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四川绵竹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四川绵竹

视频标签:琵琶行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四川绵竹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四川绵竹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联系创作背景、知人论世,解读诗歌;
2、进入诗歌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4、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5、在朗读、吟唱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能力差,多数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没有阅读的习惯,即使是借助课下注释就可以疏通文意,但是仍需要老师监督引导方能执行;由于是理科班,学生普遍轻视“涨分”慢的语文课,故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引流行歌曲入课堂,以俗解雅,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进入诗歌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难点:
在朗读、吟唱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
(1)正音顺句,对照圈划注释,初解文本;
(2)诵读入境,齐诵、自由诵读“多措并举”;
(3)诵读+吟唱,声情并茂体味诗情。
(4)PPT扩大课堂容量
教具准备:PPT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背景、作者,疏通文意,梳理小序。
一、情境导入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引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琵琶行》。【板书课题、作者】
二、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等;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等。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歌、行、引是古体诗的三种形式,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平仄不拘,可多次换韵。
三、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诵读,不用照顾整齐,只要有感情,大声读即可。
四、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小序及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五、梳理内容:  
小序在文中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时间:被贬第二年的秋天
地点:湓浦口
人物:作者、客人、琵琶女
事情:送客闻琵琶、听诉身世苦
说明了写作缘由:同病相怜伤迁谪
奠定了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六、作业:
1、熟读及背诵课文
2、《三维设计》P40-42
【板书】:                    
琵琶行
                               白居易
                        记叙文六要素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进入诗歌情境,初步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并领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一、导入: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二、请个别同学诵读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琵琶行》这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偶遇了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他为其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2.故事中人物有谁?他们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
人生经历共同点PPT展示。
3、按常理,两人分别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白居易属官宦阶层,而琵琶女居于社会底层,两人并没有深入交往的社会基础,他们何以成为“知音”呢?
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同是天涯沦落人”。
三、“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他们在哪里认识的?
明确:浔阳,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2)他们都是浔阳人吗?他们从哪里来的?
明确:不是。他们都来自长安。
(3)他们在长安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又是如何来到了浔阳?
A、诵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板书:京倡 商妇 怨】
B、齐读课文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板书:京官 谪官 恨】
四、“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将素不相识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
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 ,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五、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PPT展示:【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要求学生仿写:
【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七、作业:
1、背诵、吟唱课文
2、《三维设计》P43-44
【板书】:                      
琵琶行
                                 白居易
                      京倡    商妇     怨
                      京官    谪官     恨
 
课时
 
教学目的:重点鉴赏诗歌的音乐描写的部分,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妙处,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该诗的描声、抒情艺术,领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说一段中国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PPT展示)
二、诵读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三、鉴赏诗歌的音乐描写的部分,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妙处,体会该诗的描声艺术:
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一)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二)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琵琶女的演奏让诗人情感释放出来,自己的感情之门打开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诗人只写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书,但现在欣赏的是千古绝唱,我们就来欣赏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得非常好,因为诗人是从这里开始描写音乐的,音乐的魅力在于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能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从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此句让人想到那婉转流利的琵琶声从琵琶女纤细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过,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颗颗从叶面滑过,从叶间滴下,滴入听者的心中,激起阵阵的涟漪,又像黄莺在花下的啼鸣,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精致而优美。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乐,它被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觉得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卷走,在它善感而优美的韵律之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音乐的方面,它前面说“凝绝不通声暂歇”,“无声”是对“声暂歇”的高度赞赏,这就说明诗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种遭遇。二是从感情方面,“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说明这时诗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激昂澎湃的时刻,而且它后边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说明这也是一个基点,他们的感情也必须从这个基点才能喷泄出来。还有,“无声”处应该是他们的一种思考,因为笛卡尔说过:“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经历了一个高峰,一个低谷,他们一定有满腔的愁绪,所以“无声”处就能表现出这里面的感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写的音乐感特别强,力度特别重,琵琶女在抒发情怀的时候,拨弦就有很强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诗人白居易与他同病相怜、同感而发,诗写出来也有很强的气势。
描写音乐不一定非要从音乐的音色音质来写,还能从它的意境来渲染,用环境来烘托出音乐的美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给我们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浔阳江上微波荡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停息了,但是,东船西舫却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再了,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令人感慨万千,在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满忧愁的纽扣,轻轻一碰就会溢出来,而这个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白月光的歌词——“白月光,照天涯的两端,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琵琶声并没有直接抒发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但是,人们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凉中,后来,人们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凉中,这既渲染出当时凄清的氛围,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的感觉就是余音绕梁。
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用珠落玉盘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形象生动,我觉得在这里落的不仅是珠子,还有琵琶女心中滚烫的热泪,接着又用冰泉冷涩来写声音的间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压抑酝酿已久的深深的惆怅,终于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一般。
最后一句,“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弹真情,两下里都有一样的愁,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所以此句写的音乐有一种质感,如裂帛,不仅说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说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都被撕裂了。而且,四弦齐鸣,干脆有力,将情感直白的表现出来,而乐曲收束戛然而止,没有了呕哑啁哳,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回味。
第二段不仅写了音乐,而且写了音乐背后的情感。人们都说诗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报国无门,无路请缨,他们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却在尘世成为遗弃儿,满怀的愁怨,只能暂时被仙乐似的琵琶声,甘醇的杜康酒浇灭,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也不能沉醉千年,他们醒来后只能继续他们飘泊的人生路。
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几句,还可以读出一种生命搏发的气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种搏发,这个“铁骑突出刀枪鸣”让我们想起了项羽在垓下突围的一个场景。那是对生命的最后一个寄托,至少他是一个英雄。然后呢?“曲终收拔当心画”就好像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个场面,一代英雄就在乌江里面,跟乌江向远方长流,而且流到现在,还会一直流下去。我觉得生命就是一种凤凰涅槃。纵使前面有这些“别有幽愁暗恨生” 之类的,但是生命最终是一种激越的像流星一样的存在,流星是注定要陨落的,生命也终究会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给生命的是什么?应该是最后闪耀的那一瞬间,而且流星会把它的梦,会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会留很远。我觉得诗人在这里呢,虽然志向得不到实现,但是,他的理想还是有的,人不能没有理想。总之,第二段,作者在写法上是声色俱佳,音文相融,诗人为我们描写了一个枫叶飘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风,“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故都的秋》。
(三)小结:本文描写音乐的方法。【板书】
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画面形象生动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把抽象的东西具体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有了画面感。把无形的音乐写的有形,好!【板书】
双关:“幽咽”,有双关的意思的词就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板书】视听结合【板书】叠词、拟声词【板书】动静结合:有声和无声的对比。“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板书】
侧面描写:白居易写他听了琴声后“青衫湿”。【板书】
四、研究性探讨: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琵琶女先为京倡,后为商妇,在当时备受侮辱与损害,她的凄凉的身世,是由于个人原因,还是由于社会原因?
当然是社会原因,因此可以说,琵琶女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我们称白居易为琵琶女的知音,是因为白居易能够从琵琶女的演奏中读懂她的内心。白与琵琶女本属毫不相同的两个社会阶层,但白居易却有意在作品中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这与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是完全一致的。白居易曾经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对于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民大众怀有深切的爱怜之心。他愿意在他的作品中反映他们的生活场景,寄寓对他们的同情。比如《卖炭翁》。
诗人在刻画琵琶女这一人物时,也反映了她所处的社会现实:世人重色轻才:“曲罢曾教善才服”(强中之强),“妆成每被秋娘妒”(美中之美),“五陵年少争缠头”(色艺双全),“暮去朝来颜色故”(年老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商人重利轻情:“商人重利轻离别”——“梦啼幢泪红阑干”,嫁作商人妇孤苦空虚而梦“少年事”,而梦中之景更增今日生活之可悲,故张弦代语,排遣愁绪,这正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一幕。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导致了琵琶女的人生悲剧,显然诗人对此是持批评态度的。这样的写作方向充分显示了诗人胸怀天下苍生的高尚人格,永远值得后世景仰。
五、作业:
1、背诵、吟唱课文;
2、《三维设计》P45-46。
【板书】:                  
琵琶行
                                  白居易
                        描写音乐的方法
                            比喻
                            双关
                            叠词
                           拟声词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侧面描写
 
