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笔墨千秋
所属栏目:初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笔墨千秋》湖南省- 隆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笔墨千秋》湖南省- 隆回
笔墨千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画发展历程、分类。
(2)从用笔和用墨的基本技巧入手,了解中国画的主要笔墨特点。 (3)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及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讲解和示范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学生体验不同的用笔和用墨方法,尝试分析中国画中不同笔墨所表达的情感异同。
3、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和体验,感受中国画独特的笔墨传情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正确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特点及情感表达。 2、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基本的笔墨运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
不同线条、墨色和用墨方法对画面情感表达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画笔墨纸砚、教材。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水墨动画》,展示动态的中国画,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国画。
2、师:视频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讲出“中国画”,教师总结。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看到中国画,但是,你真的了解中国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画中的“笔墨传情”——《笔墨千秋》。 【授课】初步认识,了解国画
1、中国画的绘画工具:笔墨纸砚。
2、认识中国画
中国画是指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在宣
纸或绢上创作的绘画。
(1)课件出示线描画、工笔画和写意画。
师:这几幅画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线描:不着色彩,骨法用笔,造型生动(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工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极其细腻地描绘物象(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的特色是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
写意:笔法简练,豪放简练,高度概括,以少胜多(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师:三种不同类别的国画,构成了中国画发展主要阶段。课件出示中国画演变过程。
(2)试一试
出示三幅不同类别中国画,让学生进行分辨判断。 【授课】分析线条,体验传情
1、体验线条传情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五牛图》,想一想: (1)牛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2)画中不同的线条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用笔的轻重表现不同质感,刚劲的线条表现牛蹄的坚硬,较为圆润的线条表现牛腹皮肤的光软和张力感(厚实柔韧的体态),线条的疏密对比表现褶皱或光滑的皮肤质感。
中国画的线不仅仅是用来只画形象的,线条运行的本身也流露着艺术家的情感。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
2、分析线条笔法
(1)课件出示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和清代黄慎的《渔翁渔妇图》。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两幅画面中净饭王、王后、渔妇的衣服线条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与线条特征对应的书法汉字(金文、篆书、草书),加深学生对线条特点的理解。
(2)课件出示书法作品唐代张旭的《草书古诗四首》(局部)和国画作品清代吴昌硕的《依样》。
师:比较绘画线条和书法线条,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书画同源”,绘画笔墨技法与中国书法用笔密不可分,不同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并主宰着画面的整体风貌。
(3)中国画用笔
①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示范。
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根据用笔部位可分中锋、侧锋和偏锋;根据行笔方向可分顺锋和逆锋。
师:通过老师的示范,你们发现用中锋、用侧锋和用偏锋时毛笔的摆放有什么不同?中锋、侧锋和偏锋产生的画面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锋:笔管垂直,造成的点线圆满浑厚;侧锋和偏锋:笔管倾斜,造成的点线削利险峭。
②学生练习
教师提醒:提 按 顿 挫 行 止 疾 徐
根据力度、方向、速度的不同,有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的变化。 【授课】体验墨色,用墨赋彩
1、出示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 师:画中的葡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发现画中丰富的墨色层次。教师小结: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提到:“运墨而五色具”,运笔时的墨色深浅,浓淡(墨色深浅)、干湿(水分多寡)、疾缓(用笔速度)等等,造成画面墨色千变万化,淋漓尽致。
2、中国画用墨 (1)墨的色调
根据墨色浓淡可分为:焦浓重淡清(逐步增加水分比例) 根据水分多少可分为:干墨和湿墨 (2)运墨三法
①泼墨法:将大量水墨直接或用笔泼在纸上。(出示细节图及作品图) ②破墨法:画出一笔墨色,未等墨干,再在上面施加墨色,使其让两种不同的墨色互相渗化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出示细节图:“淡破浓”、“浓破淡”)
③积墨法:以浓淡适宜的水墨在画纸上层层积染。(出示细节图及作品图) (3)学生练习 墨色调配和运墨方法。 【授课】动手绘画,表达情感
1、画一画
(1)小组合作,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感情,然后根据给出的三个词语,画出与之对应的三组荷花梗。
饱满挺直 残败弯折 细嫩柔软
(2)课件展示各种荷花梗的照片及国画作品,给予学生启发。
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提示:运笔时的墨色深浅,浓淡(墨色深浅)、干湿(水分多寡)、疾缓(用笔速度)、提按转折等等都会造成不一样的效果。
【活动】综合评价,分析情感
1、作品评价
(1)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2)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的小组作品,为什么?
