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书法的点画之美
所属栏目:初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宁夏 - 银川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宁夏 - 银川
湘版出版社∙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
课题:7.书法的点画之美 主备人:张淑琴 课时: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
本课从中国汉字的视频播放入手,让学生认真观察体会汉字是来源于
大自然界中的事物,经历了不同的演变与嬗变导入课题。以视频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篆书、隶书两种字体的笔画特点,深入感受其点画之美。本课通过篆书隶书两种书体和笔画之间的相互对比,找出两种书体之间的笔画差异,感受篆隶两种书体点画的“提按、转折、藏露、连断”等形态、节奏之美。学生活动运用笔墨去简单体验书法点画,提升兴趣,开阔思维。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大多虽然没有接触过软笔书法,但是他们平时通过看电视或者看报纸对书法多少有所了解,也知道少数几个大书法家,有的学生也
专业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汉字的起源、发展,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书法,对汉字书法的点画仅局限于技法的临摹,还没有深入感知书法点画的内在魅力。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篆隶两种书 体的笔画特点,感受中国书法的人文性和艺术美。
2.技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欣赏篆隶两种书体的线条笔画的形态、节奏之
美,并能进行简单的体验练习。
3.情感:通过欣赏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国书法线条笔画的艺术之美,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分析篆隶两种书体线条笔画的特点,感受“提按、转折、连 断、藏露”等形态节奏之美,了解书写过程。
湘版出版社∙2012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书法线条笔画艺术美的感受。
教 学 设 计
设计意图
修改与补充
一、视频导入
1.观看视频,说一说你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 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上路踏上领略汉字书法的神奇与美丽的旅途,体会书法的点画之美。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观看视频,说一说汉字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作品欣赏
3.分析小篆与隶书的笔画特点
认识了这些字体以后,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篆书和隶书线条笔画的特点。
(1)欣赏:小篆作品《峄山碑》,即后世所称《峄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秦篆刻石。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人推倒。后又根据原碑拓片重刻,现存于西安博物馆碑林。风格精致典雅。
1.视频导入,感知:初识汉字。
2.认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3.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劲,简洁而质朴,圆润而含蓄的线条特征。
湘版出版社∙2012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
微课示范篆书“禁”字的写法
分析:仔细观察“禁、及”字,看看线条粗细有什么特点?匀细劲挺。
由长短不一的直线和曲线组合,藏头护尾,笔画粗细均匀。
示范:篆书横画,体验练习。
(2)欣赏:隶书作品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现存放于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若一位翩翩君子,具有极高的修养,其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
分析: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过渡,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从隶书开始,汉字有了基本的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提。 微课示范隶书“孝”字的写法
4.认识《曹全碑》,感受它的笔画特点。
湘版出版社∙2012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在曹全碑里,最具代表性的笔画是什么?横画。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横画的特
点: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在节奏上有重轻重轻的按提笔变化,起笔像蚕头,收笔像雁尾,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蚕头雁尾。
小结:隶书长横特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示范:隶书横画,体验练习。
(3)对比观察
分析篆隶两种书体“止”字,看看线条笔画粗细上和笔画转折处各有什么不同?篆书匀细劲挺,隶书笔画有粗细变化,篆书以转为主,隶书为折画,篆书转处多连笔,隶书折处多断笔,篆书多用提笔书写,隶书有轻重变化,所以多用提按结合的方法书写。
小结:变连为断,改转为折,画弧为直。
三、临习体验
1. 用圆圈画出篆书和隶书“定、史”两个字的“提、按、转、折”并临习。
2. 点评作业:作业是否注意了点画的“提按、快慢、转折、藏露变化了?
5.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两种字体的线条笔画的不同之处。
6.通过书写练习,体会笔画藏露、转折、提按等变化。
湘版出版社∙2012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
3.点评作业:自评 互评 教师点评 4.我的收获:学生谈疑惑,教师小结。
5.我的疑惑:学生提出疑惑,其他学生帮助解答。
板 书 设 计
书法的点画之美
1.篆书:笔画匀细,藏头护尾。 2.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对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有所了解,通过视频的教学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汉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通过观察对比,很好的认识了篆书和隶书的笔画特点,通过老师的微课示范教学,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篆书和隶书的点画特点,通过自己的书写临习体验,更加深刻的领悟到篆隶书笔画的提按、转折以及运笔的快慢、藏露等笔画特点,通过作业的点评、互评,互谈学习收获与学习疑惑,很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了一个总结,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学习资料
1. 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年间,当时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2. 文字的发展演变及形成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
3. 各种书体的特点
【甲骨文】(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金文】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小篆】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楷书】1、点画齐备。楷书的点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挑)、折、钩八种。一般具体在书写时,横画、竖画、撇画的起笔以及横画的收笔多作顿笔;撇画收笔处逐渐提笔出锋;捺画收笔时先逐渐铺毫重顿,再渐渐提笔出锋;笔画转折之处往往为顿笔,钩画为一种特殊的转折,在停驻之后挑笔出锋,这一点也是楷书的独特点画表现,即与隶书相比,楷书省改了波磔,增加了钩。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4.书法的演变:简而言之:(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