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神奇的影子
所属栏目:综合实践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神奇的影子》北京市 - 密云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神奇的影子》北京市 - 密云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有趣的影子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段: 小学
年级
一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2017年9月25日,由教育部以教材〔2017〕4号文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有趣的影子》活动主题的提出基于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中科学”为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发展学生跨学科素养为导向,在2016年9月,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了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素养,在《有趣的影子》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儿歌猜谜、故事分析、实验操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中,提升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在《有趣的影子》主题活动中,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实验、说唱等突出“趣味性”、“生动性”、“主动性”的活动中,感受参与的快乐,享受实践的愉悦。 理论依据:
《有趣的影子》活动在设计上突显“建构主义”特色,以“支架式”教学为理论支撑。在活动中,以“影子的形成”、“影子的样子”、“影子的变化”为核心,以学生的原认知为基础,以“搭建不同的支架”为手段,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不断的与自己的原认知建立联系,不断的将自己不完整的、模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2
糊的认识,在猜想、游戏、实验等活动中,得以完善,得以准确,从而科学的认识影子。同时,在最大限度上,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突出运用儿歌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活动主题;总结和梳理影子的形成、影子的样子、影子的变化等活动内容,呈现综合实践活动“趣味性、自主性、整合性、开放性”等活动特色。
教学背景分析
活动内容:
《有趣的影子》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基于学生自身活动,即“生活中的科学”,而由师生共同开发的系列性主题活动之一。
《有趣的影子》活动在设计上突显“建构主义”特色,以“支架式”教学为理论支撑。于于是,在活动安排上,分为五个阶段,三次探究活动。
第一阶段:学生在欢快的歌唱儿歌,“猜谜游戏”活动中,走进活动主题——影子。 第二阶段(第一次探究活动):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即“问题串”的驱动下,主动思考、多次尝试,发现规律,知道影子形成的条件:光和不透明物体,以“儿歌”的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
第三阶段(第二次探究活动):学生在“趣味配对”游戏活动中,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媒介,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趣味配对”游戏中,以观察、对比、分析为研究方法,知道影子的样子与不透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关。
第四阶段(第三次探究活动):学生在“故事研讨”活动中,通过实验认证的方式,发现影子的样子会发生变化,当光照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等照射不透明物体时,影子的样子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前或后,或左或右等。
第五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创编儿歌”的活动方式,总结与梳理,自己在《有趣的影子》探究活动中,揭示的影子的特点。即:
影子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光照物体上,分清它特点; 物体不透明,影子马上见; 物体是透明,影子不出现。 影子真好玩,我们喜欢它。 有时会变大;有时会变小; 有时在身前;有时在身后; 有时在身左;有时在身右。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3
学生情况:
《有趣的影子》研究性学习活动,由一年级的学生予以实施。分别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下:
1.知识与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子有一定的认知,能够用模糊的语言,描述出影子的样子;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猜疑、估计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模仿、重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于游戏、故事、儿歌等活动充满兴趣,乐于参与活动。
活动方式:
在本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主要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三种活动方式。
1.合作学习活动方式贯穿于整个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汇报、互动、参与实验等方式,说出影子的形成;影子的样子;影子的变化等。
2.探究式学习在本次活动中,结合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主要由教师带领着学生在“猜谜游戏”、“趣味配对”、“故事分析”、“实验论证”活动中,以“问题串”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猜想、判断、比较、归纳、概括、整理”等探究活动。
3.任务驱动学习,主要运用在“探究影子的变化”活动中。学生以“判断3个影子是否为树木”的影子为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实验验证的方式,发现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判断,得到结果。 活动手段:
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启发、讨论、参与的活动方式。
1.启发:以“儿歌猜谜”的方式,带领抓住研究对象;运用“判断、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启发学生发现影子形成、影子样子;影子变化等秘密。
