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三峡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三峡》青海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三峡》青海省级优课
26. 三峡(郦道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二、了解相关资料
1、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200多公里。 2.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北魏地理学家。
3.《水经注》: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非常简略)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水经注》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自读。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不会读的、弄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请学生读一读教师出示的生字
阙 ( quē)处 重岩叠嶂 (zhàng) 曦 (xī)月 襄(xiāng)陵 (líng) 沿溯 (sù) 素湍 (tuān) 绝献(yǎn) 飞漱(shù) 属引(zhǔ) 2.教师范读。
(1)要求学生听的时候注音字音、停顿、语气、语调等,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范读,纠正字音,划出朗读节奏。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几处重点句子。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互助朗读。
(1)同桌间可提出自己读不好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4.全班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1.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
2.指名学生翻译,其余学生点评。
3.教师出示重点字词的意思 ,让学生积累。 (1)解释下列标了红色的字
沿溯 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夏水襄陵 漫上 良多趣味 的确,实在 不见曦月 日光,这里指太阳 飞漱其间 冲荡 林寒涧肃 寂静 (2)通假字 略无阙处 同“缺”空缺,中断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 (4)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沿溯阻绝 断 自 绝 绝 多生怪柏 极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 哀转久绝 消失 五、布置作业:复习、积累所学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问题设计: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2.本文写三峡的水时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说说你所感知的三峡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后板书 二、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根据上面理出的思路,逐段分析讨论,学习写景方法,体会景物特征。
问题设计:1.第一段围绕“山”来写景,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特点:连绵、高峻 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 )
2.第二段写夏水时,写了夏水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特点:汹涌、迅急 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及对比的手法)
3.第三段中作者写了春冬时的哪些景,观察的角度有什么不同,突出了什么特点? (景:水、山、柏 俯瞰、仰视 动静结合 清幽、秀丽 ) 4.第四段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来写,突出了什么特点? (景:林、涧、猿 凄凉、肃杀)
教师小结: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全文总分结合,结构非常清晰,首段总写三峡概貌,后三段分写四季的三峡,,总写气势恢宏,分写特征分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飞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三、探寻美点、品析美景。
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例句,用“三峡的 美,美在 ,你看, ”的形式说一句话
例句:三峡的山美,连绵、高峻,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1)三峡真美,美在夏水猛急,你看...... (2)三峡真美,美在春冬之山水清幽秀丽,你看...... (3)三峡真美,美在猿声凄婉,你听...... 四、质疑探究,提炼主题(设计问题合作探究) 问题设计:1.作者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为什么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
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写山是为写水做铺垫。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水的落差就会大,水流就会湍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水的水大流急。同时,《水经注》主要是记水的,三峡以水著名,夏季的水 最盛、最快,迅疾凶险的特征也尤为突出。所以先写夏季 。春冬二季的三峡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将其合为一体进行描绘,与冬春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 全文这样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2.文中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
前后并不矛盾,前句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的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航。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3.课文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或有何好处)?
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
4.说说本文和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的联系。 相同点:都描写了三峡风光 不同点:体裁方面,《早发白帝城》是诗。《三峡》是写景散文。 内容上的联系:(1)文章第2段与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2)文章第4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 (3)文章第1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5. 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 小结:《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山 ——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雄壮美 三 夏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奔放美 峡 水---春冬——素湍绿谭 悬泉瀑布---清幽美 (郦道元)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凄婉美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