课时
 
教学目的:进入诗歌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在朗读、吟唱中进一步提高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白居易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在鄱阳湖留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二、诵读、吟唱课文
正是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夜晚,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字里行间,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三、探究诗人的感受
那么在江州司马和琵琶女这两个人物中,谁的分量更重一些?
【板书】琵琶女。诗歌不仅重点描绘了琵琶女的高超琴艺,而且详细叙述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
诗人是作为什么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
琵琶女的知音。诗人精通音乐,不仅能欣赏旋律,而且能用诗歌语言描绘音乐,更重要的是,诗人能够透过音乐的旋律读懂琵琶女的内心。
诗人这位知音听了演奏,有什么感受?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诗人为何叹息?
诗人叹息之后写到了自己的经历,显然琵琶女的演奏触动了诗人的隐痛。
、关于琵琶女弹奏的曲子讨论:
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
不能。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这些京都流行的乐曲,诗人在京城经常听到这些曲子,所以此刻又听到才会比较感伤一些。
所以,最能刺激诗人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
铮铮然有京都声。
大家觉得京都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是有着伟大理想的, 京都长安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诗人被贬之后,开始并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以为可以慢慢适应,然而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的生活。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琵琶女的演奏又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
“今夜闻君琵琶语”,“琵琶语”耐人寻味;正是通过琵琶曲,二人心灵沟通,情感相融。【板书:音乐】
五、关于“司马青衫
俗话说“ 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我们是不是可以梳理小结一下了?【板书:泪】
诗人泪洒青衫,源于感伤:
①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②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③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④听诉的感伤:琵琶女的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⑤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伤别,伤物,伤曲,伤人,伤己,这诸多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不由得诗人悲怆满怀,泪洒青衫。【板书】所以,“同是天涯沦落人”是“泪”之内涵的集中写照。另外,琵琶女与诗人萍水相逢,却能以诚相见,理解诗人,借曲抚慰,可谓知己难觅,故而诗人激动得泪洒青衫。故:【板书】“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泪”之内涵的集中写照。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所以,在诗歌中,琵琶女是重心,但我们跳出诗歌看诗外的白居易,他塑造琵琶女这一形象,目的不仅仅在于表达对琵琶女的同情,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琵琶女的身上,借琵琶女诉说了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伤感。
六、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这位文人骚客,这位天涯歌女,因为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我们跟着诗人一路平平仄仄地走来,已经知道这湿漉漉的乐章分了三个回合:
一闻乐邀相见,
再闻乐诉沦落,
三闻乐青衫湿。
现在,请同学们将我们第一节课梳理出来的内容升级。
写音乐三个回合:
一闻乐,闻声不见人,邀相见情相触;
再闻乐,见人再闻声,诉沦落情相通;
三闻乐,知人重闻声,青衫湿情相融。
PPT展示:“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七、再次诵读、吟唱诗歌,提高感悟力
八、作业:
1、背诵、吟唱课文;
2、《三维设计》P47
3、《限时跟踪检测》P127
板书设计
 
琵 琶 行
 
琵琶女——音乐—— 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琵琶行”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四川绵竹”,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四川绵竹”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