2.讨论:学生在参与影子形成的条件判断、分析影子变化的特点等活动中,积极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参与:最有价值的参与,集中展现在学生运用儿歌的方式,总结与梳理,影子的形成、影子的变化等现象。 技术准备:
1.教学课件,引领学生知道本次活动研究的对象是影子,总结影子形成的现象、影子的变化特点等。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4
2.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玻璃片、玩具机器人,水杯、白板等物品。 3.影子儿歌的基本框架。 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
①学生通过光照透明与不透明玻璃片的对比实验,发现影子的形成是光照在不透明物体的身上产生的;
②学生在亲自的实验中,大胆猜想与验证,发现影子是会变化的。 2.活动难点: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总结影子的形成是光照在不透明物体的身上。
活动目标(内容框架)
1. 知识与能力:
① 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现象分析,说出有光照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影子;观看对比实验,进行实验现象的对比,发现并说出光照在不透物体的身上时,产生影子;用自己的话描述影子的形成,总结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发展。
② 学生在“趣味搭配”游戏活动中,进行判断,完成正确的搭配,发现影子的样子与补光照射的不透明物体的外部轮廓有关,观察、分析的能力得以发展。
③ 学生“找影子”的故事中,大胆猜测,在自主实验中,发现影子是会变化,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能力得到发展。 2. 过程与方法:
① 学生在“唱儿歌,猜谜语”的游戏活动中,揭示谜底——影子,明确活动主题。 ② 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归纳、概括;在对比实验中发现,形成对影子形成的正确认识,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影子是光照在不透明物体的身上产生的。
③ 学生在“趣味搭配”的游戏中,进行分析、判断,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归纳、概括,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影子的样子和被光照射下,不透明物体的外部轮廓有关系。
④ 学生听故事,做猜想,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判断并发现影子是会变化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学生在“趣味性”综合实践活动中,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乐学善学。
② 学生在“趣味配对”、“故事分析”、“实验论证”等活动中,提升批判质疑,勤于反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5
思的科学素养。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一、儿歌
激趣,揭示活动主题。
1.教师组织学生,唱儿歌,猜谜语。
方式:播放儿歌视频,带领学生共唱儿歌。
2.揭示本次活动的主题:
影子
1. 学生唱儿歌,猜谜语。 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唱儿歌: 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 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它说话,就是不开口。
猜谜语:这个好朋友是谁
呢?
2. 学生自主揭示谜底:
影子。
运用儿歌
猜谜的方
式,激发快速
进入活动中。
视
频
制
作
2’
二、问题驱动,明确影子的
3.问题引领,开展探究性活动1。 3.问题驱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1。 基于学生
15’
活动内容 学唱儿歌,猜谜语
现象分析,对比观察 故事研讨,实验验证
游戏探究,趣味配对 说唱儿歌,梳理成果
视频欣赏,提出新问
活动流程
揭示主题 自主探究 小结规律
扩展延伸 活动成果
主题:影子
影子的形成与条件
影子的基本特征 影子会发生变化 《新影子儿歌》
怎样制造彩色影子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6
形成。
学生自主揭示: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1:影子形成的条件1 光照 你在什么时候见到过影子? 预想:学生描绘见到影子时的情景。教师随机的引领式点评。 评价的要点:有光照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提示性的图片,给学生以总结与引领。
A.评价:噢,有太阳的时候,见到了影子,如果这一天阴天了,乌云挡住了太阳;或者下雨了,太阳没有出来,你还能见到影子吗?(不能。原来,有太阳,有阳光的时候才能见到影子。)
B .评价:孩子你们在月亮照着的时候,见到过影子吗?见到过,你真是有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C.评价:同学们路灯下能见到影子吗?——能。 回答正确。 D.评价:同学们,她说的是真的吗?——是真的。 …… 小结1:
(1)引领孩子分析、总结: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看这里,边指图片边总结:
有阳光、有月光、有灯光的照射的时候,我们都能见到影子。 (2)提示性儿歌总结: 影子小儿歌
学生逐步揭示:影子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
问题1:你在什么时候见到过影子?
(1)学生以描绘事实的方
式,汇报自己见到影子的场景。 (2)学生汇报的同时,在
教师的引领下,不断的完善、补充、科学的表达事实。
A.我在白天的时候,太阳照着
我的时候,我见到了影子。 B.晚上,有月亮照着的时候,见到影子。
C、晚上,有路灯的照着时候,见到影子。
D、晚上写作业,打开台灯,也能看到影子。
学生自主发现与总结: (1)孩子们看图总结:有阳光、有月光、有灯光的时候,我们都能见到影子。
的直接经
验,以反问、设问等的
问题串方式,引领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依据影子的形成条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
引领学
生,
将科学探究与
交互式课件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7
影子好朋友,经常跟着我, 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3)引领孩子,跟着音乐节奏,说一说,唱一唱。 问题2:影子形成的条件2不透明的物体 活动1:制造影子
(1)孩子们,瞧,这个东西,你们认识吗?——手电筒,
没错,它就是手电筒,它可是能发光的呀!(展示一下,一会打开,一会关闭) (2)强调: 影子好朋友,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3)实验分析:
实验1:打开手电筒,照向黑板上粘贴的白纸。 孩子们,有影子吗?影子在哪里呢?快快帮我找一下呀!
