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家的意味
所属栏目:初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河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河南省优课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课时 家的意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2)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3.知识目标
(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2)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 难点:孝亲敬长的原因和做法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家的意味》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分为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其二通过体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2.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自学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观看图片三毛流浪记 师:三毛最渴望什么?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二、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 认识家 :体味亲情 ·我会说 (1)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2)探究二:我们什么时候会想到家
学生答:吃饭、没钱、生病、受委屈、受人欺负、 获得成绩等
教师总结: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教师讲解:有这样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也有这样一句话,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在中国,回家的大军什么时候最为壮观呢?
学生答:春运。 教师总结: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人的春节回家之路。感受那种浓浓的亲情。
播放视频:春运回家视频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教师总结:回家的路是坎坷、漫长的,回家的心情是喜悦、焦急的,回家的感觉是温暖、感动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回家呢呢?因为家里有爸爸、妈妈这些亲人在等待,家里有我们眷恋的亲情。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这正是家的独特所在。正是这种亲情的存在,才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春运回家景观。
教师总结:家的特点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探究三:中国人的“家”
教师提问: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家是什么?
学生回答: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这样统一的行动,不用号召,不用法律的规定,为什么可以成为一种自觉?
学生答:文化的力量。
二 感知家:传承家风·我会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家规、家训和家风是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做法。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家训。如: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朱熹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
教师幻灯片展示。
探究四:家规家训和家风
(1)你还知道哪些家规家训呢,你家有吗?
学生列举,回答并展示。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学生回答并展示。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
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 (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三 奉献家: 孝亲敬长·我会做
中国的家文化,在我们归心似箭的步伐中,在欢声笑语的年夜饭桌上,在我们的家规家训家风里,在“百善孝为先”的传承中,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中„„。在中国的家文化中,“孝”是中华家庭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
探究五:孝敬父母的原因
(1)说文解字:孝和老的解释。
古人造字有着丰富的内涵:老和孝的区别就在于底下, 父母年纪大了之后,子女就是拐杖,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三字经里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郭明义孝敬双亲;古有举孝廉,今有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这些都强调了孝敬父母是我们的美德。
(2)孝敬父母是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列举相关法律规定:
《宪法》第四十九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探究六:尽孝在当下,孝敬父母的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有问题多向父母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经常与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朋友关系;提出购买物品的要求时,先要了解家庭的支付功能;做了错事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对父母做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在父母面前要诚信;了解父母的工作,体谅他们的难处和面对的压力;学习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帮助父母,精神上支持父母;父母不在身边时,多给父母打电话;外出要打招呼,到家要交代等。
三、总结梳理 达成目标 教师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总结,板书。
教师结语:家是爱的港湾,有爱才有家,共建和谐之家,文明之家,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结束课程。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A ) 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B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来源:学,科,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 D )
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 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 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的是( C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百善孝为先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不学礼无以立
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1)略。
(2)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