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甘肃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甘肃省 - 武威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武威六中 张菁
【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梁实秋从学者身份的角度形象地描绘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和爱国主义热情。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这一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课文,突出了讲演者的形象,语言风趣而带感情,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学情分析】
1.在心理上,青年初期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教学中应当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文学中的美好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我所执教的高一六班的孩子们,词汇储备量少,表达能力弱,但是都比较开朗,喜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所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以事写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作旁批的阅读方法。
2.通过“听、说、读、写、演”循环进行的方式,促使学生将知
识转化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梁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运用旁批法,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以课文三处诗文为依托,深度挖掘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示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清华大学校徽,引入梁启超)
1914年,一位学者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题为《君子》的演讲,他引用《周易》中的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此勉励青年学子要崇德修学,来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在他演讲之后,精华大学便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定为校训,并且刻在校徽上。你们知道这位做演讲的学者是谁吗?
二、看图说话,简介梁任公先生
三、把握情感
1.浏览文章,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代表当时听演讲的学子如今著文章的大师——梁实秋先生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怎样的情感?
明确:景仰。
2.这种景仰之情在字里行间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举例:①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②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四、合作探究
主要解决的问题:
1.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梁任公先生?
2.这些描写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明确:
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都属于正面描写。
②侧面描写 梁任公的形象: 认真严谨 修养极高
风神潇洒 幽默风趣 谦逊自信 博闻强记 自由洒脱 率真可爱 主要掌握的方法:旁批法
明确:旁批法三步骤:勾画圈点,概括分析,评价感悟 五、深度感悟
通过分析《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等三处诗文,深入理解文中的“热心肠”,体会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
补充资料:
1.“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白发狂夫,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选自《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 ——王国维 2.“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选自《桃花扇》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作背景:公元762年,安史之乱结束,正流落梓州,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六、认识作者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七、布置作业
请你以身边的同学或老师为描写对象,隐去姓名,抓住人物主要特点,以《他(她)》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