实验2:怎样才能有影子呢? 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请你来试一试。 小结2:
孩子们,你们看,影子多好玩呀,有光照在东西上,它才跟出来呢!不照在东西上,它就不出来。 活动2: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物品影子不同
(2)谁有发现:影子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不见。 提示性总结: (3)大家一起跟着音乐,说一说,唱一唱。
问题2:影子形成的条件2 不透明的物体
活动1:制造影子 (1)学生在认识手电筒,知道它能发光,提供光照。
(2)加深对光照的认识: 影子好朋友,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3)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开展“找影子”的游戏。
A.帮助老师找影子。
打开手电筒,照向黑板上粘贴的白纸。——找不到影子,没有影子。
B.学生制造影子。 说一说:打开手电筒,在手电筒前面放一个东西。
做一做: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制造影子。——随便拿个东西放在手电筒前。 小结2:学生总结与发现: 影子真好玩,光照在东西上,它就跟出来,光不照在东西上,它就不出来。
实际生活建立
联系,以“问
题”
为支架,
以
“矛
盾冲
突”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
在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问题
解决
中,逐步完善
对影
实验操作 制造影子
影子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 )就出现,( )就不见。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8
(1)教师组织学生指认物品: 孩子们,你认识这些东西吗?实物展示,学生指认: 玩具机器人、杯子、一块玻璃 (2)指名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2名同学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找影子。
实验活动组织方法: 同学1找开手电筒,照在不同的物品上;
同学2:拿出不同的物品,放在手电筒光照的前方。
其余同学:观察白板纸上,是否有影子,并找到、指出影子。 (3)引领学生发现影子的不同。
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奇妙的发现?学生主动汇报:自己的发现的具体现象。 水结:
光照在不同的物品上,影子不一样,有的有影子,有的没有影子。
活动3:光照在不透明物体的物体上,形成该物体的影子。 (1)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实验。 A.实验内容:
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两块一模一样的玻璃吧!等一下,看我的,我这有一块及时贴的红色彩纸,我把它粘在这块玻璃,(现场操作一下)
B.引领学生预想实验现象: 你们猜一猜:这两块玻璃的影活动2: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物品影子不同 (1)学生指认不同的物品,根据实物,说出它们的名字。 玩具机器人、杯子、一块玻璃
(2)2名学生代表,进行“影子”实验,其余同学观察,并找到影子。 实验内容:
2名实验员:找开手电筒,照在不同的物品上;其余同
学观察白板纸,并在上面找到,并指出影子。
(3)学生主动发现影子的不同。 学生汇报:手电筒照在不同的物品上,影子不一样。 学生看到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预想:手电筒的光照在玩具机器人和杯子的上面,有黑
乎乎的影子,照在玻璃上没有黑乎乎的影子。 活动3:光照在不透明物体的物体上,形成该物体的影子。
(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
子形
成的认识。在整个认识的活动中,
学生
主要
运用对比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
在集体研
讨
中,
论证与解决问题,初步学习
对
比、
讨论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9
子会是什么样子的,会一样呢? C.依据学生汇报,进行追问式评价: 评价
①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了,玻璃没有影子。 评价②你想它们的影子是什么样呢? 评价③怎么不一样呢?为什么不一样呢?
(2)开展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A.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对比实验结果。
同学们,大家有三种猜想: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哪个同学愿意来当小实验员呀!
B.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发现两块玻璃的影子不一样,
贴纸的玻璃,影子黑乎乎的。 没贴纸的玻璃,影子是亮亮的。 C.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①为什么两块玻璃的影子不一样呢?
