结构并推测人耳各部分的作用。
三、利用改进鼓膜模拟实验,带领学生探究鼓膜的作用现象明显。
参考教材鼓膜和外耳道装置,但改圆筒横置,改气球皮为pvc膜。用小鼓做声音源,增设泡沫小球紧靠鼓膜,当声音到达时鼓膜振动,泡沫小球弹跳幅度大,能明显放大鼓膜的振动,实验效果明显。
四、利用创新耳廓模拟实验,带领学生探究鼓膜的作用用数据说话。
用废旧塑料水壶上口,做成耳廓模型。再用+3D打印技术,做出外耳道与耳廓的连接环。这样的设计,完整的模拟了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结构。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我还设置了量化装置。量角器和泡沫小球间的连线,可以在量角器上显现泡沫小球被鼓膜振动弹起的角度。能量化不同大小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的幅度大小变化。辅助标尺和移动卡标,则是用来准确控制小鼓与耳膜之间的距离和声音的大小。
五、阅读课文资料对人的内耳部分听音的原理进行学习。
六、阅读课文资料对人的内耳部分听音的原理进行学习。
八、实验教学反思与评价:
1、实验装置的改进,较好的实现了鼓膜和耳廓实验装置的系统模拟;
2、实验装置直观地显现了鼓膜和耳廓的作用,实验效果清晰明显。高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通过实验改进,我们创新利用量角器、自制辅助标尺和移动卡标,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准确量化,解决了以往实验中无法量化实验结果的不足。
改进、创新实验装置,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证据,强化了实证意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提升了科学素养!
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目标制定
(一)教材分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中的第六课。本课研究的是人耳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一是观察耳的结构图;二是探究鼓膜的作用;三是探究耳廓的作用。
基于教材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人耳的模型,认识人耳的内部结构。
2.初步认识鼓膜的作用;初步认识耳廓收集声波的作用。
3.培养细心观察、有实证意识的核心素养;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解释人耳鼓膜与耳廓的作用。
教学难点:用实验清晰的显现鼓膜与耳廓的作用。
二、实验创新与教学效果
(一)实验创新前后对比(ppt视频对比两个实验)
1.探究鼓膜作用的实验
教材中探究鼓膜作用的实验是这样的(视频),创新后的实验是这样的(视频)。
2. 探究耳廓作用的实验
我们再来看看探究耳廓作用的实验的前后对比。(视频)
(二)实验创新装置介绍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