2、教师出示朱耷的《荷石水禽图》,对三个词语所对应的荷花梗形象特点进行总结说明。
【活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拓展延伸
最早的国画《人物龙凤图》。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2、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寻了中国画里那一根根线条的蕴含的情感,同学们也用这些线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几支毛笔、一小块墨、一些清水,就能绘出气韵生动的图画,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艺术。一条条的线条里,流露的也是无数艺术家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笔墨千秋
发展:线描、工笔、写意
用笔:中锋、侧锋、偏锋(部位)
顺锋、逆锋(方向) 用墨:焦浓重淡清(墨色) 干墨、湿墨(水分多少)
运墨三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笔墨千秋》说课稿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笔墨千秋》一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笔墨千秋》是湘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的内容为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和意境的表现方式。本课按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设置,主要包括状物言情、用墨赋彩、意境美三个部分内容。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画中线条和用墨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学习对象为传统特色的中国画,是初中学生对中国画由表象进入到深层次剖析学习的重要课程。通过学生体验(实践)、欣赏(感知)、鉴赏(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对中国画的“美”进行体验、认识,激发学生对表现笔墨和了解中国画的热情,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今后的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
3、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中国画发展历程、分类。
②从用笔和用墨的基本技巧入手,了解中国画的主要笔墨特点。
③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及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讲解和示范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学生体验不同的用笔和用墨方法,尝试分析中国画中不同笔墨所表达的情感异同。
(3)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和体验,感受中国画独特的笔墨传情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正确文化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
依照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特点及情感表达。
(2)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基本的笔墨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
不同线条、墨色和用墨方法对画面情感表达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二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一学段中,应该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表现的意趣,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基于年龄特点,在知识学习方面应注意到选择合适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深入浅出,回避生硬、冷僻的知识术语。初中学生思维发展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教学中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在这一时期仍旧非常重要。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以视频的形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
4、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课堂实时示范,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地感受。
(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思路
1、本课题的设计以情境创设为导线,联系生活实际,以影音同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看”“说”“想”多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各环节之间的连接课堂知识点层层推进,促使学生主动大胆的完成对线条表达情感的尝试。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对课题的情境导入到对作品线条的分析、绘画线条表达情感的把握,都是以学生为主而展开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并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由外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对内在情感表达的认知。
3、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充分利用教师的示范能力,及时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感受,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本堂课的学科特点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很好的展现。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学习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认识国画—体验传情—感受用墨—动手绘画—综合评价—课堂总结
1、情境导入。通过水墨画视频的播放,音画同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视频观看后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逐步引入课堂学习内容。
2、认识国画。从对国画绘画工具的简单介绍入手,出示国画发展演变历程中的三种主要绘画形式,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再予以总结。
3、体验传情。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分析、交流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对不同线条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初步的感受学习,体会“书画同源”。过程中注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进行小尝试进一步体验中国画的“状物言情”。
4、感受用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对书法作品中同一物体不同墨色表现的分析,感受“墨分五色”,以及三种不同用墨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体验不同墨色及用墨方法表达的不同情感。其次,以教师示范的方式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动手体验用墨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画笔墨的认识。
5、动手绘画。这一环节是学生的绘画实践练习,通过给出的三个词语,让学生以合适的线条、墨色画出三组荷花梗。荷花梗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且造型简单,对学生难度较小。同时课件播放各种荷花梗照片及绘画作品,予以学生启示。
6、综合评价。在学生对自己小组作品进行简单介绍说明后,请学生互评,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组作品。通过学生互相欣赏、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从多角度欣赏学生作品,在评价的同时也是对课堂所学分析方法的巩固。
7、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最早的国画作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作品情况进行总结,最后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包含五部分,分别为“认识中国画”、“以线传情”、“用墨赋彩”、“动手绘画”、“综合评价”,从具体作品分析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尝试分析作品的情感表达。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每一个主要环节后为学生设置小练习环节,当堂动手体验笔墨,并在学生分析具体作品后进行教师概括归纳。教学环节齐全,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掌握知识牢固。
不足之处是,本节课的小组评价机制不够全面,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仅仅是抓出了最主要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积极跟进新课标,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打造更高效美术课堂。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