②引领学生比较:贴上纸的琉璃不透明,没贴纸的玻璃是透明的。 ③结论:
光照在透明物体的身上时,就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明确对比实验的内容。 A.实验内容:两块同样大小,材质的玻璃块,编号为1号、2号;2号玻璃块的
表面贴上一层红色的纸。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
B.学生大胆猜测实验现象及结果:
猜一猜:这两块的玻璃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会一样吗? C.学生汇报。
预想情况:
① 这两块玻璃都没有影
子。
② 这两块玻璃的影子一
样。 ③ 这两块玻璃的影子不一
样。
(2)开展实验活动,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A.2名实验员,开展实验活动,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现
象。
B.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预想:两块玻璃的影子不一样,贴纸的玻璃,影子黑乎乎的;没贴纸的玻璃,影子是亮亮的。
等研
究方法在科学
探究活动
中的运
用。 在活动设
计中,将影子的形成
条件,
即“光”和
“不透明
物体”进行
先
“拆
分”后
“重组”对比
实验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0
光照在不透明物体的身上时,出现物体的影子。 D.引领学生进行儿歌式的总结。
影子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光照物体上,分清它特点; 物体不透明,影子马上见; 物体是透明,影子不出现。
C.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①两块玻璃不一样,一个贴
着纸呢,一个没有贴纸。 ②拿出实物展示,真实感受:透明、不透明 (再次呈现影子实验) ③总结:
光照在透明物体的身上时,没有影子;
光照在不透明物体的身上,有影子。
D.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儿歌式总结。
影子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光照物体上,分清它特点; 物体不透明,影子马上见; 物体是透明,影子不出现。
设计模式,以儿
歌的方式
予梳理,学生在憔愉悦
的情绪中收获“真知”。
儿歌伴奏
三、游戏
探究,认识影子的样子。
4.组织学生开展“找影子”游戏活动。
活动1:连一连:把小动物与它们的影子连在一起。 A.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相信,现在大家一定都记住了,
光照在不透明物体的身上时,影子就出现了。 谁能说一说:影子长什么样子呀?
组织学生开展简单交流活动。 B.组织学生开展“连一连”找影子的游戏。
噢,原来大家都知道影子的样子呀,那我们可要帮一帮这些小动物们了。
活动要求:请你帮助这些小动4.学生开展“找影子”的游戏活动。
活动1:连一连:把小动物与它们的影子连在一起。 A. 学生间进行集体交流: 影子长什么样子? 预想: ① 影子是黑乎乎。
② 影子和我一样的。
③ 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影子就是什么样子的。
B. 学生们开展“连一连”找影子的游戏活动。
基于
学生
原认
知,引领
学生在不
同层次,不同
类型的
“找
影子”趣味配对
趣味
配对游戏
6’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1
物们找到它们的影子。
C.小结:
评价:太棒了,大家帮助每个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活动2:试一试:找到影子的主人。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A. 出示影子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B.提问引领,找到影子的主人。 ①这是哪个小动物的影子呢? 评价:噢!好主意,你是怎么想的呢? ②这是哪几个小动物的影子呢?
④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评价:原来是一群小动物聚集在一起,阳光照在了这群小动物的身上,形成的影子呀! C.总结: 影子的样子,与被照物体的外形有关。
C.总结与发现: 小动物的影子与小动物的外形一样。
活动2:试一试,找到影子的主人。
A.观看图片,思考并判断:找到影子的主人。
B.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找到影子的主人。
①思考:哪个都不是并提出质疑:可能是好几只小动物的影子。 从一个角度观察,说明想法。
②猜一猜,试一试,是哪个小动物的影子。 上前找一找,试一试。
③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描述自己的想法:阳光照在一群小动物的身上,形成的影子。
C.发现与总结: 影子的样子,与被照物体的外形有关。
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对影子样子
的认知产生较为清晰而明确
的认识,学生能够在发现基
础
上,说出
影子的样
子与被光照射的不透明物体
的外部轮廓相关。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2
四、实验
论证,了解影子的变化。
5.组织学生开展猜测、实验论证活动,学生知道影子是会变化的。
A.教师讲故事,引领学生思考,初步感受影子的变化。
孩子们,大家看,这里有三个影子,它们都跑来看,跟小树说:我是你的影子,我是你的影子,这下子,小树可为难了,到底它们是不是小树的影子呢?哪个才是小树的影子呢?孩子们,你们帮助小树找到它的影子朋友吗? B.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验验证活动。 C.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总结。 D.总结实验现象:
当光在不同的地方,照射物体时,影子就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E.组织学生自编小儿歌: 影子真好玩,我们喜欢它。 有时会变大;有时会变小; 有时在身前;有时在身后; 有时在身左;有时在身右。
5.学生开展猜测、实验论证活动,了解影子是会变化的。 A.看图,听故事: 猜测:
①三个影子是不是小树的
影子?
②哪个才是小树的影子?
说一说:
自己的想法。 B.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实验验证活动。
C.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描述。
D.总结实验现象: 当光在不同的地方,照射物体时,影子就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E.自编小儿歌:
影子真好玩,我们喜欢它。 有时会变大;有时会变小; 有时在身前;有时在身后; 有时在身左;有时在身右。
学生在初步认知影子的样子外形的基础上,一个以“影子找主人”小故事,引起学生的质疑与猜想,论证。
实验游戏
8’
五、歌唱
儿歌,总结有趣的影子。
6.组织学生以自编儿歌、高唱儿歌的方式,总结自己发现的“影子的小秘密”。
A. 组织学生自编儿歌: 孩子们,你们说影子小秘密多不多呀!——很多!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都发现了影子的哪些秘密呢?
6.学生以自编儿歌、高唱儿歌的方式,总结自己活动活动中上发现的“影子的小秘密”。
A.依据活动,在教师的引领提示下,完成活动小结,自编儿歌。 ①回忆在活动中,自己对影子的认识。
引领学生以儿歌的
方式梳理
研究成
果,
说唱
儿
歌,音乐伴奏
5’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3
组织学生自由汇报。 出示儿歌歌词的提示性词语: 影子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光照物体上,分清它特点; 物体不透明,影子马上见; 物体是透明,影子不出现。 影子真好玩,我们喜欢它。 有时会变大;有时会变小; 有时在身前;有时在身后; 有时在身左;有时在身右。 B.组织学生大唱儿歌: 影子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光照物体上,分清它特点; 物体不透明,影子马上见; 物体是透明,影子不出现。 影子真好玩,我们喜欢它。 有时会变大;有时会变小; 有时在身前;有时在身后; 有时在身左;有时在身右。
②学生在儿歌提示词的引领下,梳理活动经验:
影子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光照物体上,分清它特点; 物体不透明,影子马上见; 物体是透明,影子不出现。 影子真好玩,我们喜欢它。 有时会变大;有时会变小; 有时在身前;有时在身后; 有时在身左;有时在身右。 B.学生与老师共唱儿歌: 影子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有光就出现,没光就不见。 光照物体上,分清它特点; 物体不透明,影子马上见; 物体是透明,影子不出现。 影子真好玩,我们喜欢它。 有时会变大;有时会变小; 有时在身前;有时在身后; 有时在身左;有时在身右。
轻
松,愉
悦,加强学生的记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快乐的特点。 六、视频
欣赏,激发欲望,扩展延伸。
其实,我告诉你们,影子还有秘密呢?我们一起画看一小小段视频,比一比,谁能在视频中发现问题。
7.引领学生发现彩色影子,并提出新的问题。
①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彩色影子) ②组织学生汇报 预想:见到红色、黄色、绿色的影子了。
7.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观看视频,并在视频中发现问题。
①学生观看视频。
②学生汇报:在视频中的发现。
看到了彩色的影子
学
生在视频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影子探究活动
的
视频
片段
4’
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4
③引领学生提问: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在视频中有彩色的影子,影子不是黑乎乎的吗?你有什么问题呢? 评价:你提的问题真棒! 彩色影子是怎么来的呢?你想制造一个彩色的影子吗? 同学们,你们呢? 看来,影子的秘密还有很多呢? 在下次活动中,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彩色影子”,好吗? ④小结:那我们的这首《新影子儿歌》可要再加上一句话了: 影子秘密多,我们要研究 8.组织开展师生共唱儿歌。
③学生自主提出新问题
预想: 怎么会有彩色影子呢?
这些彩色影子是怎么来的
呢?
④ 小结:初充儿歌
影子秘密多,我们要研究。
8.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不断深
入,
引发
学生对综
合实
践活动持
续性参与
的热
情;
充分展现
着综
合实践活
动开放性、生成性的
课程魅
力。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运用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突出“口头评价”。教师口头评价,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1.鼓励与激发学生对于活动参与和热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针对学生的判断、猜想、操作等现状进行科学性、启发性的指导。同伴互评,重点体现在学生猜想的多样性、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生思维过程的一致性等方面。 评价量规
在本次活动中,评价以“现状观察”为主,整个活动紧密围绕着“影子的形成”、“影子的样子”、“影子的变化”三个科学性问题展开。于是评价的量规以学生的描述与表达是否真实、科学、严谨为核心。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次一年级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素养,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注重课程穿越,将科学、艺术、文学等融为一体。学生通过“说唱儿歌”,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